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469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包括骨架、包封体、定子外壳和电磁极板,所述定子外壳包括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胶口,所述进胶口贯穿所述套筒部,沿着所述定子外壳的轴向方向,远离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1大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大距离d2,靠近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3小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小距离d4;所述包封体由树脂材料经过注塑而成,所述进胶口被所述包封体填充,所述防水筋被所述包封体包覆。封体包覆。封体包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线圈


[0001]本技术属于电磁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线圈。

技术介绍

[0002]在制冷系统中,通常需要用到电磁线圈。比如电子膨胀阀中,将电磁线圈作为定子,通电来驱动电子膨胀阀中的转子作旋转运动,来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电磁线圈通常包括定子外壳、电磁极板以及包封体,其中有一种常见结构为外包封的形式,即包封材料将定子外壳整体包封。对于外包封型的电子膨胀阀线圈,产品加工过程填充树脂由外而内进行对定子外壳进行包覆从而形成电子膨胀阀线圈注塑件,线圈内部树脂需要经由定子外壳上设置的进胶窗口流入进行填充,目前的树脂填充模式尚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在注塑过程中,能够相对保持较好的密封性,提升产品绝缘性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磁线圈,包括骨架、包封体、定子外壳和电磁极板,所述骨架绕装有漆包线,所述骨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外壳和所述电磁极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骨架包括圆筒体和锷状部,所述锷状部与所述圆筒体一体成型并且所述锷状部设置于所述圆筒体的两端,每个所述锷状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筋;所述定子外壳包括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胶口,所述进胶口贯穿所述套筒部,沿着所述定子外壳的轴向方向,远离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1大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大距离d2,靠近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3小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小距离d4;所述包封体由树脂材料经过注塑而成,所述进胶口被所述包封体填充,所述防水筋被所述包封体包覆。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胶口不位于套筒部的端口附近的位置,并且,进胶口的高度与骨架的防水筋的高度不相同。这样,当实施注塑包封时,高温高压的注塑材料从进胶口进入定子外壳内部时,就不会正对着防水筋,减小了防水筋被注入的树脂材料持续地冲刷造成变形的可能性,提升了产品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注塑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定子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09]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定子外壳的立体图。
[0010]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
[0011]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2]图6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的制作流程图。
[0013]图7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极板的立体图。
[0014]图8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磁线圈外观示意图。
[0015]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磁线圈外观示意图。
[0016]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电磁线圈外观示意图。
[0017]图中:定子外壳1、环板部11、环板缺口111、套筒部12、第一缺口槽121、进胶口122、第二缺口槽123、端面124、定子外壳齿极13、骨架2、锷状部21、防水筋211、圆筒体22、延伸体23、插针座24、电磁线圈3、凸体31、包封体4、漆包线5、插针6、电磁极板7、平板部71、凸片部711、平板部内缺口712、电磁极板齿极72、绝缘套8、装配体9、定子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9]实施例一
[0020]电磁线圈,包括上下两个骨架2,以其中一个骨架2为例,请参照图4、图5,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骨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线圈剖面的示意图。骨架2包括圆筒体22、由圆筒体22两侧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两个锷状部21,锷状部21的圆周外缘处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筋211,防水筋211用于在注塑时与树脂材料部分融合,以防止水分进入电磁线圈3的内部。圆筒体22大致呈环形的筒状结构,漆包线5绕装在圆筒体22的外壁。其中一个锷状部21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延伸体23,延伸体23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若干间隔分布的插针座24,插针座24用于固定插针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骨架2的其中一个锷状部21设置有3个插针座24,当然,插针座2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合适的数量。
[0021]电磁线圈包括电磁极板7和定子外壳1,如图7所示,电磁极板7包括平板部71,平板部71大致呈环状结构,平板部71的内缘部相对平板部71本体所在平面朝一个方向凸起若干电磁极板齿极72。平板部71的内缘部周向均布平板部内缺口712,平板部内缺口712和电磁极板齿极72为圆周方向交替分布,即在圆周方向按照一个平板部内缺口712、一个电磁极板齿极72、一个平板部内缺口712、一个电磁极板齿极72的顺序排列,平板部内缺口712的设置方便对电磁极板齿极72进行折弯,能够在折弯时减小压力集中。平板部71的外缘设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凸片部711,凸片部711对应伸入下文记载的定子外壳1的第二缺口槽123。
[0022]如图2所示,定子外壳1大体呈筒状,包括套筒部12和环板部11,套筒部12和环板部1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制成,环状部11的内缘部向套筒部12的内部延伸设置有若干定子外壳齿极13。环板部11的内缘还周向均布环板缺口111,环板缺口111与定子外壳齿极13为圆周方向交替分布,即在圆周方向按照一个环板缺口111、一个定子外壳齿极13、一个环板缺口111、一个定子外壳齿极13的顺序排列。环板缺口111的设置方便对定子外壳齿极13进行折弯,能够在折弯时减小压力集中。套筒部12设有第一缺口槽121,第一缺口槽121位于套筒部12的侧壁部并贯穿套筒部12,即,在套筒部12的侧壁形成一个缺口,当骨架2组装至定子外壳1时,位于锷状部21其中一侧的插针座24就可以从第一缺口槽121伸出,使得骨架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定子外壳1和电磁极板7所围成的空间内,而部分骨架2则伸出于定子外壳1的侧壁。套筒部12的远离环板部11的一侧周向分布有若干第二缺口槽123,用于与上文记载
的电磁极板7设置的凸片部711相配合以实现电磁极板7与定子外壳1的固定。
[0023]套筒部12的位于第一缺口槽121外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进胶口122,且进胶口122不位于套筒部12的端面124附近的位置,此处所述的端面124是指套筒部12的开口部位,这样,当绕组安装于定子外壳1与电磁极板7所围绕的空间内时,以定子外壳1的纵横面为基准,进胶口122的高度与骨架2的防水筋211的高度不相同。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局部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是注塑完毕的状态,并在图中示出了树脂的大致流动方向。如图5所示,进胶口122设置于定子外壳1的套筒部12的壁部的大致中间位置,并且贯穿套筒部12,若以位于图示上方的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线圈,包括骨架、包封体、定子外壳和电磁极板,所述骨架绕装有漆包线,所述骨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外壳和所述电磁极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骨架包括圆筒体和锷状部,所述锷状部与所述圆筒体一体成型并且所述锷状部设置于所述圆筒体的两端,每个所述锷状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水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壳包括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胶口,所述进胶口贯穿所述套筒部,沿着所述定子外壳的轴向方向,远离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1大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大距离d2,靠近所述电磁极板一侧的所述防水筋与所述电磁极板的距离d3小于所述进胶口与所述电磁极板的最小距离d4;所述包封体由树脂材料经过注塑而成,所述进胶口被所述包封体填充,所述防水筋被所述包封体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壳、电磁极板、骨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外壳的套筒部的端面相抵接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套筒部设有第一缺口槽,所述进胶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槽外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周向分布贯穿其端面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电磁极板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的外缘设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凸片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