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94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包括夹持安装底座,设置在夹持安装底座的上部的夹持安装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夹持安装板上的两根第二滑轨,套设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滑板,固定在夹持安装板的一端、且置于两根第二滑轨之间、并与第二滑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板沿第二滑轨方向滑动的第二平移气杆,沿纵向方向固定在第二滑板上的两根第三滑轨,套设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的第三滑板,固定在第二滑板的上部、且置于两根第三滑轨之间、且与第三滑板连接的气缸,固定在第三滑板上、且垂直向下的夹持气缸,以及与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头。持头。持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底阀组装
,尤其是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底阀也称为逆止阀,是一种低压平板阀,其作用是保证液体在吸入管道中单向流动,使泵正常工作当泵短时间歇停止工作时,使液体不能返回水源箱,保证吸水管内充满液体,以利于泵的启动。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底阀安装均采用人工方式,其效率较低。为此,申请人特提出了一种底阀组装线,其包括上料升降、下料升降、传输工装、螺母紧固、阀片推出、螺母抓取等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暂无底阀螺母紧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用于底阀组装线;所述底阀组装线包括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的进料升降机构、底阀传输机构和出料升降机构,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的一侧、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和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的另一侧、且置于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与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之间的阀片推出机构,所述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上设置有螺母夹取机构;
[0005]所述螺母夹取机构包括螺母振盘座和第一上料基座,固定在螺母振盘座上的螺母振盘,与螺母振盘连接的螺母直振轨,分别固定在第一上料基座上的螺母挡板和第一推进气缸,与第一推进气缸连接、用于将螺母直振轨输送的螺母推进贴合螺母挡板的第一推进块,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的一侧、用于夹取螺母挡板处的螺母的夹取机构;
[0006]所述夹取机构包括夹持安装底座,设置在夹持安装底座的上部的夹持安装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夹持安装板上的两根第二滑轨,套设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滑板,固定在夹持安装板的一端、且置于两根第二滑轨之间、并与第二滑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板沿第二滑轨方向滑动的第二平移气杆,沿纵向方向固定在第二滑板上的两根第三滑轨,套设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固定在第三滑块上的第三滑板,固定在第二滑板的上部、且置于两根第三滑轨之间、且与第三滑板连接的气缸,固定在第三滑板上、且垂直向下的夹持气缸,以及与夹持气缸连接的夹持头。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巧妙地设置了螺母上料、夹取和紧固机构,保证底阀的螺母上料高效可靠,并且,在底阀传输机构、进料升降机构、出料升降机构、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和阀片推出机构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底阀高效组装,在底阀组装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底阀组装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螺母紧固机构的右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螺母紧固机构的主视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螺母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技术的阀片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技术的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8]1、底阀传输机构;2、进料升降机构;3、出料升降机构;4、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6、阀片推出机构;51、螺母夹取机构;52、螺母紧固机构;511、螺母振盘座;512、螺母振盘;513、螺母直振轨;514、第一上料基座;515、螺母挡板;516、第一推进气缸;517、第一推进块;521、螺母预紧安装座;522、螺母预紧安装板;523、第一滑轨;524、第一滑块;525、第一滑板;526、直线模组;527、电批电机;528、电批头;529、第一平移气杆;5210、缓冲器;601、上料基座斜支架;602、阀片振盘座;603、阀片振盘;604、阀片直振轨;605、第二上料基座;606、第二推进气缸;607、第二推进块;701、夹持安装底座;702、夹持安装板;703、第二滑轨;704、第二滑块;705、第二滑板;706、第三滑轨;707、第三滑块;708、气缸;709、第三滑板;710、夹持气缸;711、夹持头;712、第二平移气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阀组装线包括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的进料升降机构2、底阀传输机构1和出料升降机构3,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一侧、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4和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另一侧、且置于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4与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之间的阀片推出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不仅如此,本实施例是基于结构的改进,并未对控制进行改进,在此就不予赘述。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包括互相匹配的螺母夹取机构51和螺母紧固机构52;其中,螺母夹取机构51包括螺母振盘座511和第一上料基座514,固定在螺母振
盘座511上的螺母振盘512,与螺母振盘512连接的螺母直振轨513,分别固定在第一上料基座514上的螺母挡板515和第一推进气缸516,与第一推进气缸516连接、用于将螺母直振轨513输送的螺母推进贴合螺母挡板515的第一推进块517,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一侧、用于夹取螺母挡板515处的螺母的夹取机构。所述螺母预紧安装板522上设置有一缓冲器5210。
[0023]在本实施例中,螺母紧固机构52包括螺母预紧安装座521,设置在螺母预紧安装座521的上部的螺母预紧安装板522,沿水平方向布设在螺母预紧安装板522上的两根第一滑轨523,套设在第一滑轨523上的第一滑块524,固定在第一滑块524上的第一滑板525,固定在螺母预紧安装板522的一端、且置于两根第一滑轨523之间的第一平移气杆529,沿纵向方向固定在第一滑板525上的直线模组526,与直线模组526连接的电批电机527,以及设置在电批电机527的下部的电批头528。
[0024]另外,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阀螺母抓取机构,用于底阀组装线;所述底阀组装线包括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的进料升降机构(2)、底阀传输机构(1)和出料升降机构(3),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一侧、沿组装线方向依次布设、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4)和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另一侧、且置于第一底阀螺母紧固装置(4)与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之间的阀片推出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阀螺母紧固装置(5)上设置有螺母夹取机构(51);所述螺母夹取机构(51)包括螺母振盘座(511)和第一上料基座(514),固定在螺母振盘座(511)上的螺母振盘(512),与螺母振盘(512)连接的螺母直振轨(513),分别固定在第一上料基座(514)上的螺母挡板(515)和第一推进气缸(516),与第一推进气缸(516)连接、用于将螺母直振轨(513)输送的螺母推进贴合螺母挡板(515)的第一推进块(517),以及设置在底阀传输机构(1)的一侧、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