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粉尘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21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3
一种便携式粉尘监测仪,小型壳体上开设有主进气和主排气口;温湿度测量箱的内腔中安装隔板和温湿度传感器,隔板的中部开设有条形连通孔;温湿度测量箱的外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气管路、第一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和第三出气管路;测尘仪的出气和进气口分别与第一进气管路和干燥管路的出气端连接;干燥管路的进气端与主进气口连接;脉动阻尼器、第三出气管路和真空采样泵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一三通管件的三个接口连接;真空采样泵的出气口与主排气口连接;环境压力传感器、第二出气管路和差压式流量计的第二进气口与第二三通管件的一个出口连接,差压式流量计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管路连接。该监测仪便于携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可信度。可信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粉尘监测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粉尘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粉尘监测仪。

技术介绍

[0002]在大部分煤矿巷道、采煤工作面和地面隧道掘进面中均具有大量的粉尘,其中对作业人员危害性较大的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严重超过了允许暴露的浓度标准,这使得在煤矿工作的作业人员患尘肺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进行实时的粉尘监测是实现粉尘有效防控的前提与关键措施。
[0003]现阶段中,在矿井内使用的粉尘监测设备多采用光散射原理,其测量精度受环境的温度、湿度、煤质和岩性的变化影响较大,量值溯源性不好,且在长时间连续监测过程中,易产生光学窗口污染和仪器漂移等问题,造成测量精度的下降。同时,这种粉尘监测设备无法实时的进行校准,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可信度不足,无法满足矿井人员实时监测的需要。另外,由于井下作业环境有降尘的需求,所以在喷雾降尘场所周围或风流中常常会含有大量的雾化液滴,这将致使处于该场所中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障,因此需要频繁的进行人工标定和后期维护。再者,现有的监测设备多为固定式结构,无法进行便捷的移动,更不便于随身携带,无法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粉尘监测仪,包括小型壳体(13),所述小型壳体(13)上开设有主进气口(17)和主排气口(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小型壳体(13)内部的温湿度测量箱(3)、测尘仪(6)、干燥管路(11)、第一三通管件(10)、脉动阻尼器(8)、真空采样泵(9)、环境压力传感器(5)、差压式流量计(4)、蓄电池组(7)和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测量箱(3)的内腔中部安装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温湿度测量箱(3)的内腔隔离为上部腔体空间(15)和下部腔体空间(16),且隔板(14)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上部腔体空间(15)和下部腔体空间(16)的条形连通孔(19);温湿度测量箱(3)下部的外侧相对的连接有与下部腔体空间(16)相连通的第一进气管路(20)和第一出气管路(21),温湿度测量箱(3)上部的外侧相对的连接有与上部腔体空间(15)相连通的第二出气管路(22)和第三出气管路(23);在温湿度测量箱(3)的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测尘仪(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第一进气管路(20)连接;所述干燥管路(11)的内部填充有干燥剂,其出气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测尘仪(6)的进气口连接,其进气端通过采样管路(24)与主进气口(17)连接;所述脉动阻尼器(8)通过第四连通管路与第一三通管件(10)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件(10)的入口通过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三出气管路(23)连接;所述真空采样泵(9)的进气口通过第五连通管路与第一三通管件(10)的另一个出口连接,其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路(25)与主排气口(18)连接;所述环境压力传感器(5)通过第六连通管路与第二三通管件(12)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件(12)的入口通过第七连通管路与第二出气管路(22)连接;所述差压式流量计(4)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八连通管路与第一出气管路(21)连接,其第二进气口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娜冯子康刘凌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