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33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45
一种焚烧炉,具备:一次燃烧室(12),其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具有干燥段(24)、燃烧段(25)、后燃烧段(26);以及二次燃烧室(13),其与一次燃烧室(12)的出口侧连接设置。一次燃烧室(12)在后侧的顶壁(23)和/或后壁(22)上具有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40)。二次燃烧室(13)具有前部供给喷嘴(44)。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40)利用从该喷嘴(40)供给的气流将在燃烧段(25)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后壁(22)侧。前部供给喷嘴(44)利用从该喷嘴(44)供给的气流将在干燥段(24)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前侧,并流入二次燃烧室(13)。二次燃烧室(13)。二次燃烧室(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焚烧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焚烧炉。

技术介绍

[0002]JPH05

113208A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焚烧炉中,向二次燃烧室供给适当量的二次空气,并且从一次燃烧室的后侧的顶部供给EGR气体(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排气再循环)的气体)。由此,利用二次空气来确保未燃气体在二次燃烧室中的燃烧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氧量,并且利用通过供给EGR气体所产生的搅拌气流对二次空气与未燃气体进行充分的搅拌。在JPH05

113208A的0015段中说明了这样能够维持较高的燃烧气体温度并抑制一氧化碳(CO)及二恶英类的生成。
[0003]JPH07

158827A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焚烧炉中,在一次燃烧室的后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给二次燃烧用空气的喷嘴,从该喷嘴向废弃物的燃烧火焰的内侧方向或者其前端部附近供给二次燃烧用空气。在JPH07

158827A的0013段中记载了:所供给的二次燃烧空气与高温的火焰直接进行接触,火焰的内侧方向及火焰的外周部附近的氧浓度提高,从而使得火焰的外周部附近存在的大量的未燃煤烟介质、CO等未燃气体旺盛地燃烧。而且说明了其结果是:向二次燃烧室内转移的未燃煤烟介质、CO的总量减小,防止产生黑烟,并且排气中的CO浓度减小。
[0004]但是,就JPH05

113208A、JPH07

158827A所记载的技术而言,虽然大量的未燃煤烟介质、CO等未燃气体在一次燃烧室中旺盛地燃烧,但是一次燃烧室中的后燃烧炉排(后侧)与设置有该后燃烧炉排的燃烧室的顶壁之间的空间未被充分地有效利用。因此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一次燃烧室内或者二次燃烧室内的未燃气体的浓度会局部地提高,并因此而产生氮氧化物(NO
x
)。
[0005]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JP2014

167353A中公开了:从焚烧炉的一次燃烧室中的前侧的顶壁朝向后方供给来自前侧的再循环排气,并且从该一次燃烧室中的后壁或者后侧顶壁朝向前方供给来自后侧的再循环排气。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区分为一次燃烧室中的燃烧位置比基准范围靠前的情况、一次燃烧室中的燃烧位置比基准范围靠后的情况、以及一次燃烧室中的燃烧位置处于基准范围内的情况,并根据各情况对来自前侧的再循环排气与来自后侧的再循环排气的分配比进行变更,从而大幅度降低NO
x
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良JP2014

167353A所记载的技术以获得一种焚烧炉,其与通过从焚烧炉的一次燃烧室中的前侧的顶壁朝向后方供给来自前侧的再循环排气,并且从该一次燃烧室中的后壁或者后侧顶壁朝向前方供给来自后侧的再循环排气,从而能够大幅降低NO
x
浓度的技术相比而言,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发挥同样的NO
x
降低效果。(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焚烧炉的特征在于,具备:一次燃烧室,其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具有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并且具有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以及二次燃烧室,其与一次燃烧室的出口侧连接设置并且具有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在一次燃烧室中,在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其朝向前侧供给空气、EGR气体、空气与EGR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的任意一种,在二次燃烧室中具有朝向后侧供给气流的前部供给喷嘴,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利用从该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供给的气流将在燃烧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后壁侧,前部供给喷嘴利用从该前部供给喷嘴供给的气流将在干燥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前侧,并流入二次燃烧室。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朝向后侧供给气流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兼用作前部供给喷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多个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设置于上下多段,朝向最下段的后侧供给气流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兼用作前部供给喷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最下段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除外的、其它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发挥调节二次空气供给量的调节功能。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前部供给喷嘴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交错配置,以避免来自前部供给喷嘴的供给气体与来自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的供给气体发生干涉。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一次燃烧室具备:投入料斗、从投入料斗连接的正面宽度部分、从正面宽度部分连接的前侧的顶壁,一次燃烧室在前侧的顶壁的后部与二次燃烧室连接,前部供给喷嘴沿水平方向或者比水平方向向下喷射气流,前侧的顶壁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以超过0度且60度以下的角度倾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在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分别具有炉排,炉排至少从干燥段朝向燃烧段向下倾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至少向一次燃烧室供给空气,所述焚烧炉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对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朝向一次燃烧室的气体的供给量进行控制,从而调节一次燃烧室中的氧浓度。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多个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设置于上下多段,在多个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中,通过使一部分的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中的气体供给量固定,并对除此之外的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中的气体供给量进行控制,从而调节一次燃烧室中的氧浓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焚烧炉中优选,二次燃烧室具有用于设置前部供给喷嘴的前壁,该前壁位于比干燥段的后端靠向后侧的位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焚烧炉的运转方法使焚烧炉运转,所述焚烧炉具备:一次燃烧室,其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具有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并且具有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以及二次燃烧室,其与一次燃烧室的出口侧连接设置并且具有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设置于一次燃烧室的后侧顶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并朝向前侧供给一次空气、EGR气体、一次空气与EGR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的任意一种,使用该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将在燃烧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后壁侧,使用设置于二次燃烧室并且朝向后侧供给气流的前部供给喷嘴,利用从该前部供给喷嘴供给的气流至少将在干燥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前侧,并流入二次燃烧室。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焚烧炉具备:一次燃烧室,其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具有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并且具有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以及二次燃烧室,其与一次燃烧室的出口侧连接设置并且具有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在一次燃烧室中,在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其朝向前侧供给一次空气、EGR气体、一次空气与EGR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的任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具备:一次燃烧室,其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具有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并且具有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以及二次燃烧室,其与一次燃烧室的出口侧连接设置并且具有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在一次燃烧室中,在后侧的顶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其朝向前侧供给空气、EGR气体、空气与EGR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的任意一种,在二次燃烧室中具有朝向后侧供给气流的前部供给喷嘴,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利用从该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供给的气流将在燃烧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后壁侧,前部供给喷嘴利用从该前部供给喷嘴供给的气流将在干燥段中产生的未燃气体引到前侧,并流入二次燃烧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朝向后侧供给气流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兼用作前部供给喷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多个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设置于上下多段,朝向最下段的后侧供给气流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兼用作前部供给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最下段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除外的、其它的二次燃烧用气体供给喷嘴发挥调节二次空气供给量的调节功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前部供给喷嘴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交错配置,以避免来自前部供给喷嘴的供给气体与来自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的供给气体发生干涉。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一次燃烧室具备:投入料斗、从投入料斗连接的正面宽度部分、从正面宽度部分连接的前侧的顶壁,一次燃烧室在前侧的顶壁的后部与二次燃烧室连接,前部供给喷嘴沿水平方向或者比水平方向向下喷射气流,前侧的顶壁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以超过0度且60度以下的角度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在干燥段、燃烧段、后燃烧段分别具有炉排,炉排至少从干燥段朝向燃烧段向下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至少向一次燃烧室供给空气,所述焚烧炉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对从一次燃烧室用后部供给喷嘴朝向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重政祥子古林通孝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