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5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蜂鸣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包括本体、支撑杆、防尘网、固定板和底板,所述本体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插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固定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的对本体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同时减震,有效的改善了减震效果。的改善了减震效果。的改善了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


[0001]本技术涉及蜂鸣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

技术介绍

[0002]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0003]其中专利号为CN209461149U公开了抗电磁干扰的倒车蜂鸣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本体的正面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减震箱,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减震箱内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片,所述竖杆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位于减震箱内部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开设有安装孔,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拆装过程较为繁琐,且减震装置只能够对本体受到的竖直方向上的力进行缓冲,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蜂蜜器的拆装过程较为繁琐且见证效果较差,在受到震动时,只能够对竖直方向进行减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包括本体、支撑杆、防尘网、固定板和底板,所述本体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插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固定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块和限位杆,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左端通过第一限位块与限位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孔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空腔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插杆的中部分别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左端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对应的限位孔以及对应的插槽插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四个空心柱,四个所述空心柱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且内部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每个所述空心柱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每个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并向上延伸且均与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包括滑杆、两个支撑板和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支撑板对称固定设置于放置板的上表面,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对称固定设置于固定板的下表面且均与滑杆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滑杆的两端杆壁分别活动套接有第三弹簧,每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板的侧壁以及对应的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条形口,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条形口并向上延伸且与条形口之间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紧固螺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通过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第一缓冲机构,能够在本体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力时实现一级减震,起到一级保护作用。
[0015]2、该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通过设置于放置板上表面的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在本体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力时实现二级减震,起到了二级保护作用。
[0016]3、该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通过设置于两个空腔内部的限位机构,能够通过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实现对本体的安装,简化了本体的拆装过程。
[00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实现的对本体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同时减震,有效的改善了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空心柱和活动杆之间的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本体、2支撑杆、3防尘网、4固定板、5底板、6安装板、7插杆、8放置板、9第一弹簧、10第一限位块、11限位杆、12空心柱、13第二弹簧、14第二限位块、15活动杆、16滑杆、17支撑板、18滑块、19第三弹簧、20拉杆、21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照图1

3,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包括本体1、支撑杆2、防尘网3、固定板4和底板5,本体1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插
杆7,固定板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插杆7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固定板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空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底板5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固定设置有放置板8,放置板8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5]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9、第一限位块10和限位杆11,第一弹簧9固定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左端通过第一限位块10与限位杆11固定连接,两个插孔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插槽,两个空腔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插杆7的中部分别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11的左端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对应的限位孔以及对应的插槽插接,便于实现对本体1的安装。
[0026]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四个空心柱12,四个空心柱12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5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且内部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3,每个第二弹簧13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二限位块14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每个空心柱1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每个活动杆15的上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并向上延伸且均与放置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便于实现对本体1的一级保护。
[0027]第二缓冲包括滑杆16、两个支撑板17和两个滑块18,两个支撑板17对称固定设置于放置板8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包括本体(1)、支撑杆(2)、防尘网(3)、固定板(4)和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插杆(7),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所述插杆(7)分别与对应的插孔插接,所述固定板(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固定设置有放置板(8),所述放置板(8)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9)、第一限位块(10)和限位杆(11),所述第一弹簧(9)固定设置于空腔的内部且左端通过第一限位块(10)与限位杆(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孔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空腔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插杆(7)的中部分别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11)的左端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对应的限位孔以及对应的插槽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四个空心柱(12),四个所述空心柱(12)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5)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且内部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稳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为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