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21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其结构包括分拣机构、下料组件和分拣筒,通过将茶叶通过进料口倒入分拣筒内部,再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将分拣筒带动进行转动,而分拣筒转动时,茶叶通过分拣筒内部的斜板上的漏网进行筛选,使得残叶等通过挡板进入排料层当中,完整的茶叶掉落下端,而后残叶通过环绕圈下端的第一出料口经过收集圆槽排出,而完整的茶叶通过第二出料口下端的连接管排出,在通过传送带装置传输,解决了现有茶叶生产过程的包装装置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无法将将残叶和残叶渣滓分离,导致良品茶叶与次品茶叶混合在一起,使得打包的次品茶叶过多,造成整体生产的质量降低,影响销售口碑与销量的问题。与销量的问题。与销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一杯好的茶,不仅仅是从采摘制作的时候需要技术工艺,后期的包装储存夜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茶叶包装机能够快速对茶叶进行打包处理,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可以节省人力并提高效率,但是现有茶叶生产过程的包装装置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无法将将残叶和残叶渣滓分离,导致良品茶叶与次品茶叶混合在一起,使得打包的次品茶叶过多,造成整体生产的质量降低,影响销售口碑与销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以解决现有茶叶生产过程的包装装置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无法将将残叶和残叶渣滓分离,导致良品茶叶与次品茶叶混合在一起,使得打包的次品茶叶过多,造成整体生产的质量降低,影响销售口碑与销量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侧端面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分拣机构,所述分拣机构下端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支撑架内端面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端通过稳定轴承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
[0007]所述分拣机构外端设置有分拣筒,所述分拣筒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分拣筒内部设置有排料层,所述分拣筒内端面与斜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中部设置有漏网,所述斜板内端面下端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下端与分拣筒固定连接,所述排料层下端设置有环绕圈,且环绕圈顶端面与分拣筒固定连接,所述环绕圈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分拣筒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0008]所述下料组件外端设置有收集圆槽,所述收集圆槽中部通过连接块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圆槽与连接管内端面均设置有转动轴承,且收集圆槽与连接管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圆槽底端面设置有排料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下端设置有传送带装置,所述传送带装置上端设置有茶叶罐,且茶叶罐设置于连接管和排料孔下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内部通过连接轴承与分拣筒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拣筒外端面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转动
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分拣筒内部设置至少有五处的斜板,且斜板与水平面形成30
°
~45
°
的倾斜角。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拣筒底端面呈漏斗状。
[0014]进一步的,所述斜板、漏网和挡板采用不锈钢材料。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采用铝合金材料。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将茶叶通过进料口倒入分拣筒内部,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茶叶通过漏网进行筛选,使得良品茶叶与次品茶叶分离,并分别通过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排出,解决了现有茶叶生产过程的包装装置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无法将将残叶和残叶渣滓分离,导致良品茶叶与次品茶叶混合在一起,使得打包的次品茶叶过多,造成整体生产的质量降低,影响销售口碑与销量的问题。
[0019]2、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对茶叶进行缓慢的筛选,避免动量过多,造成更振动筛选一样的二次损害,避免茶叶的损失,而且工作噪音还较小。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分拣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下料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下料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支撑架

1、控制板

2、连接轴承

3、分拣机构

4、下料组件

5、传送带装置

6、茶叶罐

7、支撑板

8、伺服电机

9、主动齿轮

10、稳定轴承

11、分拣筒

401、进料口

402、排料层

403、斜板

404、漏网

405、挡板

406、环绕圈

407、第一出料口

408、第二出料口

409、从动齿轮

410、收集圆槽

501、连接管

502、转动轴承

503、排料孔

5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侧端面设置有控制板2,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分拣机构4,分拣机构4下端设置有下料组件5,支撑架1内端面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支撑板8上端通过稳定轴承11与伺服电机9固定连接,伺服电机9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0固定连接;
[0028]分拣机构4外端设置有分拣筒401,分拣筒40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402,分拣筒401内部设置有排料层403,分拣筒401内端面与斜板404固定连接,斜板404中部设置有漏网405,斜板404内端面下端设置有挡板406,且挡板406下端与分拣筒401固定连接,排料层403下端
设置有环绕圈407,且环绕圈407顶端面与分拣筒401固定连接,环绕圈407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408,分拣筒401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409;
[0029]下料组件5外端设置有收集圆槽501,收集圆槽501中部通过连接块与连接管502固定连接,收集圆槽501与连接管502内端面均设置有转动轴承503,且收集圆槽501与连接管502通过转动轴承503与第一出料口408和第二出料口409固定连接,收集圆槽501底端面设置有排料孔504。
[0030]其中,所述支撑架1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生产包装用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侧端面设置有控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分拣机构(4),所述分拣机构(4)下端设置有下料组件(5),所述支撑架(1)内端面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8)上端通过稳定轴承(11)与伺服电机(9)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9)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0)固定连接;所述分拣机构(4)外端设置有分拣筒(401),所述分拣筒(40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402),所述分拣筒(401)内部设置有排料层(403),所述分拣筒(401)内端面与斜板(404)固定连接,所述斜板(404)中部设置有漏网(405),所述斜板(404)内端面下端设置有挡板(406),且挡板(406)下端与分拣筒(401)固定连接,所述排料层(403)下端设置有环绕圈(407),且环绕圈(407)顶端面与分拣筒(401)固定连接,所述环绕圈(407)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408),所述分拣筒(401)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409);所述下料组件(5)外端设置有收集圆槽(501),所述收集圆槽(501)中部通过连接块与连接管(502)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圆槽(501)与连接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小妹叶小群尹小林谭丽华尹兵兵尹喜娇
申请(专利权)人:永新县万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