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57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冲刷植物种子层、基质营养层、柔性纤维网层和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固条,防渗透层上设置有多根贯穿防渗透层的渗透条,防渗透层的上、下侧之间通过渗透条传导水分、营养基质等。采用本申请的生态水土保持毯,通过设置防渗透层,解决了地下水往上涌时造成的冲刷破坏问题,从而提高了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随之也增多。由于对山体的开挖破坏,形成了裸露的土石坡面,既破坏了植被,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于是,对边坡进行防护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常用的边坡防护主要有挂网客土喷播等常规技术措施,但是针对长陡的下边坡区域,无法达到喷播条件,另修马道及平台又会增加过多的费用,不具备经济性。
[0003]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用于边坡修复的植生毯,如申请号为20072008493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边坡绿化植生毯,又如申请号为20181086900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植生毯及其应用和边坡生态修复方法,这类植生毯能进行边坡的快速建植与复绿,从而实现了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防护。但都存在如下弊端:在植物生长早期,由于植物没有扎根,土壤松软,当地下水往上涌时,容易造成对植物的冲刷破坏,从而影响复绿效果和水土保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以便解决地下水往上涌时,造成的冲刷破坏问题,从而提高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冲刷植物种子层、基质营养层、柔性纤维网层和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固条,防渗透层上设置有多根贯穿防渗透层的渗透条。
[0006]进一步,所述防渗透层的材料为防渗透土工膜。
[0007]进一步,所述防渗透层的厚度为2

5mm。
[0008]进一步,所述柔性纤维网层由芦苇、秸秆或麻椰编织而成。
[0009]进一步,所述柔性纤维网层的孔隙率大于80%。
[0010]进一步,所述柔性纤维网层的厚度为2

5mm。
[0011]进一步,所述锚固条包括锥体尖端和连接体,所述锥体尖端通过连接体与防渗透层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锥体尖端的直径为3cm

5cm,高度为2cm

3cm。
[0013]进一步,相邻锚固条之间的间隔为10cm

30cm。
[0014]进一步,所述基质营养层的厚度不超过3c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的防冲刷植物种子层、基质营养层、柔性纤维网层和防渗透层,所述防渗透层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固条,防渗透层上设置有多根贯穿防渗透层的渗透条,防渗透层的上、下侧之间通过渗透条传导水分、营养基质等。采用本申请的生态水土保持毯,通过设置防渗透层,解决了地下水往上涌时造成的冲刷破坏问题,从而提高了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冲刷植物种子层1、基质营养层2、柔性纤维网层3和防渗透层4,所述防渗透层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固条6,防渗透层上设置有多根贯穿防渗透层的渗透条5,坡面基土和防冲刷植物种子层1、基质营养层2之间通过渗透条5传导水分、营养基质等。所述防冲刷植物种子层1、基质营养层2、柔性纤维网层3、防渗透层4、锚固条6和渗透条5之间采用粘合或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0021]所述防冲刷植物种子层1内包含速生植物种子、目标植物种子以及菌根菌,最外层的面层为防冲刷纤维材料,以便防止雨水冲刷带来的破坏,从而为种子的初期生长提供条件。
[0022]所述基质营养层2为有机肥、蘑菇渣以及稻草碎末构成的混合成分,添加体积比例依次为2:1:5,基质营养层厚度不超过3cm。
[0023]所述柔性纤维网层3为芦苇、秸秆、麻椰等农林废弃物编织而成的柔性纤维网,孔隙率达到80%以上,厚度为2

5cm。
[0024]所述防反渗层4为防反渗透土工膜材料,每平方200

300g,厚度为2

5mm,防止地下水向外涌出。
[0025]所述锚固条6包括锥体尖端62和连接体61,所述锥体尖端62通过连接体61与防渗透层4连接。锚固条之间的间隔为10cm

30cm,材料为PE;所述锥体尖端的直径为3cm

5cm,高度为2cm

3cm。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锚固条将保持毯直接挂在坡面上,防止溜滑,无需再打锚钉,施工简单方便。
[0026]采用本实施例的生态水土保持毯,一方面,自带锚固与保水保墒的功能,内部又有包含植物种子与菌根菌,铺上后无需过多的锚固措施,即可实现植被的生长。此外,该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充分考虑雨水冲刷带来的破坏,在面层加入了防冲刷纤维材料,有效的保障植物的生长调节;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防渗透层,解决了地下水往上涌时造成的冲刷破坏问题,从而提高了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效果。
[00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冲刷植物种子层(1)、基质营养层(2)、柔性纤维网层(3)和防渗透层(4),所述防渗透层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固条(6),防渗透层上设置有多根贯穿防渗透层的渗透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透层(4)的材料为防渗透土工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透层(4)的厚度为2

5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纤维网层(3)由芦苇、秸秆或麻椰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边坡修复的柔纤型生态水土保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纤维网层(3)的孔隙率大于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向华浩祁有祥杨旺王欢张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