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13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3
基站从其他基站获取在终端装置的经由其他基站的通信中预测的通信延迟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通信延迟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终端装置从基站获取该通信延迟的信息。置从基站获取该通信延迟的信息。置从基站获取该通信延迟的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装置的通信环境识别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由存在于远程地点的操作员对车辆进行操作而使之移动的远程驾驶技术。在远程驾驶中,作为所要求的要素之一,可列举充分抑制由执行远程驾驶的操作员操作的操作员装置与搭载于车辆的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延迟(参照专利文献1)。
[0003]想像在远程驾驶那样的车辆行驶控制的通信中利用通信区域呈面状展开的蜂窝无线通信网络这一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搭载于车辆的终端装置随着车辆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可想像到难以与一个基站持续维持连接的情况。因此,终端装置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动作:适时地执行从连接中的基站向其他基站切换连接的切换处理,从而维持与网络的连接(以及与操作员装置的连接)。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216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终端装置即使在与连接中的基站之间的通信延迟足够小的情况下,也存在与切换后的基站之间的通信延迟大到无法容许的程度的情况。因此,提供用于供终端装置以通信延迟足够小的通信路径持续进行通信的机制是重要的。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使通信装置能够预测实际的通信环境中的通信延迟的大小的技术。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具有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的经由与所述基站不同的其他基站的通信中预测的通信延迟的信息。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通信装置能够预测实际的通信环境中的通信延迟的大小。
[001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以下说明而得以明确。此外,在附图中,对于相同或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说明
[0015]附图包含于说明书中且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其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6]图1是表示系统构成例的图。
[0017]图2是表示基站以及终端装置的硬件构成例的图。
[0018]图3是表示基站的功能构成例的图。
[0019]图4是表示终端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图。
[0020]图5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1]图6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2]图7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3]图8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4]图9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5]图10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6]图11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7]图12是表示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8]图13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29]图14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0]图15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1]图16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2]图17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3]图18是表示由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4]图19是表示由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5]图20是表示由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6]图21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7]图22是表示由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8]图23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0039]图24是表示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未必全部都是专利技术所必须的。也可以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任意地进行组合。另外,对相同或者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1](系统构成)
[0042]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例。本通信系统例如是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基站101~104和终端装置111~112。基站101~104分别形成小区121~124,与本装置所形成的小区内的终端装置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此外,终端装置与形成对本装置的位置进行覆盖的小区的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基站连接来进行无线通信。即,小区可以配置为在其至少一部分与其他小区重叠,在该重叠的区域中,终端装置与任意一个形成小区的基站连接。在一个例子中,基站101~104以及终端装置111~112可以是第五代(5G)蜂窝通信系统的基站(gNodeB)和终端,但也可以是与LTE(长期演进)、其他代的蜂窝通信标准对应的基站和终端。另外,基站101~104既可以是与核心网络(例如演进分组核心(EPC))直接连接的基站,也可以是与其他基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此外,蜂窝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也可以使用无线LAN。在该情况下,在以
下的说明中,也可以将基站换称为无线LAN的接入点,将终端装置换称为无线LAN的站点。
[004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远程驾驶等通过由搭载于车辆的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来进行车辆的行驶控制等的情况的例子。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具有能够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的无线功能的任意的终端装置。另外,一般而言一个基站能够形成多个小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个基站形成一个小区的例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基站对终端装置发送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小区进行该信息发送。即,在基站形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能够按每个小区进行多次信息发送。
[0044]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终端装置111存在于基站101所形成的小区121的范围内并与基站101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另外,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终端装置112存在于基站104所形成的小区124的范围内并与基站104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此外,终端装置112的位置也处于基站103所形成的小区123的范围内,但由于例如来自基站104的信号的无线质量与来自基站103的信号的无线质量相比质量更高等理由,终端装置112可以与基站104连接。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对象的基站的选择基准,代替无线质量或在其基础上,使用与远程驾驶的操作员所操作的操作员装置(未图示)等通信对象装置之间的通信延迟。即,终端装置连接到与能够充分减小通信延迟的路径对应的基站。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具有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的经由与所述基站不同的其他基站的通信中预测的通信延迟的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还具有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终端装置的预定移动路径的信息,所述获取单元针对基于所述预定移动路径而确定的所述其他基站,获取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从所述基站获取在所述终端装置的经由该基站的通信中预测的通信延迟的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除了获取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之外,还从所述基站获取对与该通信延迟的信息对应的所述其他基站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包含设置有该基站的位置的高度的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基站获取将所述终端装置进行经由所述其他基站的通信的情况下的该终端装置的位置与在该通信中预测的所述通信延迟建立了关联的信息来作为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去在所述其他基站进行过通信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与通信延迟建立了关联的信息以在该通信中与所述其他基站进行连接并进行了该通信的通信装置的位置和该通信中的实测的通信延迟为依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针对包含在规定区域中的位置,从所述基站获取将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与所述通信延迟建立了关联的信息,针对未包含在所述规定区域中的位置,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包含该终端装置所处的高度的信息。10.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的信息包含对立体交叉的交叉点处的层进行表示的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终端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关于多个其他基站各自的多个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所述控制单元从获取到的多个所述通信延迟的信息中选择同与连接中的基站相邻的其他基站相关的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高优松永英树土屋成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