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54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养殖池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养殖池主体相连通的锥形池,锥形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两个锥形池的下方还设置有呈水平状设置的外排管,排污管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外排管上并与外排管相连通,外排管上设置有污水泵,排污管的顶部管壁上设置有防跑阻挡网,养殖池主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阻拦隔网,养殖池主体内还设置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殖池主体内的软质网孔隔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进行人工管理操作,方便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带来便利。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水产养殖时,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通常会在对应的养殖池内进行养殖操作,常规的养殖池在使用时,存在不便于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向外排出的缺陷,进一步给人工管理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所述养殖池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所述养殖池主体相连通的锥形池,所述锥形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两个所述锥形池的下方还设置有呈水平状设置的外排管,所述排污管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排管上并与所述外排管相连通,所述外排管上设置有污水泵,排污管的顶部管壁上设置有防跑阻挡网,所述养殖池主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阻拦隔网。
[0006]优选的,所述锥形池的顶面呈矩形,所述锥形池的底面呈圆形,所述排污管一体成型在所述锥形池的底部内壁上,保证在使用时,养殖池主体内的杂质和锥形池内的杂质能够更好的积累在锥形池的底部,并在清理时,能够竖直排污管向外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养殖池主体上还设置有补充水管,所述补充水管的末端管体呈竖直向下设置,便于进行补水操作,且避免了鱼类沿着补充水管进入到其他水源地。
[0008]优选的,所述养殖池主体内还设置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主体内的软质网孔隔网,所述软质网孔隔网的底端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底部下沉配重块,两个所述底部下沉配重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锥形池内,保证在使用时,能够利用软质网孔隔网起到对鱼类进一步防跑保护的效果,另外通过牵拉软质网孔隔网,使软质网孔隔网脱离水体,方便对鱼进行捕捞操作。
[0009]优选的,所述软质网孔隔网的顶部四个侧边位置处均设置有顶部限位固定板,所述顶部限位固定板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养殖池主体上,方便对软质网孔隔网的顶部位置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防跑阻挡网和所述阻拦隔网均呈多孔网状结构,起到通水和阻挡鱼类穿过的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锥形池,利于杂质积累在锥形池的底部,通过设置的排污管、外排管和污水泵,方便将杂质向外排出,另外通过设置的补充水管,便于进行补水操
作,方便使用,便于进行人工管理操作,解决了常规的养殖池在使用时,存在不便于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向外排出的缺陷,进一步给人工管理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保护装置,能够利用软质网孔隔网实现对鱼类进行进一步的防跑保护,另外通过牵拉软质网孔隔网使其暴露在水体外,方便对鱼类进行捕捉操作,便于进行人工管理,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养殖池主体;10、锥形池;11、排污管;12、外排管;13、污水泵;14、防跑阻挡网;15、溢流管;151、阻拦隔网;16、补充水管;2、保护装置;20、软质网孔隔网;21、顶部限位固定板;22、底部下沉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1,养殖池主体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养殖池主体1内部相连通的锥形池10,锥形池1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1,两个锥形池10的下方还设置有呈水平状设置的外排管12,排污管11的端部固定安装在外排管12上并与外排管12相连通,外排管12上设置有污水泵13,保证在使用时,杂质能够积累在锥形池10的底部,另外利用污水泵13工作,也方便将杂质顺着排污管11和外排管12向外排出,方便使用;
[0022]具体的,养殖池主体1的侧面上还一体成型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溢流管15,通过设置的溢流管15,使养殖池主体1内的过量水能够从溢流管15中向外排出,避免养殖池主体1内出现水满而溢出造成鱼类跑出的情况。
[0023]本实施例中,溢流管15的管壁上紧密焊接有阻拦隔网151,排污管11的顶部管壁上紧密焊接有防跑阻挡网14,防跑阻挡网14和阻拦隔网151均呈多孔网状结构,起到通水和阻挡鱼类穿过的效果。
[0024]进一步的,锥形池10的顶面呈矩形,锥形池10的底面呈圆形,排污管11一体成型在锥形池10的底部内壁上,保证在使用时,养殖池主体1内的杂质和锥形池10内的杂质能够更
好的积累在锥形池10的底部,并在清理时,能够竖直排污管11向外排出。
[0025]此外,养殖池主体1上还设置有补充水管16,补充水管16的末端管体呈竖直向下设置,便于进行补水操作,且避免了鱼类沿着补充水管16进入到其他水源地。
[0026]值得说明的是,养殖池主体1内还设置有保护装置2,保护装置2包括设置在养殖池主体1内的软质网孔隔网20,软质网孔隔网20的底端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底部下沉配重块22,两个底部下沉配重块22分别位于两个锥形池10内,通过设置的底部下沉配重块22,能够使软质网孔隔网20更好的下沉至水中;另外也保证在使用时,能够利用软质网孔隔网20起到对鱼类进一步防跑保护的效果,且通过牵拉软质网孔隔网20,使软质网孔隔网20脱离水体,方便对鱼进行捕捞操作。
[0027]值得注意的是,软质网孔隔网20的顶部四个侧边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顶部限位固定板21,顶部限位固定板21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养殖池主体1上,方便对软质网孔隔网20的顶部位置进行固定。
[0028]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污水泵13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主体(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对称且与所述养殖池主体(1)相连通的锥形池(10),所述锥形池(1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1),两个所述锥形池(10)的下方还设置有呈水平状设置的外排管(12),所述排污管(11)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排管(12)上并与所述外排管(12)相连通,所述外排管(12)上设置有污水泵(13),排污管(11)的顶部管壁上设置有防跑阻挡网(14),所述养殖池主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溢流管(15),所述溢流管(15)的管壁上设置有阻拦隔网(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人工管理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池(10)的顶面呈矩形,所述锥形池(10)的底面呈圆形,所述排污管(11)一体成型在所述锥形池(10)的底部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曦月
申请(专利权)人:荥经县昊月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