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55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涉及到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网箱主体,底板顶部设置有网箱主体,且网箱主体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底板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底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放置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包括顶框、底框、连接柱和网布,顶框的底部设置有底框,顶框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且四个连接柱的底端分别与底框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收集箱的设置,能够在网箱主体养殖石斑鱼时,石斑鱼的排泄物通过凹槽落入到收集箱内部进行收集,同时收集箱可以从通槽中抽出,从而有利于方便清理石斑鱼的排泄物。从而有利于方便清理石斑鱼的排泄物。从而有利于方便清理石斑鱼的排泄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


[0001]本技术涉及石斑鱼人工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

技术介绍

[0002]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鱼类的总称,由于石斑鱼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在港澳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上等食用鱼。其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并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养殖。
[0003]在石斑鱼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环保网箱,将环保网箱放置到海洋浅水区域,将石斑鱼放入到网箱内部养殖,但是养殖过程中,石斑鱼密度大,排泄物较多,现有的网箱不方便清理排泄物,容易导致排泄物较多,滋生细菌,影响石斑鱼的健康,甚至污染海水。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包括底板和网箱主体,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网箱主体,且网箱主体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放置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包括顶框、底框、连接柱和网布,所述顶框的底部设置有底框,所述顶框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且四个连接柱的底端分别与底框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均设置有网布,且网布的边缘与连接柱的一侧、顶框的底端和底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扶手,所述固定扶手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连接柱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顶框的顶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扶手的一侧延伸至通槽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槽底中部贯穿开设有方槽,所述凹槽呈倒圆台状设置。
[0009]优选的,其中两个远离通槽的所述连接柱的一侧中部均镶嵌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内壁对称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多个挡杆,且多个挡杆呈等间距分布。
[0011]优选的,多个所述挡杆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正面和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槽的远离放置槽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网箱主体的顶端中部固定贯穿设置有投料筒,所述投料筒的顶端设置有顶盖。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收集箱的设置,能够在网箱主体养殖石斑鱼时,石斑鱼的排泄
物通过凹槽落入到收集箱内部进行收集,同时收集箱可以从通槽中抽出,从而有利于方便清理石斑鱼的排泄物;
[0015]2、本技术通过多个挡杆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石斑鱼通过凹槽,进入收集箱内部被取出;
[0016]3、本技术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住收集箱,防止收集箱在放置槽内部滑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收集箱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网箱主体;3、凹槽;4、放置槽;5、收集箱;6、通槽;7、密封门;8、顶框;9、底框;10、连接柱;11、网布;12、第一磁铁;13、第二磁铁;14、固定扶手;15、挡杆;16、方槽;17、顶盖;18、把手;19、投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包括底板1和网箱主体2,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网箱主体2,且网箱主体2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槽底开设有放置槽4,所述放置槽4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6,所述放置槽4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包括顶框8、底框9、连接柱10和网布11,所述顶框8的底部设置有底框9,所述顶框8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10,且四个连接柱10的底端分别与底框9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柱10之间均设置有网布11,且网布11的边缘与连接柱10的一侧、顶框8的底端和底框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扶手14,所述固定扶手14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连接柱10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通过收集箱5的设置,能够在网箱主体2养殖石斑鱼时,石斑鱼的排泄物通过凹槽3落入到收集箱5内部进行收集,同时收集箱5可以从通槽6中抽出,从而有利于方便清理石斑鱼的排泄物。
[0024]进一步的,所述顶框8的顶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扶手14的一侧延伸至通槽6内部,所述放置槽4的槽底中部贯穿开设有方槽16,所述凹槽3呈倒圆台状设置,其中两个远离通槽6的所述连接柱10的一侧中部均镶嵌设置有第一磁铁12,所述放置槽4的一侧内壁对称设置有与第一磁铁12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13,通过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住收集箱5,防止收集箱5在放置槽4内部滑动。
[0025]其次,所述凹槽3内部设置有多个挡杆15,且多个挡杆15呈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挡杆15的两端分别与凹槽3的正面和背面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多个挡杆15的设置,有利于防
止石斑鱼通过凹槽3,进入收集箱5内部被取出,所述通槽6的远离放置槽4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门7,所述密封门7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把手18,所述网箱主体2的顶端中部固定贯穿设置有投料筒19,所述投料筒19的顶端设置有顶盖17。
[0026]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7]使用时,将网箱放入到养殖区域,将石斑鱼鱼苗放入到网箱主体2内部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石斑鱼排出排泄物,排泄物因重力缓慢向下飘落,通过凹槽3落入到收集箱5内部,进行收集,使用一端时间过后,收集箱5内部排泄物过多,通过打开密封门7,抓住固定扶手14,用力拉动收集箱5,使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13不再吸附,直至收集箱5抽出,将收集箱5内部的排泄物倒出即可。
[00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网箱主体(2),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网箱主体(2),且网箱主体(2)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槽底开设有放置槽(4),所述放置槽(4)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通槽(6),所述放置槽(4)内部活动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包括顶框(8)、底框(9)、连接柱(10)和网布(11),所述顶框(8)的底部设置有底框(9),所述顶框(8)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柱(10),且四个连接柱(10)的底端分别与底框(9)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柱(10)之间均设置有网布(11),且网布(11)的边缘与连接柱(10)的一侧、顶框(8)的底端和底框(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扶手(14),所述固定扶手(14)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连接柱(10)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人工养殖环保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8)的顶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扶手(14)的一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四川蔡春有李伟黄春仁蔡建顺蔡有森蔡惠明蔡金泉王景宝蔡智怀罗磊吴光灿陈艺斌陈猛猛刘赐福蔡艺新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