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305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主循环系统以及辅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辅换热器内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以使得所述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能够与所述辅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叠形成的热泵系统,在某些模式下可以提高主循环系统的制冷量,在某些模式下可以改善风侧换热效果。辅循环系统利用压缩机提升后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热水温度。相比单独的主循环系统显热回收,热回收量更大;相比单独的主循环系统全热回收,热水温度可以更高。而且辅循环系统可以在主循环系统不工作的情况下,单独制取热水,并在必要时对主循环系统和辅循环系统的换热器进行除霜。系统和辅循环系统的换热器进行除霜。系统和辅循环系统的换热器进行除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热泵系统及热回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对冷、热有同时需求的应用场合的热泵机组(或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泵系统中包括由压缩机、节流装置和至少两个换热器组成的制冷剂的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与工作端(例如水)进行热交换,使热泵系统能够在空调制冷模式或空调制热模式下工作。通过回收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冷凝热,热泵系统还能制取额外的热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热回收方式一般包括显热回收、部分热回收和全热回收,但是显热回收、部分热回收方式回收的热量有限,全热回收制得的热水温度不高或者为了提高热水温度需要牺牲整机能效。尤其是当热泵系统在空调制热模式下工作时,如果还需要同时制取热水,则需要从空调制热的制热量中取走一部分制热量,因此会对空调制热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在第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主循环系统,所述主循环系统包括:主压缩机、第一主换热器、主节流装置和第二主换热器,它们之间通过主管路和数个主阀装置连接以使得制冷剂能够沿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循环系统(118),所述主循环系统(118)包括:主压缩机(110)、第一主换热器(112)、主节流装置(113)和第二主换热器(115),它们之间通过主管路和数个主阀装置连接以使得制冷剂能够沿主循环系统制冷工况流向循环或沿与所述主循环系统制冷工况流向相反的主循环系统制热工况流向循环;以及辅循环系统(128),所述辅循环系统(128)包括:辅压缩机(120)、第一辅换热器(117)、第一辅节流装置(123)、第二辅换热器(125)、第二辅节流装置(124)和第三辅换热器(122),它们之间通过辅管路和数个辅阀装置连接以使得所述辅循环系统(128)能够选择所述第一辅换热器(117)、所述第二辅换热器(125)和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中的至少两个换热器用于循环制冷剂;其中,在所述主循环系统(118)中,所述主压缩机(110)具有吸气端(106)和排气端(105),所述主节流装置(113)具有入口端(114)和出口端(116);在所述辅循环系统(128)中,所述辅压缩机(120)具有吸气端(163)和排气端(164),所述第一辅节流装置(123)具有入口端(144)和出口端(143),所述第二辅节流装置(124)具有入口端(146)和出口端(145);其中,所述第一辅换热器(117)内包括第一流体通道(137)和第二流体通道(138),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可控地连接在所述主循环系统(118)中的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入口端(114)与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之间,或连接在所述主循环系统(118)中的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入口端(114)与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38)连接在所述辅循环系统(128)中的所述辅压缩机(120)的吸气端(163)和所述第一辅节流装置(123)的出口端(143)之间,以使得所述主循环系统(118)中的制冷剂能够与所述辅循环系统(128)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辅换热器(117)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紧邻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设置,并且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和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被配置为: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能够先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再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系统(118)的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和所述辅循环系统(128)的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为风侧换热器,所述冷却介质为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还包括风机(132),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和所述第三辅换热器(122)共用所述风机(132);其中,第三辅换热器122设置在第一主换热器112与风机132之间的外界空气的流动路径上,以使得空气能够先流经第三辅换热器122,再流经第一主换热器1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换热器(117)为液-液换热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装置包括主控制阀组,所述主控制阀组被配置为:选择所述主压缩机(110)的所述吸气端(106)与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和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中的一个流体连
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阀组包括主四通换向阀(111),所述主四通换向阀(111)具有第一流通口(101)、第二流通口(102)、第三流通口(103)、第四流通口(104)、第一对流通通道(181)和第二对流通通道(182),所述第一对流通通道(181)使所述第一流通口(101)和所述第二流通口(102)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流通口(103)和所述第四流通口(104)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对流通通道(182)使所述第一流通口(101)和所述第四流通口(104)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通口(102)和所述第三流通口(103)流体连通;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具有第一流通口(133)和第二流通口(134);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具有第一流通口(141)和第二流通口(14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具有入口(136)和出口(135);其中,所述主四通换向阀(111)的所述第一流通口(101)与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的所述第一流通口(133)流体连通,所述主四通换向阀(111)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02)与所述主压缩机(110)的吸气端(106)流体连通,所述主四通换向阀(111)的所述第三流通口(103)与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的所述第一流通口(141)流体连通,所述第四流通口(104)与所述主压缩机(110)的排气端(105)流体连通;所述主阀装置还包括第一阀(151)、第二阀(152)、第三阀(153)及第四阀(154);其中,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34)通过所述第二阀(152)可控地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的所述入口(136)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的所述出口(135)与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所述入口端(114)流体连通,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所述出口端(116)通过所述第三阀(153)可控地与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42)流体连通;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34)通过所述第一阀(151)可控地与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所述出口端(116)流体连通,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42)通过所述第四阀(154)可控地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的所述入口(136)流体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151)被配置为:使得制冷剂从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所述出口端(116)朝向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34)单向流动;所述第二阀(152)被配置为:使得制冷剂从所述第一主换热器(112)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34)朝向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的所述入口(136)单向流动;所述第三阀(153)被配置为:使得制冷剂从所述主节流装置(113)的所述出口端(116)朝向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42)单向流动;以及所述第四阀(154)被配置为:使得制冷剂从所述第二主换热器(115)的所述第二流通口(142)朝向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37)的所述入口(136)单向流动。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燮宁周月娴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