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52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A61F2/24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为空心的环状结构;假体瓣叶,所述假体瓣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环状结构的内部;防漏环,所述防漏环环绕设置在所述之间的外周;所述假体瓣叶和所述防漏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贴合裙边能有效贴合原生小叶,使得瓣膜假体在植入后,防漏环与心脏组织之间减少间隙,并且在瓣膜开闭动作时,贴合裙边也能紧贴原生小叶,避免发生瓣周漏。避免发生瓣周漏。避免发生瓣周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A61F2/24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

技术介绍

[0002]三尖瓣返流一般由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引起,临床上常以三尖瓣返流的病因(左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的表现为常见,出现三尖瓣返流后,乏力,腹水,水肿,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纳差等右心衰症状加重。三尖瓣轻度返流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严重返流时即需要手术治疗。针对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适用于轻度至重度反流的药物治疗,和有相对应手术指征的外科手术方法。其中,外科手术方法还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修补术。在外科手术方法中,典型的开胸、开心手术侵入性过大,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风险。患者很多耐受不了巨大的外科风险而只能无奈等待死亡。随着首例主动脉瓣介入置换术的报道,众多公司在介入主动脉瓣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房室瓣的介入治疗方面,业内仍存有较大空白。尽管目前针对房室瓣的介入治疗有少数产品在经导管介入瓣膜成形和修补术上得到了应用,但是在经导管介入瓣膜置换方面,国际上尚未有成熟的产品问世。
[0003]专利CN201710675846.9公开了一种适用心脏二尖瓣和三尖瓣带瓣支架置换瓣膜,用于病人心脏的带瓣支架置换瓣膜包括可植入瓣膜支架,可植入瓣膜支架支撑布状结构;所述可植入瓣膜支架包括N个支撑部件、一个上端定位部件以及下端部件;每一个支撑部件包括上端和下端垂直部分,上端和下端垂直部分通过弯曲连接部连接;上端定位部件包括上层和下层两层结构,上层结构由N个金属弓组成,下层结构由N个钩子组成,N个金属弓将每两个支撑部件的上端连在一起,每个钩子从支撑部件的上端向下延伸;下端部件包括金属网,金属网连接所有支撑部件的下端垂直部分,呈圆柱状;布状结构包括上端部分和圆柱体状的下端部分,上端部分覆盖在金属弓上并由金属弓支撑,下端部分径向覆盖在金属网内部并由金属网支撑,下端部分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允许血液下行并阻止上行血液;可植入瓣膜支架在心脏内的固定,通过将心脏组织锁紧在金属弓与钩子之间。该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瓣膜假体在瓣膜处的位置没有设置有效的防漏结构,而瓣膜假体植入后的晃动又无法避免,导致其瓣周漏的风险较大。
[0004]专利CN201911299162.9公开了一种径导管瓣膜置换系统,瓣叶提拉阻挡装置1030被设置在靠近自体瓣叶部位的所述瓣膜支架1010或自适应覆膜支架1020的外侧,优选设置在所述瓣膜支架1010和所述自适应覆膜支架1020的外周面上,瓣膜置换假体1000预装时,瓣叶提拉阻挡装置1030以向远端翻转的形式预装在输送导管1600内部,植入时,瓣叶提拉阻挡装置1030先从输送导管1600中释放至翻转超过90
°
时,操作控制手柄1500定位瓣膜置换假体的位置,通过瓣叶提拉阻挡装置1030提拉自体瓣叶0040,植入后,瓣叶提拉阻挡装置1030夹持自体瓣叶0040辅助瓣膜置换假体固定。该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自体瓣叶被瓣叶提拉阻挡装置夹持时与自适应覆膜支架紧贴,由于自适应覆膜支架柔软性强,能适应心脏
组织运动而始终贴合心脏组织,故自适应覆膜与瓣叶提拉装置配合夹持自体瓣叶时自体瓣叶容易随着自适应覆膜支架的运动而发生位移,自体瓣叶的夹持效果不强。
[0005]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能有效改善瓣膜假体植入后出现瓣周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为空心的环状结构;
[0008]假体瓣叶,所述假体瓣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环状结构的内部;
[0009]防漏环,所述防漏环环绕设置在所述之间的外周;
[0010]所述假体瓣叶和所述防漏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漏环的远端设置有贴合裙边,所述贴合裙边的远端与所述防漏环固定连接,所述贴合裙边的近端延伸指向所述支架;当所述瓣膜假体植入后,所述防漏环贴靠在原生瓣环上,所述贴合裙边紧贴原生小叶。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裙边包括固定端和游离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防漏环的远端并位于原生瓣膜的流入道,所述游离端位于原生瓣膜的流出道。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架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游离端比所述固定段更靠近所述支架,所述贴合裙边整体具有远离所述支架的倾向。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裙边设置为环状结构,所述贴合裙边沿所述防漏环的外周连续不间断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裙边的长度不超过原生小叶的长度。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裙边采用TPU材料制成。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漏环包括自适应部件、夹持结构和加强结构;所述自适应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端;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近端和远端之间,所述夹持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近端。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适应部件设置为在所述支架远端朝远离所述支架方向延伸的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自适应部件的最大外径。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结构的截面图形设置为V型,所述夹持结构的V型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夹持结构的V型结构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加强结构对齐;所述夹持结构的V型结构开口朝向远端。
[0020]有益效果:
[0021]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贴合裙边能有效贴合原生小叶,使得瓣膜假体在植入后,防漏环与心脏组织之间减少间隙,并且在瓣膜开闭动作时,贴合裙边也能紧贴原生小叶,避免发生瓣周漏;
[0022]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区域上设有加强结构,使得夹持区域的刚性强度大于贴合区域的刚性强度,又由于夹持机构与加强结构均具有刚性,自体瓣叶被夹在夹持机构与加强结构之间后,夹持区域不会受到自适应部件为贴合心脏组织而运动的影响进而随意偏移,因此,自体瓣叶的夹持效果好,瓣膜假体可稳固在心内。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瓣膜假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植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其中,1

支架,2

假体瓣叶,3

防漏环,31

自适应部件,32

夹持机构,33

加强结构,4

贴合裙边,41

固定端,42

游离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心尖的一端,所述的远端是指远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设置为空心的环状结构;假体瓣叶(2),所述假体瓣叶(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环状结构的内部;防漏环(3),所述防漏环(3)环绕设置在所述之间的外周;所述假体瓣叶(2)和所述防漏环(3)分别与所述支架(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环(3)的远端设置有贴合裙边(4),所述贴合裙边(4)的远端与所述防漏环(3)固定连接,所述贴合裙边(4)的近端延伸指向所述支架(1);当所述瓣膜假体植入后,所述防漏环(3)贴靠在原生瓣环上,所述贴合裙边(4)紧贴原生小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裙边(4)包括固定端(41)和游离端(42),所述固定端(41)固定在所述防漏环(3)的远端并位于原生瓣膜的流入道,所述游离端(42)位于原生瓣膜的流出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游离端(42)比所述固定段更靠近所述支架(1),所述贴合裙边(4)整体具有远离所述支架(1)的倾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有效改善瓣周漏的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裙边(4)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焱王斌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