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风处理装置和气体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004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3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和气体循环系统,涉及设备供风技术领域。该进出风处理装置包括:框体,框体内设置有形成于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之间的新风通道和形成于排出风入口和排出风出口之间的排出风通道;新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新风除湿机构,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除湿;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新风通道内,且内部形成有排出风过流通道,以使新风流经余热回收机构时与余热回收机构内部的排出风进行热交换;新风加热机构,设置在新风通道内且位于余热回收机构之后;排出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排出风通道内,用于对排出风进行过滤。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出风处理装置和气体循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设备供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和气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有需要频繁进出风的设备。例如,空调,各种加工设备等。设备的进风需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且设备中排出的风需要再过滤后排出避免污染空气。
[0003]现有的供风装置,有的无法对设备排出风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导致资源浪费。有的为了回收设备排出风中的热能,导致供风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和气体循环系统,以便于对设备排出风中的热能进行回收且结构简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新风入口、排出风入口、新风出口和排出风出口,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的新风通道和形成于所述排出风入口和所述排出风出口之间的排出风通道;新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新风除湿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除湿;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内部形成有排出风过流通道,以使新风流经所述余热回收机构时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内部的排出风进行热交换;新风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后;排出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排出风通道内,用于对排出风进行过滤。
[0006]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余热回收机构位于新风通道内且其内有排出风过流通道,排出风流经余热回收机构内部时与在外部流经余热回收机构的新风进行热交换。该装置在具备余热回收、新风过滤、除湿、加热和排出风过滤等功能的基础上,各部件结构紧凑地集中设置于框体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降低成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过滤机构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过滤能力逐渐增强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
[0008]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新风经过三次不同等级的过滤,过滤效果更好,使得进入设备中的新风洁净度较高,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之间的表冷器。
[0010]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表冷器对新风除湿,能够对新风湿度进行控制。且表冷器的除湿效率较高,能够满足不同流速新风的除湿需求。表冷器设置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之间,能够在除湿前先初步过滤,避免杂质堆积在表冷器上,并且在除湿后进行二次过滤流动至余热回收机构,避免杂质堆积在余热回收机构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之后;以及,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风管,所述排出风在所述风管内部流动,所述新风穿过多个所述风管并在与所述风管的外壁接触时进行热量交换。
[0012]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多个风管能够增加新风和排出风的接触面积,且使排出风更为均匀地与新风进行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加热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后、所述第三过滤器之前的加热换热器。
[0014]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余热回收机构处进行预加热的新风可以在加热换热器处加热到满足设备进风要求的温度。且在加热后、进入设备之前进行最后一次过滤保证进入设备的新风洁净度较高。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出风过滤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后的湿式除尘器。
[0016]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湿式除尘器,在满足过滤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排出气体的湿度,使排出气体更能满足环境需求,提高宜居性。湿式除尘器位于余热回收机构之后,避免除尘阶段带出热量导致热量浪费。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中设置有风机;和/或,所述排出风通道中设置有风机。
[0018]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风机提供抽取负压,便于气体流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风阀。
[0020]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便于对进风速率进行控制,可以根据不同新风需求量调节进风速度。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修口。
[0022]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检修口,便于工作人员对框体内的部件进行检修。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出风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进出风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002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进出风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002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进出风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框体、2

风阀、3

第一过滤器、4

新风除湿机构、5

第二过滤器、6

余热回收机构、7

风机、8

新风加热机构、9

第三过滤器、10

排出风过滤机构、11

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上设置有新风入口、排出风入口、新风出口和排出风出口,框体1内设置有形成于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之间的新风通道和形成于排出风入口和排出风出口之间的排出风通道;新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新风除湿机构4,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除湿;余热回收机构6,设置在新风通道内,且内部形成有排出风过流通道,以使新风流经余热回收机构6时与余热回收机构6内部的排出风进行热交换;新风加热机构8,设置在新风通道内且位于余热回收机构6之后;排出风过滤机构10,设置在排出风通道内,用于对排出风进行过滤。
[0033]框体1作为其余各部件的安装基础,其内形成有新风通道和排出风通道,其余各部件根据其功能安装在新风通道和排出风通道中的不同位置处。余热回收机构6作为新风和排出风进行热量交换的场所,其位于新风通道内,新风流动时能够流经余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新风入口、排出风入口、新风出口和排出风出口,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的新风通道和形成于所述排出风入口和所述排出风出口之间的排出风通道;新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新风除湿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用于对新风进行除湿;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内部形成有排出风过流通道,以使新风流经所述余热回收机构时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内部的排出风进行热交换;新风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之后;排出风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排出风通道内,用于对排出风进行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过滤机构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过滤能力逐渐增强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之间的表冷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出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天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峰金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