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螺纹传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59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螺纹传动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轴肩、螺纹轴及连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轴径,且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长度;所述螺纹轴包括螺纹部及平轴部,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轴肩的距离小于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连接轴的距离,且所述平轴部的轴径大于所述连接轴的轴径。螺纹轴可使该带螺纹传动轴更牢固地与其它零件连接配合,且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尺寸接近,使得该带螺纹传动轴有更好的适配性,装卸更方便。装卸更方便。装卸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螺纹传动轴


[0001]本技术涉及轴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螺纹传动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带螺纹传动轴尺寸固定,对与之配合的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零件的尺寸要求较高,零件的通用性不高,且与其他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零件的配合方式固定,使用场所不够灵活,或者结构复杂,与其他零件的装配繁琐。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螺纹传动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螺纹传动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轴肩、螺纹轴及连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轴径,且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长度;所述螺纹轴包括螺纹部及平轴部,所述螺纹部凸出于所述平轴部设置,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轴肩的距离小于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连接轴的距离,且所述平轴部的轴径大于所述连接轴的轴径。螺纹轴可使该带螺纹传动轴更牢固地与其它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连接配合,且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尺寸接近,使得该带螺纹传动轴有更好的适配性,装卸更方便。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至少一个防转面,所述防转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线。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防转面的限位通孔。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的差值为A,其中,0.05毫米≤A≤0.1毫米。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倒斜角,所述倒斜角的角度为B,其中,10度≤B≤20度。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轴为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倾斜的锥形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等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最小轴径,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轴径等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最大轴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外壁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面斜倾斜角度为C,其中,10 度≤C≤20度。
[0010]可选地: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退刀槽,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轴肩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所述第一退刀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退刀槽的宽度。
[0011]可选地:所述轴肩的外壁面间隔设置有贯穿所述轴肩的弧形开槽,所述弧形开槽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轴肩的中心线。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还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沉孔,所述连接轴包括同轴设置
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与所述第一沉孔同轴。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还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该带螺纹传动轴更牢固地与其它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连接配合,且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尺寸接近,使得该带螺纹传动轴有更好的适配性,使用条件更灵活,装卸更方便,且可防止该带螺纹传动轴发生窜动,使得与其它零件配合接触的面不发生干涉,有效地提高该带螺纹传动轴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三实施例的左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六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七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的带螺纹传动轴第八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6]图中:第一传动轴10;第一防转面11;第二防转面12;限位通孔13;第一沉孔14;第一螺纹孔15;第二传动轴20;第三传动轴30;第四传动轴40;第一退刀槽41;第二退刀槽42;倒斜角43;轴肩50;弧形开槽51;螺纹轴60;螺纹部61;平轴部62;连接轴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带螺纹传动轴第一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带螺纹传动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20、第三传动轴30、第四传动轴40、轴肩50、螺纹轴60及连接轴70。第一传动轴10的轴径略小于第二传动轴20的轴径,第二传动轴20的轴径略小于第三传动轴30的轴径,第三传动轴30的轴径小于第四传动轴40的轴径,且第二传动轴20的长度大于第三传动轴30的长度。螺纹轴60包括螺纹部61及平轴部62,螺纹部61凸出于平轴部62设置,螺纹部61 到轴肩50的距离小于螺纹部61到连接轴70的距离,且平轴部62的轴径大于连接轴70的轴径。螺纹轴60可使该带螺纹传动轴更牢固地与其它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连接配合,且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20及第三传动轴30的轴径尺寸接近,使得该带螺纹传动轴有更好的适配性,装卸更方便。
[0029]优化地:
[0030]第四传动轴40与第三传动轴30之间设置有第一退刀槽41,第四传动轴40与轴肩50
15及第二螺纹孔(未图示)可与其它轴承等零件的螺纹部61相互配合,使得带螺纹传动轴与其他零件的配合更牢固,可使得带螺纹传动轴的应用条件更灵活。
[0040]见图10所示:第八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带螺纹传动轴,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带螺纹传动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传动轴30为相对于第二传动轴20倾斜的锥形轴,第二传动轴20的轴径等于第三传动轴30的最小轴径,第四传动轴40的轴径等于第三传动轴30的最大轴径,第四传动轴40与轴肩50之间设置有第二退刀槽42,第三传动轴30的外壁面相对于第二传动轴20的外壁面斜倾斜角度为C,其中,10度≤C≤20度,例如C可设置为10度、12度、14度、15 度、16度、18度、20度。第三传动轴30为锥形轴时可使带螺纹传动轴与其它轴承、套筒或连接齿轮等零件的配合方式更灵活,且锥形轴与其他零件的配合面积更大,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0041]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螺纹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轴肩、螺纹轴及连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轴径,且所述第二传动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长度;所述螺纹轴包括螺纹部及平轴部,所述螺纹部凸出于所述平轴部设置,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轴肩的距离小于所述螺纹部到所述连接轴的距离,且所述平轴部的轴径大于所述连接轴的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螺纹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至少一个防转面,所述防转面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螺纹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防转面的限位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螺纹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径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径的差值为A,其中,0.05毫米≤A≤0.1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螺纹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倒斜角,所述倒斜角的角度为B,其中,1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勇章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永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