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14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包括抽泥端、储泥仓、发酵仓及出料仓,所述抽泥端右侧设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右侧设有淤泥转运仓,所述淤泥转运仓右侧设有储泥仓,所述储泥仓右侧设有发酵仓,所述发酵仓顶端设有药剂仓,所述发酵仓左下方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左侧设有缓存仓,所述缓存仓上方设有垃圾收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淤泥吸取、水泥分离及发酵装置集为一体,得到符合利用标准的淤泥,经过出料仓滤水后放出,通过设置该发酵仓,可将淤泥内含有的垃圾及杂质快速分离,通过加药装置及搅拌装置加快药剂与淤泥混合机发酵速度,转化为符合需求的淤泥,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并对其分离产物加以分类及利用。并对其分离产物加以分类及利用。并对其分离产物加以分类及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


[0001]本技术涉及淤泥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

技术介绍

[0002]淤泥是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湾等水体底部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沉积物。淤泥通常包含粘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及占比高达85

90%的水,淤泥长期淤积,容易导致下水道堵塞,河道滞留,进一步导致细菌滋生,发黑发臭,严重影响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城市污水的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产生的淤泥量也日益增多,污泥中的杂物也随之增多,建筑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都掺杂其中,增加处理难度。现有淤泥的清除方法通常是用泵把淤泥抽至淤泥车,然后通过运输车运输至淤泥处理厂,通过堆放等其自然干燥,得到淤泥块,然后用于土地填埋、肥料建材化等。但这种处理方式干燥时间长、效率低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容易造成堆场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且运输压力较大,淤泥处理成本较高。为此,提出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淤泥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成本高、效率较低的问题;以达到加快淤泥清除速度、实现快速分离泥水发酵的目的,提高淤泥的发酵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包括抽泥端、储泥仓、发酵仓及出料仓,所述抽泥端右侧设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右侧设有淤泥转运仓,所述淤泥转运仓右侧设有储泥仓,所述储泥仓右侧设有发酵仓,所述发酵仓顶端设有药剂仓,所述发酵仓左下方设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左侧设有缓存仓,所述缓存仓上方设有垃圾收集槽。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泥泵顶端设有抽泥电机,所述抽泥电机底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方设有稳压泵,所述稳压泵下方设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内部左端设有导流板,所述过滤仓内部右端设有过滤筛板,所述过滤仓左侧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与吸泥泵出口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泥仓顶端设有搅拌电机一,所述搅拌电机一底端设有螺旋桨,所述储泥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端分别设有吸附架,所述储泥仓外端设有气压平衡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泥仓右侧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右侧底部设有导料板一,所述导料板一上方设有设有转料桨一,所述转料桨一右侧设为发酵仓,所述发酵仓右端底部设有搅拌电机二,所述搅拌电机二左侧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有若干搅拌桨,所述转动杆左侧通过固定座设于所述出料仓右壁上。
[0008]进一步,所述抽泥端中央设有吸泥泵,所述吸泥泵底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
壁设有吸泥通道,所述吸泥通道底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管底端设有夹子,所述夹子中央设有吸泥口。
[0009]进一步,所述淤泥转运仓左端设有出料口一,所述出料口一与过滤仓右端出料装置连接,所述出料口一右侧设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顶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伸入所述储泥仓内,所述出料管右端设有出料阀。
[0010]进一步,所述发酵仓右下角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左端设有导料板二,所述导料板二左侧设有转料桨二,所述转料桨二正对出料仓处设有入料槽。
[0011]进一步,所述药剂仓中央设为储药仓,所述储药仓左侧设有出药泵,所述出药泵左侧设有加药口,所述储药仓左侧设有放气口,所述放气口底端设有测温装置,所述放气口右侧设有报警装置。
[0012]进一步,所述过滤筛板与导流板之间设有落料阀,所述落料阀底端设为垃圾收集槽,所述垃圾收集槽内设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底端设有集料通道,所述集料通道延伸入缓存仓内,所述集料槽外端分别设有震动架一,所述震动架一底端分别设有震动弹簧。
[0013]进一步,所述出料仓底端设有震动架二,所述震动架二中央设有出泥阀,所述出泥阀两端设有伸缩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其结构简单,将淤泥吸取、水泥分离及发酵装置集为一体,利用吸泥泵吸取河道内的淤泥,将淤泥过滤掉其内含有的砂石垃圾之后,转入储泥仓对其进行第一次搅拌除杂工序,而后利用导料板及转料桨将淤泥转运至发酵仓内进行发酵,得到符合利用标准的淤泥,经过出料仓滤水后放出,通过设置该发酵仓,可将淤泥内含有的垃圾及杂质快速分离,通过加药装置及搅拌装置加快药剂与淤泥混合机发酵速度,转化为符合需求的淤泥,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并对其分离产物加以分类及利用。
[0016]2、本技术方案在吸泥泵内设置吸泥装置,并通过吸泥泵作用吸泥装置就地吸取河道的淤泥进行处理,降低淤泥的运输压力,并将其含有的水直接放至河道,降低环境污染;设置两组搅拌装置,便于加强淤泥的均质效果,并加快药物与淤泥的混合发酵速度,配合导流装置加快淤泥的流通速度,保证淤泥的发酵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的吸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的储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的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为抽泥端、11为吸泥泵、12为固定管、13为固定架、14为夹子、15为吸泥口、16为入料口、2为抽泥泵、21为抽泥电机、22为固定板、23为稳压泵、24为过滤仓、25为过滤筛板、26为导流板、3为淤泥转运仓、31为出料口一、32为出料泵、33为出料管、34为出料阀、4为储泥仓、41为搅拌电机一、42为螺旋桨、43为连接架、44为吸附架、45为气压平衡口、5为发酵仓、51为转料桨一、52为导料板一、53为搅拌电机二、54为转动杆、55为搅拌桨、56为固定座、57为安装座、58为导料板二、59为转料桨二、6为药剂仓、61为储药仓、62为出药泵、63为加药
口、64为放气口、65为测温装置、66为报警装置、7为垃圾收集槽、71为集料槽、72为集料通道、73为震动架一、74为震动弹簧、8为缓存仓、9为出料仓、91为震动架二、92为出泥阀、93为伸缩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包括抽泥端1、储泥仓4、发酵仓5及出料仓9,抽泥端1右侧设有抽泥泵2,抽泥泵2右侧设有淤泥转运仓3,淤泥转运仓3右侧设有储泥仓4,储泥仓4右侧设有发酵仓5,发酵仓5顶端设有药剂仓6,发酵仓5左下方设有出料仓9,出料仓9左侧设有缓存仓8,缓存仓8上方设有垃圾收集槽7,抽泥端1就近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包括抽泥端(1)、储泥仓(4)、发酵仓(5)及出料仓(9),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泥端(1)右侧设有抽泥泵(2),所述抽泥泵(2)右侧设有淤泥转运仓(3),所述淤泥转运仓(3)右侧设有储泥仓(4),所述储泥仓(4)右侧设有发酵仓(5),所述发酵仓(5)顶端设有药剂仓(6),所述发酵仓(5)左下方设有出料仓(9),所述出料仓(9)左侧设有缓存仓(8),所述缓存仓(8)上方设有垃圾收集槽(7);其中,所述抽泥泵(2)顶端设有抽泥电机(21),所述抽泥电机(21)底端设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下方设有稳压泵(23),所述稳压泵(23)下方设有过滤仓(24),所述过滤仓(24)内部左端设有导流板(26),所述过滤仓(24)内部右端设有过滤筛板(25),所述过滤仓(24)左侧设有入料口(16),所述入料口(16)与吸泥泵(11)出口连接;其中,所述储泥仓(4)顶端设有搅拌电机一(41),所述搅拌电机一(41)底端设有螺旋桨(42),所述储泥仓(4)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43),所述连接架(43)底端分别设有吸附架(44),所述储泥仓(4)外端设有气压平衡口(45);其中,所述储泥仓(4)右侧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右侧底部设有导料板一(52),所述导料板一(52)上方设有转料桨一(51),所述转料桨一(51)右侧设为发酵仓(5),所述发酵仓(5)右端底部设有搅拌电机二(53),所述搅拌电机二(53)左侧设有转动杆(54),所述转动杆(54)上设有若干搅拌桨(55),所述转动杆(54)左侧通过固定座(56)设于所述出料仓(9)右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无害化发酵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泥端(1)中央设有吸泥泵(11),所述吸泥泵(11)底端设有固定管(12),所述固定管(12)内壁设有吸泥通道,所述吸泥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权张奇锋管淑青余情香范科达张幼忠杨良杰杨柳张海永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姆湖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