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280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47.5~81重量份、固化剂14~30重量份、基质沥青100重量份;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热固性树脂47~78重量份、纳米纤维素0.5~3重量份。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固化剂分别加热至60~70℃,将二者混合均匀;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45~155℃呈流动状态,加入制成的混合物,使其均匀分散,即可得到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以解决因纳米纤维素材料直接添加到树脂及沥青材料时的团聚现象而导致沥青性能衰减的问题。现象而导致沥青性能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沥青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公路建设日新月异,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表现出了优越的功能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和重载交通的双重影响下,路面水损害、车辙和裂缝等早期病害的不断出现,沥青路面往往难以达到其设计寿命期。为了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服务质量,降低维修养护成本,采用有效的改性增强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沥青材料综合性能以满足路面使用要求势在必行。
[0003]基质沥青的分子量分布和极性变化较大,这样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存在的温度稳定性差、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耐老化性差、平整度的保持性差等缺点,工程实践中采用了各种改性措施来增强沥青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常见的是通常是采用添加聚合物的办法来进行改性。通常情况下,用于沥青改性的聚合物可分为四大类:热塑性树脂、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反应性聚合物。橡胶(如丁苯橡胶,SBR)和热塑性弹性体(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SBS)将赋予改性沥青很好的弹性,而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PE和乙烯一醋酸乙烯醋共聚物,EVA)和反应性聚合物(如马来酸酐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和含有环氧基团的乙烯基共聚物)将会提高改性沥青的刚性和降低载荷下的变形。但这种改性无法有效的解决沥青材料本身所存在的各种缺陷。
[0004]研究表明,利用纳米纤维素对沥青材料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沥青材料的黏弹性、高温稳定性、抗老化性等诸多性能。申请公布号为CN 10808471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改性乳化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将均匀分散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掺混到乳化沥青中,利用搅拌、超声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混合,最终有效实现均匀混合的目的。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改性乳化沥青材料含水量大蒸发时间长,施工不便利,难以作为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沥青材料来应用,而只能用在黏层、防水层或稀浆封层中。而且,由于纳米纤维素本身具有比表面积大、颗粒小、不容易分散的特点,若直接将其添加在沥青材料中进行改性,容易出现团聚现象,严重影响纳米纤维素对沥青材料的改性效果,甚至还会减弱沥青材料的各项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及制备方法,以解决因纳米纤维素材料直接添加到树脂及沥青材料时的团聚现象而导致沥青性能衰减的问题,从而可利用纳米纤维素材料优秀的力学性能及与沥青结合力强的特性,能综合热固性沥青与纳米纤维素的优势,大幅提高沥青路面的综合性能。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
沥青材料,该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0007]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47.5~81重量份、固化剂14~30重量份、基质沥青100重量份;
[0008]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热固性树脂47~78重量份、纳米纤维素0.5~3重量份。
[0009]优选地,所述的固化剂为市场上常用固化剂,如酸酐类(甲基四氢苯酐或者甲基六氢邻二甲酸酐等)等。
[0010]优选地,还包括固化助剂,所述固化助剂为固化剂的0wt%~3wt%。所述的固化助剂为市场常用的固化助剂,如叔胺、季胺盐等;
[0011]优选地,所述复合改性剂均匀分散在所述基质沥青中。
[0012]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均匀分散在所述热固性树脂中。
[0013]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将纳米纤维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通过超声振荡及搅拌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
[0015]步骤二:向步骤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中加入和步骤一中去离子水量等量的有机溶剂进行离心置换,通过置换将其中的水去除,获得纳米纤维素的有机溶剂溶液,再用超声振荡及搅拌直到纳米纤维素均匀分散到有机溶剂中;
[0016]步骤三:向步骤二制备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热固性树脂,利用超声振荡及搅拌充分混合获得均匀分布的混合液,将温度调控在70℃~80℃,通过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有机溶剂,制成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将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固化剂分别加热至60~70℃,将二者混合均匀;
[0019]步骤二: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45~155℃呈流动状态,加入步骤一制成的混合物,使其均匀分散,即可得到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
[0020]优选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一: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3~133℃,加入固化剂及固化助剂,混合均匀;
[0022]步骤二:将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加热至82~92℃,并加入到步骤一制备的沥青料中,使其均匀分散,即可得到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
[0023]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一:将纳米纤维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通过超声振荡及搅拌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
[0025]步骤二:向步骤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中加入和步骤一中去离子水量等量的有机溶剂进行离心置换,通过置换将其中的水去除,获得纳米纤维素的有机溶剂溶液,再用超声振荡及搅拌直到纳米纤维素均匀分散到有机溶剂中;
[0026]步骤三:向步骤二制备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热固性树脂,利用超声振荡及搅拌充分混合获得均匀分布的混合液,将温度调控在70℃~80℃,通过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有机溶剂,制成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
[0027]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无水乙醇、丁醇、甲乙酮、环己酮、丙酮或醚醇类溶剂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有机溶剂是聚合物溶液的载体,其量以充分溶解聚合物为原则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优选无水乙醇,以热固性树脂重量的2~3倍为宜。
[0028]优选地,所述的基质沥青为各种牌号的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牌号选择主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及路面使用要求确定。
[0029]优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选择室温下为液态的树脂形态,选自环氧树脂、呋喃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热固性树脂添加量由复合改性沥青材料性能测试确定。本专利技术优选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以47~78份为宜。
[0030]优选地,所述的纳米纤维素选自木浆纳米纤维素、剑麻纳米纤维素、TEMPO氧化木浆纳米纤维素或木质素纳米纤维素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其中,TEMPO为2,2,6,6

四甲基吡啶
‑1‑
氧基。本专利技术优选TEMPO氧化木浆纳米纤维素,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47.5~81重量份、固化剂14~30重量份、基质沥青100重量份;其中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热固性树脂47~78重量份、纳米纤维素0.5~3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化助剂,所述固化助剂为固化剂的0wt%~3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改性剂均匀分散在所述基质沥青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素均匀分散在所述热固性树脂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选自环氧树脂、呋喃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性沥青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纳米纤维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通过超声振荡及搅拌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步骤二:向步骤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水溶液中加入和步骤一中去离子水量等量的有机溶剂进行离心置换,通过置换将其中的水去除,获得纳米纤维素的有机溶剂溶液,再用超声振荡及搅拌直到纳米纤维素均匀分散到有机溶剂中;步骤三:向步骤二制备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热固性树脂,利用超声振荡及搅拌充分混合获得均匀分布的混合液,将温度调控在70℃~80℃,通过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有机溶剂,制成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改性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改性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新钟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新立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