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242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现场数据接收端、数据分组处理端、数据模型匹配端、目标算法选择端、处理结果输出端以及数据反馈端。数据模型匹配端基于分组处理结果匹配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处理模型,并将现场数据接收端的第一现场环境数据作为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的第一输入数据;目标算法选择端确定至少一种目标算法加载至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中,并输出第二输出结果;数据反馈端基于第一输出数据与第二输出结果的比对,生成反馈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基于所述系统实现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存贮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人工智能自适应的实现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数据处理与调度,从而实现智慧农业数据处理。农业数据处理。农业数据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数据与智慧营销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方法、以及实现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如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这一切都基于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例如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0003]早在上个世纪人工智能技术便开始了在农业领域内的探索,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并未带来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进入21 世纪后,AI技术在工业领域所发挥出的巨大效能,让农业看到了新的变革的机会。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已经成为物联网、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现场数据接收端、数据分组处理端、数据模型匹配端、目标算法选择端、处理结果输出端以及数据反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与多个环境组合传感器无线通信,所述环境组合传感器布局于农业生产现场的多个不同类别的现场环境;所述数据分组处理端与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通信,对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接收的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分组处理;所述数据模型匹配端与所述数据分组处理端与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通信;当所述数据分组处理端输出的至少一个分组处理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数据模型匹配端基于所述分组处理结果匹配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处理模型,并将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的第一现场环境数据作为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的第一输入数据;所述目标算法选择端,基于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第一输出数据,确定至少一种目标算法,加载至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中;将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的第二现场环境数据作为加载所述目标算法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处理模型的第二输入数据,将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果通过所述处理结果输出端输出;所述数据反馈端基于第一输出数据与所述第二输出结果的比对,生成反馈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模型匹配端和/或目标算法选择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不同类别的现场环境对应不同的农作物;通过所述环境组合传感器获得所述不同类别的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现场环境数据之后,按照预定的发送顺序,分批将所述现场环境数据发送至所述现场数据接收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环境数据具有时间属性,所述时间属性表征所述现场环境数据的采集时间;所述数据分组处理端按照第一预设周期接收所述现场环境数据,并将同一类别的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现场环境数据分为一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组处理端输出的至少一个分组处理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包括:至少一个分组包含的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现场环境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和/或时间跨度值满足预设标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现场环境数据为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分组处理结果对应的分组包含的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现场环境数据;所述第二现场环境数据为获得所述第一现场环境数据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福长何勇吕赞琦詹乃华温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晟融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