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6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包括上外壳体、下外壳体、密封顶盖、静触头、动片、绝缘座、推杆组件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绝缘座设于上外壳体底部内侧,包括绝缘底座和设于所述绝缘底座上的凹槽和若干绝缘槽。所述绝缘座有效绝缘隔离了主回路和外部线圈,同时绝缘槽承载金属碎屑,使得金属碎屑不会飞溅到灭弧室腔体四周形成金属通路,也使得金属碎屑不容易掉落在推杆部件内造成产品卡死失效;绝缘槽内增加的灭弧栅片加快了产品的熄弧速度,这些都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流接触器主要用于各种新能源领域场合的直流电流通断、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其他直流系统,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直流测电流的通断和储能电池组等领域。现有直流接触器的接触部在灭弧室腔体内多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片的桥式结构,动片的上端面与两个静触头形成高压回路,动片的下端面则通过推杆结构与外部线圈回路中的铁芯相连。通过给线圈激励使得铁芯上下运动,从而推动动片上下运动,进而控制静触头和动片的接合和分离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但是目前的直流接触器由于位于灭弧室内的主回路和外部线圈之间未进行有效绝缘隔离,在主回路闭合后可以推过金属活动轴连接至其他部位的金属结构上,引起线圈发生绝缘击穿,毁坏线圈。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灭弧室腔体内静触头与动片闭合,动片向下运动(有大负载)断开过程中会产生电弧,该电弧能量能够使金属材质的静触头和动片熔融飞溅出去,飞溅物散落在腔体内部四周形成金属通路,使得两个静端子之间的绝缘能力下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同时液态金属飞溅物也很容易滑入推杆结构内部,增大了推杆结构运动摩擦力,甚至直接卡死,导致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包括上外壳体、下外壳体、密封顶盖、静触头、动片、绝缘座、推杆组件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呈杯状,所述密封顶盖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外壳体顶部,所述密封顶盖与所述上外壳体形成灭弧室,所述下外壳体顶部与所述上外壳体底部外侧固定连接形成电磁驱动室。所述绝缘座设于所述上外壳体底部内侧,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底座和设于所述绝缘底座上的用于放置灭弧磁钢的凹槽和若干绝缘槽。所述上外壳体底部中心与所述绝缘底座中心处均设有用于所述推杆组件穿过的通孔。所述静触头设于所述密封顶盖上,且所述静触头下端穿过所述密封顶盖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推杆组件设于所述灭弧室和和所述电磁驱动室内,所述推杆组件由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上外壳体底部中心处通孔和绝缘底座中心处通孔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动片在所述灭弧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的上部,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在所述电磁驱动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下部。
[0005]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动片两侧对称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底座上的绝缘槽设有四个,用以承载飞溅的金属屑。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四个绝缘槽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槽内设有若干灭弧栅片,用以加速熄弧速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的原料为塑料或陶瓷材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第一绝缘套、触头弹簧、第二绝缘套,所述推杆
中部由下而上穿过所述上外壳体底部中心处通孔和绝缘底座中心处通孔,所述推杆上部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第一绝缘套套在所述推杆上端部,所述动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套外侧,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套下方,所述触头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外侧,另一端抵住所述动片下端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驱动组件和返力弹簧,所述返力弹簧套设在所述推杆下部,所述线圈驱动组件套设于所述返力弹簧外侧,所述推杆下端部穿过所述线圈驱动组件并通过限位卡簧与所述线圈驱动组件下端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在上外壳体底部内侧增加了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底座和设于所述绝缘底座上的凹槽和若干绝缘槽,所述绝缘座有效绝缘隔离了位于灭弧室内的主回路和外部线圈;同时绝缘槽承载金属碎屑,使得金属碎屑不会飞溅到灭弧室腔体四周形成金属通路,也使得金属碎屑不容易掉落在推杆部件内造成产品运动卡死失效;绝缘槽内增加的灭弧栅片加快了产品的熄弧速度,这些都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具有高寿命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绝缘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绝缘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绝缘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上外壳体;2下外壳体;3密封顶盖;4静触头;5动片;6绝缘座;61绝缘底座;62绝缘槽;63灭弧栅片;64凹槽;65灭弧磁钢;7推杆组件;71推杆;72第一绝缘套;73第二绝缘套;74触头弹簧;8电磁驱动组件;81线圈驱动组件;82返利弹簧;83限位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如图1至图4,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包括上外壳体1、下外壳体2、密封顶盖3、静触头4、动片5、绝缘座6、推杆组件7和电磁驱动组件8。所述上外壳体1和下外壳体2呈杯状,所述密封顶盖3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外壳体1顶部,所述密封顶盖3与所述上外壳体1形成灭弧室,所述下外壳体2顶部与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外侧固定连接形成电磁驱动室。所述绝缘座6设于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内侧,所述绝缘座6包括绝缘底座61和设于所述绝缘底座61上的用于放置灭弧磁钢65的凹槽64和四个对称设置的绝缘槽62。所述凹槽64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动片5两侧。所述绝缘槽62内设有若干灭弧栅片63。所述绝缘座6的原料为塑料或陶瓷材料。
[0021]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中心与所述绝缘底座61中心处设有用于所述推杆组件7穿过的通孔;所述静触头4设于所述密封顶盖3上,且所述静触头4下端穿过所述密封顶盖3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推杆组件7设于所述灭弧室和和所述电磁驱动室内,所述推杆组件7由
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中心处通孔和绝缘底座61中心处通孔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动片5在所述灭弧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7的上部。具体地,所述推杆组件7包括推杆71、第一绝缘套72、触头弹簧74、第二绝缘套73,所述推杆71中部由下而上穿过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中心处通孔和绝缘底座61中心处通孔,所述推杆71上部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第一绝缘套72套在所述推杆71上端部,所述动片5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套72外侧,所述第二绝缘套73套设在所述推杆7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套72下方,所述触头弹簧74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73外侧,另一端抵住所述动片5下端面。
[0022]所述电磁驱动组件8在所述电磁驱动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7下部。所述电磁驱动组件8包括线圈驱动组件81和返力弹簧82,所述返力弹簧82套设在所述推杆71下部,所述线圈驱动组件81套设于所述返力弹簧82外侧,所述推杆71下端部穿过所述线圈驱动组件81并通过限位卡簧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外壳体(1)、下外壳体(2)、密封顶盖(3)、静触头(4)、动片(5)、绝缘座(6)、推杆组件(7)和电磁驱动组件(8),所述上外壳体(1)和下外壳体(2)呈杯状,所述密封顶盖(3)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外壳体(1)顶部,所述密封顶盖(3)与所述上外壳体(1)形成灭弧室,所述下外壳体(2)顶部与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外侧固定连接形成电磁驱动室;所述绝缘座(6)设于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内侧,所述绝缘座(6)包括绝缘底座(61)和设于所述绝缘底座(61)上的用于放置灭弧磁钢(65)的凹槽(64)和若干绝缘槽(62),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中心与所述绝缘底座(61)中心处均设有用于所述推杆组件(7)穿过的通孔;所述静触头(4)设于所述密封顶盖(3)上,且所述静触头(4)下端穿过所述密封顶盖(3)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推杆组件(7)设于所述灭弧室和和所述电磁驱动室内,所述推杆组件(7)由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上外壳体(1)底部中心处通孔和绝缘底座(61)中心处通孔伸入所述灭弧室内,所述动片(5)在所述灭弧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7)的上部,所述电磁驱动组件(8)在所述电磁驱动室内设于所述推杆组件(7)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4)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动片(5)两侧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寿命的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华尤海飞徐益飞刘奋
申请(专利权)人:维发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