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80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9
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的多个隔室,其中,在隔室内包含最大磁导率、居里点以及电阻率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特别涉及加热至水分气化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和担载有催化剂时加热至催化剂活化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均较短、且能够利用感应加热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的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作为不完全燃烧的结果,在汽车的尾气中包含一氧化碳、烃、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及碳等微粒。从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观点考虑,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及微粒的需求在提高。
[0003]然而,目前这些有害成分在发动机刚启动后的催化温度较低且催化活性不充分的期间被排出。因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有可能在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未利用催化剂进行净化就被排出。为了应对像这样的需求,需要使在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之前未利用催化剂进行净化就被排出的排放物尽量减少,例如已知利用了电加热技术的对策。
[0004]作为像这样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提出如下技术,即,在作为催化剂载体蜂窝被广泛使用的堇青石蜂窝的一部分隔室插入磁性体丝。根据该技术,能够使电流流通于蜂窝外周的线圈,利用感应加热使丝温度上升,从而利用该热使蜂窝温度上升。
[0005]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碳微粒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减少需求较高,在像这样的尾气处理中使用在蜂窝结构体交替地设置有封孔部的壁流型的过滤器。由该过滤器捕集到的碳微粒(烟灰)通过使废气高温化而燃烧除去。然而,如果燃烧除去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则产生用于使废气温度高温化所需要的燃料消耗增加的问题。另外,从确保搭载空间的观点考虑,以及从排气系统构成上的设计自由度的观点考虑,优选搭载于空间比较富裕的地板下位置。然而,如果在车辆地板下配置该过滤器,则存在如下问题,即,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降低,无法将碳微粒燃烧除去。
[0006]作为其对策,专利文献2中公开如下技术,即,在过滤器的隔壁表面分散配置磁性体微粒,从而利用电磁感应加热进行加热。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如下技术,即,将磁性体丝插入于过滤器的封孔部。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022868号说明书
[00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21186号
[0011]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01476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在车辆的地板下设置配管的情况下,因发动机驱动而产生的冷凝水积存,在尾气过滤器中也包含有大量水分。对于像这样包含有大量水分的尾气过滤器,为了加热至催化剂活化温度,还需要水分的气化热,达到催化剂活化温度花费更多的时间。
[0013]另外,即便能够将过滤器以短时间加热至水分气化的温度(约100℃),如果不能将过滤器进一步加热至超过该温度达到碳微粒等良好地燃烧的温度,也无法进行良好的尾气处理。
[0014]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鉴于像这样的情况,提供加热至水分气化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及担载有催化剂时加热至催化剂活化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均较短、且能够通过感应加热而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的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在蜂窝结构体的成为流体流路的隔室内设置最大磁导率、居里点以及电阻率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如下确定。
[0016](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
[0017]外周壁;以及
[0018]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
[0019]所述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0020]在所述隔室内包含最大磁导率、居里点以及电阻率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
[0021](2)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022](1)的蜂窝结构体;
[0023]线圈配线,该线圈配线呈螺旋状环绕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以及
[0024]金属管,该金属管对所述蜂窝结构体及所述线圈配线进行收纳。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加热至水分气化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及担载有催化剂时加热至催化剂活化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均较短、且能够通过感应加热而将碳微粒等燃烧除去的蜂窝结构体及废气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蜂窝结构体的立体图。
[0028]图2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图。
[0029]图3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俯视图。
[0030]图4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俯视图。(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另一形态的俯视图。
[0031]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一部
分的俯视图。
[0032]图6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图。
[0033]图7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另一形态的截面图。
[0034]图8中,(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具有封孔部的隔室及隔壁处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俯视图。(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的另一形态的俯视图。
[0035]图9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隔室内所设置的两种不同的磁性体的外观示意图。(b)是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隔室内所设置的两种不同的磁性体的另一形态有关的外观示意图。
[0036]图10是组装有蜂窝结构体的废气净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是柱状的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以及多孔质的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一个端面贯通至另一个端面而形成流路,所述蜂窝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室内包含最大磁导率、居里点以及电阻率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磁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室包括:多个隔室A,该多个隔室A的所述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另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以及多个隔室B,该多个隔室B与所述隔室A分别交替配置,所述另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分别包含在不同的所述隔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为丝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室由多个第一隔室和多个第二隔室构成,该多个第二隔室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隔室的截面积,所述多个第二隔室各自的内部利用包含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中的任一种的材料进行填充,所述多个第二隔室配置成: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隔室的至少1个相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为两种磁性体,所述两种磁性体分别涂敷于所述隔室的隔壁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室包括:多个隔室A,该多个隔室A的所述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另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以及多个隔室B,该多个隔室B与所述隔室A分别交替配置,所述另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在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隔室A及所述隔室B的隔壁的表面设置有透过膜,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分别包含在所述透过膜中。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室包括:多个隔室A,该多个隔室A的所述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另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以及多个隔室B,该多个隔室B与所述隔室A分别交替配置,所述另一个端面侧呈开口而在所述一个端面具有封孔部,所述隔室A的封孔部及所述隔室B的封孔部中的一者或两者包含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种以上的磁性体分别包含在相同的所述隔室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宮入由纪夫桝田昌明加藤恭平细田和也木俣贵文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