光拾取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72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具有优良地排出在装置内产生的热的作用的光拾取装置。光拾取装置(20)包括:射出光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21、22);控制半导体激光器(21、22)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23);收纳激光驱动器(23)的第1壳体(31);收纳半导体激光器(21、22)的第2壳体(32)。第1壳体(31)和第2壳体(32)形成分别不同的壳体,在两者之间具有贯通厚度方向的空隙部(25)连接第1壳体(31)和第2壳体(32)。激光驱动器(23)和半导体激光器(21、22)经由空隙部(25)相邻配置、收纳在壳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于利用例如数字多用途光盘、微型光盘等的光的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具有优良的携带便利性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简称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对于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记录媒体的信息的记录/重放装置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有小型、轻型化的趋势。另外,小型、轻型化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对于例如数字多用途光盘(简称DVD)、微型光盘(简称CD)等的多个记录媒体可以进行记录/重放的装置,已经在通用化。在该装置中,搭载有用于相对于各自的多个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写入)及重放(读出)的多个光源,而且,搭载有控制激光光源的发光动作的集成电路(IC)的激光驱动器。图8是简化现有的光拾取装置1的结构的光学配置示意图。在图8中,举例说明具有两个激光光源2、3和激光驱动器8的典型的现有的光拾取装置1。光拾取装置1大致包括射出激光的光源与把通过记录媒体的反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部集中成一体的部件的两个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3;光分支元件的光束分光器4;准直透镜5;正像反射镜6;物镜7;控制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8。从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或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3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激光反射或透过光束分光器4、通过准直透镜5成为平行光后、经正像反射镜6反射、导向物镜7。通过物镜7平行光变成汇聚光在记录媒体的光盘9(有时标为DISK)上的一点汇聚、反射。通过光盘9的反射光再次通过物镜7返回时成为平行光、经正像反射镜6(立上ミラ一)反射、通过准直透镜5、经光束分光器4反射或透过、通过与去路相反的路线返回到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或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3。光盘9的反射光(有时称为返回光),由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或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3的表面设置的全息照相元件分割入射到受光部。把受光部上具有的受光元件接受到光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作为信息的记录、重放、消除或伺服信号被利用。在这样的光拾取装置1中,伴随着为了对应内置在笔记本电脑中、小型化的加速,为了高附加值化、各自具有应该对应CD及DVD的两种媒体而设置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3以及激光驱动器8等的发热部件集中设置成薄、小的组件。图9是简化在图8中所示的光拾取装置1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搭载有两个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3、激光驱动器8、光束分光器4、准直透镜5、正像反射镜6及物镜7的促动元件11安装在金属制造的框架部件的壳体12上。该促动元件11具有磁性部件、线圈等,是利用电磁力的驱动装置,为了追随记录媒体的轨道的跟踪和相对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调整聚光位置的调焦而驱动搭载的物镜7。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3和激光驱动器8安装在作为印刷配线基板的挠性树脂基板13(简称FPC)上。另外,在光拾取装置1中,为使设置面积变小装置可以小型化,在两个接受发送光一体型元件2、3之间配置激光驱动器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相对记录媒体的高倍速记录化的进步,用于相对记录媒体的光盘9的信息的记录/重放的激光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有变高的趋势,另外,驱动该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驱动器8也有高输出化、消耗电力增大的趋势。这样半导体激光器的高输出化及激光驱动器8的消耗电力的增大,由于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搭载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驱动器的光拾取装置的热的产生增加,因此热环境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半导体激光器既是发热源又是不耐热的部件,半导体激光器随着温度的上升会带来发光效率降低的问题。作为处理这样的问题的现有技术,提案有在壳体的面对记录媒体的表面部形成凹凸状的散热部(参照特开2004-152408号公报)。在特开2004-152408号公报中,利用在壳体中形成有散热部,特别是从光源产生的热通过旋转的记录媒体和凹凸状的散热部协作排出到光拾取装置的外部,防止热滞留在装置中、可以使装置的动作稳定化。但是,特开2004-152408号公报的技术,着眼于特别是从光源产生的热通过散热部和记录媒体的旋转排出到装置外,但有下面的问题。在光拾取装置中,由于具有成为比半导体激光器更大的发热源的光源的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的激光驱动器,因此,绝不能说在通过散热部和记录媒体的旋转的作用下,就能充分地排出从高电力消耗或高输出化的激光驱动器及半导体激光器的产生的热。在另一个现有的技术中,着眼于激光驱动器与半导体激光器的配置,提案有相对两个半导体激光器将激光驱动器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形成有安装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壳体作为不同的壳体(参照特开2005-196923号公报)。在特开2005-196923号公报中,激光驱动器产生的热,不会通过伴随记录媒体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带给半导体激光器,另外,由于安装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壳体是分别不同的壳体,在激光驱动器产生的热不会传导到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壳体上,防止半导体激光器的过热,可以继续稳定地动作。但是,在特开2005-196923号公报的技术中,由于存在激光驱动器必须在相对两个半导体激光器配置而在记录媒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制约,所以平面的设置空间变大,而对装置小型化有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具有优良地排出在装置内产生的热的作用的光拾取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在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从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安装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在壳体形成贯通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空隙部,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经由空隙部相邻配置、安装在壳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记录媒体中进行信息记录/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包括输出光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安装有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在壳体形成贯通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空隙部,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经由空隙部相邻配置并安装在壳体中。这样,通过空隙部介于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之间,在激光驱动器中产生并且传导给壳体的热在空隙部被阻断,而且,通过流过空隙部的空气的流动而有效地抽出热并排出。因此,由于抑制激光驱动器产生的热直接传导给半导体激光器、防止半导体激光器的过热,半导体激光器经过长时间也可以继续稳定地动作。另外,特别是具有多个半导体激光器时,各个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驱动器经由空隙部相邻设置,由此节约设置空间,实现光拾取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安装激光驱动器的第1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第2壳体,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分别不同的壳体,在两者之间具有空隙部而进行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壳体包括安装激光驱动器的第1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第2壳体,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分别不同的壳体,在两者之间具有空隙部而进行连接。据此,由于通过空隙部抑制在激光驱动器产生传导给第1壳体的热传导给第2壳体,故可以防止半导体激光器的过热。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收纳激光驱动器的第1壳体和收纳半导体激光器的第2壳体,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分别不同的壳体,经由隔热材料组成的隔热部件进行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壳体包括安装激光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装置,在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从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安装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在壳体形成贯通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空隙部,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经由空隙部相邻配置、安装在壳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1-30 347353/051.一种光拾取装置,在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从记录媒体进行信息的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即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动作的激光驱动器、安装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驱动器的壳体,在壳体形成贯通壳体的厚度方向的空隙部,激光驱动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经由空隙部相邻配置、安装在壳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安装激光驱动器的第1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第2壳体,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分别不同的壳体,在两者之间具有空隙部进行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安装激光驱动器的第1壳体和安装半导体激光器的第2壳体,第1壳体和第2壳体形成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