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33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结构包括实心杆、支撑杆、间隔槽、连接杆、固定器实心杆与支撑杆进行固定连接,间隔槽与支撑杆相通,连接杆安装于间隔槽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固定器下端的插入块在插入相应的土地之中进行固定后待施工全部完成后可通过上端的转动阀进行正转带动连接块两侧的挡板进行活动,致使通过挡板所装有的流动孔与辅助孔能够有效的将下端土地的沙土进行不断松动,从而随着流动孔与辅助孔内装有的转轮能够有效的增加沙土的活动性能,并且通过转轮的除尘块能够保证转轮的活动性防止卡死,以至于能够实现防护栏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快速拆卸的效果并且通过挡板的定位效果能够实现防护栏安装后的平衡稳定性。衡稳定性。衡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技术介绍

[0002]BIM为建筑信息模型,致使通过模型的可视化能够有效的及时对模型调整以及改进,并且防护栏一般采用一体化结构能够便于搬运后进行拆装,以至于通过防护栏可将通过模型基础建造的房屋地基进行相应的限位与隔开能够有效的减少设计错误,获取、分析工程量成本数据,并为施工建造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能够有效的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形成相互协调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将建筑范围进行限定防止超出正常范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防护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防护栏均通过底座、支撑杆、隔断网等进行拼装而成,致使其通过底座安装于建筑地基的场景之中,由于防护栏的底座进行打孔定位安装时随着建筑施工的持续进行下使打孔部位的土地会形成不断坍塌的效果,从而将底座下端的定位块会形成不断掩埋的现象,并且随着土壤不断干燥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拆卸效果以至于容易产生无法快速拆卸搬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结构包括实心杆、支撑杆、间隔槽、连接杆、固定器所述实心杆与支撑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间隔槽与支撑杆相通,所述连接杆安装于间隔槽的下方,所述固定器与连接杆进行卡合连接。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器设有底座、连接块、杠杆、转动阀、插入块,所述底座与连接块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杠杆与连接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阀安装于杠杆的上端,所述插入块与转动阀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插入块的顶端部位为三角体尖锐状态。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块设有贴合板、动力轮、连接块、挡板,所述贴合板与动力轮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块安装于动力轮的下方,所述挡板嵌入于挡板之中,所述挡板在连接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块并且形成对称状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设有实心层、凹槽、流动孔、辅助孔,所述实心层与凹槽为一体,所述流动孔嵌入于实心层之中,所述辅助孔安装于流动孔的侧边,所述实心层为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并且凹槽为三角空心现象,致使流动孔的外壳为长方形内部为圆形形状,并且辅助孔在流动孔的侧边一共设有五个。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动孔设有实心框、定位块、穿透层、转轮、通孔,所述实心框与定位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穿透层嵌入于定位块的下端,所述转轮嵌入于穿透层之中,所述通孔与转轮相通,所述实心框为弧形形状,并且定位块为圆形形状,以至于穿透层为弧形形状能够保证转轮的活动效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设有定位体、除尘块、接触端,所述定位体与除尘块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接触端与除尘块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定位体后端设有相应的槽
体,并且自身为实心状态,除尘块为三角梯形形状,并且接触端的表端为抛光现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块设有限位层、固定块、防护器、连接格,所述限位层与固定块为一体,所述防护器嵌入于固定块的侧边,所述连接格安装于防护器之中,所述限位层为实心现象并且为弧形形状且在固定块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形成对称状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器设有拆卸轮、隔断层、凹陷块,所述拆卸轮与隔断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凹陷块嵌入于隔断层之中,所述拆卸轮为双层轮子所组成并且内部装有相应的卡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块设有实心体、接触端、插入通道,所述实习体与接触端为一体,所述插入通道嵌入于接触端的下端,所述插入通道的内壁装有多个滚珠,并且之间具有相应的间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固定器下端的插入块在插入相应的土地之中进行固定后待施工全部完成后可通过上端的转动阀进行正转带动连接块两侧的挡板进行活动,致使通过挡板所装有的流动孔与辅助孔能够有效的将下端土地的沙土进行不断松动,从而随着流动孔与辅助孔内装有的转轮能够有效的增加沙土的活动性能,并且通过转轮的除尘块能够保证转轮的活动性防止卡死,以至于能够实现防护栏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快速拆卸的效果并且通过挡板的定位效果能够实现防护栏安装后的平衡稳定性。
[0013]2.本专利技术由连接块所装有的防护器通过自身的连接格能够将挡板进行固定连接,并且通过防护器的隔断层能够将连接部位与缝隙进行与外界隔断掉,从而在插入通道内部的滚珠能够增加挡板在安装效果,致使其能够有效的通过隔断层在活动时将沙土隔断在外部防止了沙土的不断挤入而产生的卡死现象并且能够增加挡板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属于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属于一种固定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属于一种插入块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属于一种挡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属于一种流动孔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属于一种转轮设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属于一种连接块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属于一种防护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属于一种凹陷块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实心杆

1、支撑杆

2、间隔槽

3、连接杆

4、固定器

5、底座

51、连接块

52、杠杆

53、转动阀

54、插入块

55、贴合板

551、动力轮

552、连接块

554、挡板

555、实心层

a1、凹槽

a2、流动孔

a3、辅助孔

a4、实心框

a31、定位块

a32、穿透层

a33、转轮

a34、通孔

a35、定位体

b1、除尘块

b2、接触端

b3、限位层

c1、固定块

c2、防护器

c3、连接格

c4、拆卸轮

c31、隔断层

c32、凹陷块

c33、实心体

d1、接触端

d2、插入通道

d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结构包括实心杆1、支撑杆2、间隔槽3、连接杆4、固定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结构包括,实心杆(1)、支撑杆(2)、间隔槽(3)、连接杆(4)、固定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杆(1)与支撑杆(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间隔槽(3)与支撑杆(2)相通,所述连接杆(4)安装于间隔槽(3)的下方,所述固定器(5)与连接杆(4)进行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5)设有底座(51)、连接块(52)、杠杆(53)、转动阀(54)、插入块(55),所述底座(51)与连接块(52)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杠杆(53)与连接块(5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阀(54)安装于杠杆(53)的上端,所述插入块(55)与转动阀(54)进行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块(55)设有贴合板(551)、动力轮(552)、连接块(554)、挡板(555),所述贴合板(551)与动力轮(552)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块(554)安装于动力轮(552)的下方,所述挡板(555)嵌入于挡板(555)之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55)设有实心层(a1)、凹槽(a2)、流动孔(a3)、辅助孔(a4),所述实心层(a1)与凹槽(a2)为一体,所述流动孔(a3)嵌入于实心层(a1)之中,所述辅助孔(a4)安装于流动孔(a3)的侧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超杰程燕梅龙露露何善能黄湘寒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