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125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对CO2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阶段进行划分;步骤2,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的不同扩散阶段的数学模型;步骤3,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系数关系式;步骤4,进行数学模拟得到CO2浓度分布以及压降曲线;步骤5,建立微观扩散过程的压降模型;步骤6,进行CO2在油水相体系中扩散实验;步骤7,计算得出CO2在油相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致密油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结构复杂,广泛分布纳米级孔隙,非均质性较强,流体可动用性差、自然产能低,提高采收率是致密油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常规水力压裂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研究表明,CO2增能压裂可以在实现压裂改造储层物性的同时,较好的实现降黏、膨胀及混相,从而有效补充能量,提高致密油采收率。
[0003]针对致密油储层中CO2增能压裂技术,国内的相关研究仍较少。致密油储层CO2增能压裂技术在实现储层改造的同时,在改善储层的特性,如润湿性、补充能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作用。研究表明,CO2增能压裂后,水湿性储层润湿性由亲水改善为强亲水,有利于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残余油的启动,可以降低驱替压力,提高注入效率,改善驱替效果,提高采收率。并且由于CO2对原油轻质组分的抽提作用,注入CO2后原油体积膨胀较大,膨胀系数与体积系数增加较多,原油泡点压力上升,并且CO2溶解于原油中,会大幅降低致密原油的粘度和密度。
[0004]CO2进入地层后,与原油相互作用,受限于储层低孔低渗的物性,CO2注入地层后通过扩散传质与地层原油发生作用。而目前的大部分相关的扩散研究忽略了CO2在水相中的研究,而主要讨论在油相中的扩散。实际上,储层中水通常以束缚水的形式与原油同时存在于孔喉之中,水相的存在对扩散和方案设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影响CO2的注入速率和注入量设计和原油的膨胀速率等。因此,水相对于CO2在地层流体中的扩散是不可忽略且影响重大的。
[0005]在申请号:CN201410777991.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CO2从水相向油相扩散过程中扩散系数及平衡浓度的测量方法,将U型管底部水相饱和CO2,形成饱和碳酸水,U型管a端注入CO2,b端注入原油,由于,水相中的CO2向油相扩散,碳酸水中的CO2不再饱和,从而使气相CO2溶解在碳酸水中。通过测定CO2向饱和碳酸水扩散造成的压力变化,结合压降公式即可求出CO2从水相向油相扩散时的扩散系数以及平衡后CO2在原油中的平衡浓度。
[0006]在申请号:CN201410777991.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CO2从水相向油相扩散过程中扩散系数及平衡浓度的测量方法,将U型管底部水相饱和CO2,形成饱和碳酸水,U型管a端注入CO2,b端注入原油,由于,水相中的CO2向油相扩散,碳酸水中的CO2不再饱和,从而使气相CO2溶解在碳酸水中。通过测定CO2向饱和碳酸水扩散造成的压力变化,结合压降公式即可求出CO2从水相向油相扩散时的扩散系数以及平衡后CO2在原油中的平衡浓度。
[0007]在申请号:CN201710267211.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测量CO2在油水两相间扩散过程及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单液相压力降落法与双液相扩展浓度分布模型相结合,根据压力降落法测定的CO2在单液相中的扩散系数,通过扩展浓度分布模型可以直接得到CO2在两个液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而获得CO2在油水两相间的扩散系数。
[0008]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确定CO2增能压裂中焖井的时机,评价增能的效果的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该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包括:
[0011]步骤1,对CO2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阶段进行划分;
[0012]步骤2,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的不同扩散阶段的数学模型;
[0013]步骤3,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系数关系式;
[0014]步骤4,进行数学模拟得到CO2浓度分布以及压降曲线;
[0015]步骤5,建立微观扩散过程的压降模型;
[0016]步骤6,进行CO2在油水相体系中扩散实验;
[0017]步骤7,利用实验得到的压降曲线与模拟曲线进行拟合,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再将有关实验参数代入数值模拟模型中得到计算得出CO2在油相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
o
和水相的有效扩散系数D
w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9]在步骤1中,CO2从井底注入后,首先在占据孔喉中央的油相中扩散,因此将此扩散阶段定义为第一扩散阶段;扩散前缘到达了油与束缚水的边界之后,CO2通过油相向水相中扩散,此时CO2同时在油相和水相中扩散,因此将此扩散阶段定义为第二扩散阶段;第一扩散阶段中CO2仅在油相中扩散,第二扩散阶段中CO2同时油相和水相中扩散。
[0020]在步骤2中,扩散阶段划分好后,在考虑原油膨胀的情况下,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的不同扩散阶段的数学模型,得到第一扩散阶段CO2在油相中的扩散数学模型为:
[0021][0022]其中c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浓度,mol/m3;D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m2/s;t0是CO2扩散前缘到达油水界面的时间,t;L
o1
(t)是考虑第一扩散阶段过程中原油膨胀效应的油气界面位置函数,m;c
eq
是CO2在油气界面的平衡浓度,mol/m3;z是位置。
[0023]在步骤2中,第二扩散阶段CO2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数学模型分别为:
[0024]初始条件:c
o
(z,T=0)=f(z),z0<z<L
o
(t)
[0025]内边界条件:c
o
(z0,T)=c
z
,T>0
[0026]外边界条件:c
o
(L
o2
(t),T)=c
eq
,T=t

t0>0
[0027][0028]其中c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浓度,mol/m3;c
w
是CO2在水相中的浓度,mol/m3;D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m2/s;D
w
是CO2在水相中的扩散系数,m2/s;t0是CO2扩散前缘到达油水界面的时间,t;c
eq
是CO2在油气界面的平衡浓度,mol/m3;z是位置;L
o2
(t)

第二扩散阶段的油气界面位置函数;T

第二扩散阶段的时间变量;f(z)是第一扩散阶段末(t=t0)CO2在油相中的浓度分布函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对CO2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阶段进行划分;步骤2,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的不同扩散阶段的数学模型;步骤3,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系数关系式;步骤4,进行数学模拟得到CO2浓度分布以及压降曲线;步骤5,建立微观扩散过程的压降模型;步骤6,进行CO2在油水相体系中扩散实验;步骤7,计算得出CO2在油相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
o
和水相的有效扩散系数D
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在步骤1中,CO2从井底注入后,首先在占据孔喉中央的油相中扩散,因此将此扩散阶段定义为第一扩散阶段;扩散前缘到达了油与束缚水的边界之后,CO2通过油相向水相中扩散,此时CO2同时在油相和水相中扩散,因此将此扩散阶段定义为第二扩散阶段;第一扩散阶段中CO2仅在油相中扩散,第二扩散阶段中CO2同时油相和水相中扩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在步骤2中,扩散阶段划分好后,在考虑原油膨胀的情况下,建立CO2在油水两相中扩散的不同扩散阶段的数学模型,得到第一扩散阶段CO2在油相中的扩散数学模型为:其中c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浓度,mol/m3;D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m2/s;t0是CO2扩散前缘到达油水界面的时间,t;L
o1
(t)是考虑第一扩散阶段过程中原油膨胀效应的油气界面位置函数,m;c
eq
是CO2在油气界面的平衡浓度,mol/m3;z是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CO2在油水同时存在情况下的扩散传质的计算方法,在步骤2中,第二扩散阶段CO2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数学模型分别为:
其中c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浓度,mol/m3;c
w
是CO2在水相中的浓度,mol/m3;D
o
是CO2在油相中的扩散系数,m2/s;D
w
是CO2在水相中的扩散系数,m2/s;t0是CO2扩散前缘到达油水界面的时间,t;c
eq
是CO2在油气界面的平衡浓度,mol/m3;z是位置;L
o2
(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林陈勇贾庆升张潦源王东英张子麟卢娜娜李爱山郁登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