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19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包括:制热室,制热室设有第一腔体,制热室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制热元件,制热元件用于对制热室的第一腔体进行加热;制冷室,制冷室设有第二腔体,制冷室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腔体连通;制冷元件,制冷元件用于对制冷室的第二腔体进行制冷;负压发生装置,负压发生装置一端与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开口连通,负压发生装置用于将第一腔体内的物质转移到第二腔体内。通过制热元件在制热室内将液体加热,加热的液体变为热蒸汽后将通过负压发生装置的工作进入到制冷室内,蒸馏水的制备过程更加可控,利用温差冷凝为液体。利用温差冷凝为液体。利用温差冷凝为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蒸馏水的制备方法大多采取电加热使水沸腾,然后冷凝水蒸汽取水的方法。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高能耗,水的比热容极大,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电能消耗也极为巨大,并且这部分热量最终仍要被冷凝水带走才能使水蒸汽冷却,因此低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高能耗,低产量等多种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包括:制热室,所述制热室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制热室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制热元件,所述制热元件用于对所述制热室的所述第一腔体进行加热;制冷室,所述制冷室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制冷室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用于对所述制冷室的所述第二腔体进行制冷;负压发生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物质转移到所述第二腔体内。
[0005]本申请公开的蒸馏水提取装置,通过制热元件在制热室内将液体加热,加热的液体变为热蒸汽后将通过负压发生装置的工作进入到制冷室内,负压发生装置的设置可以主动将制冷室内的热蒸汽转移动制冷室内,蒸馏水的制备过程更加可控,制热室内的热的蒸汽在进入制冷室后由于温差将冷凝为液体。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元件和所述制冷元件组合形成半导体模块,所述制热元件构成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制热面,所述制冷元件构成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制冷面。半导体模块的使用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制冷和制热同时进行,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在半导体模块工作时制热面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将作用于制热室,制冷面产生的低温将作用于制冷室,有效的简化了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热面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制热室内。散热结构的设置能够及时将制热元件上的热量导出到制冷室内,有效的提高了制热的效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设置。通过翅片的设置可以使散热面积更大,提高散热效果。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面上还设置有导冷结构,所述导冷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制冷室内。导冷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半导体模块的作用下降温,而低温的导冷结构能够在接触热蒸汽时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冷凝的效果更加明显。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冷结构包括多个翅片,多个翅片间隔设置。通过翅片的设置可以使制冷面积更大,提高制冷效果。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负压发生模块和支撑机构,所述负压发生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至少部分夹设在所述制热室和所述制冷室之间。
[0012]负压发生模块设置在支撑机构上,而支撑机构夹设在制冷室和制冷室2间,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半导体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缺口处,所述制热室上设有与所述安装缺口相对的安装口,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过风口,所述第二支撑板盖设在所述制热室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负压发生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所述负压发生模块盖设在所述过风口上。
[0014]通过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安装缺口可以方便半导体模块的安装,在而制冷室上设置与安装缺口对应的安装口能够方便半导体模块的热量传递到制热室内或者方便安装部件便于延伸到制热室内传递热量。在第二支撑板上设置过风口而将负压发生模块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装配结构更加简单。通过将第二支撑板盖设在制热室的第一开口处能够使制热室与制冷室隔开,保证制热和制冷效果。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室设于所述制冷室内,所述半导体模块设置在所述制热室的侧壁上,且所述半导体模块位于所述制冷室内,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制热面贴设在所述侧壁上或所述制热面延伸到所述制热室的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半导体模块的所述制冷面位于所述制冷室的所述第二腔体内。通过将制热室设置在制冷室内可以是结构更加简单,在制热室内的液体加热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制冷室内,而且通过制热面和制冷面简单设置可以使半导体模块更加简单可靠,通过对制热面和制冷面的合理利用达到简化结果的目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室包含储液机构和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连接通道,所述壳体组件夹设在所述储液机构上,所述储液机构经由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制热室连通。通过设置壳体组件,并通过壳体组件将制冷室和制热室连通可以使装配过程更加简单。在实施过程中壳体组件22可以与储液机构可拆,更加方便安装。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连接通道。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室的外壁上设有保温材料或所述外壁至少部分具有真空保温结构。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室的侧壁上设有保温材料或所述侧壁至少部分具有真空保温结构。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元件为加热管、加热丝或PTC加热片中的一种。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或散热风扇。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可以是风扇或气泵。
[0023]通过在外壁上设置保温材料或者至少具备真空保温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外壁的保温,避免制热室或制冷室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率制热或制冷的效率。
[0024]制热元件采用加热管、加热丝或中的一种成本较低。制冷元件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或散热风扇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负压发生模块和调节件,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内部通过通道连通,所述调节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通过设置调节件是负压发生模块在工作时打开开口而在不工作时可以使制热室和制冷室隔开,保证了加热和制冷过程不会发生干扰。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模块为风扇,所述调节件为合页,所述合页设置在所述风扇上,所述合页配置为在所述风扇工作时打开,在所述风扇停止时闭合。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模块为风扇,所述调节件为阀门,所述阀门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模块为气泵,所述调节件为阀门,所述阀门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道。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热面和/或制冷面上铺设有导热材料。通过在制冷面和/或制冷面上铺设导热材料使导热效果更好,将制热面上的热量和制冷面的低温及时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馏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热室(1),所述制热室(1)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制热室(1)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制热元件(41),所述制热元件(41)用于对所述制热室(1)的所述第一腔体(1)进行加热;制冷室(2),所述制冷室(2)设有第二腔体,所述制冷室(2)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制冷元件(42),所述制冷元件(42)用于对所述制冷室(2)的所述第二腔体进行制冷;负压发生装置(3),所述负压发生装置(3)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装置(3)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物质转移到所述第二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馏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元件(41)和所述制冷元件(42)组合形成半导体模块(4),所述制热元件(41)构成所述半导体模块(4)的制热面,所述制冷元件(42)构成所述半导体模块的制冷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馏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面上还设置有散热结构(5),所述散热结构(5)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制热室(1)内;和/或所述制冷面上还设置有导冷结构(6),所述导冷结构(6)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制冷室(2)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馏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装置(3)包括负压发生模块(31)和支撑机构(32),所述负压发生模块(31)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32)上,所述支撑机构(32)至少部分夹设在所述制热室(1)和所述制冷室(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馏水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2)包括第一支撑板(321)和第二支撑板(322),所述第一支撑板(321)上设有安装缺口(323),所述半导体模块(4)设置在所述安装缺口(323)处,所述制热室(1)上设有与所述安装缺口(323)相对的安装口,所述第二支撑板(322)上设有过风口(324),所述第二支撑板(322)盖设在所述制热室(1)的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负压发生模块(3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杰李昌林潘志强李国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