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486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包括预埋线管就位、制作防护装置、布置所述防护装置、砌筑墙体、安装电箱、回收所述防护装置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多根预埋线管的封堵及定位工作,工作效率高;能够防止混凝土进入预埋线管内;能够固定相邻套管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保持相邻预埋线管之间的间距均匀,进而确保每根预埋线管均被适量的混凝土所包围;后期即使预埋线管受到侧向外力,仍能保持埋设位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的主流,一般每栋高层建筑大大小小的配电箱不下一百个,线管安装数量更是配线箱的多倍。
[0003]配电箱设置在配电主墙上,室内所有电路都要汇总到配电箱位置,于是需要布置电线导管。目前,现浇楼板内的线管敷设还停留在现场弯管头,胶带绑扎定位及胶带封堵管口的传统工艺上。现有工艺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现场弯制,由于PVC电线导管材料反弹度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角度、弧度无法保证,上墙弯头位移现象严重,难以垂直于地面,事后修正多出现鸭嘴状的扁管现象。二是胶带绑扎,只能将伸出楼面的弯头绑在一起固定,无法控制两管中心距离,无法避免外力对伸出楼面管头的破坏(如拆模时的模板、架管及扣件的坠落)。三是胶带封口和拆除麻烦,胶带不可重复使用,易磨损,可靠性差。
[0004]目前存在一种导管的新型敷设工艺,其是用线管堵头堵住该端的管口,并用夹具将弯头固定在一起,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高出楼面的线管夹具下压至楼面,将超出夹具的弯头的管头去掉,并将原堵头取出,重新塞入弯头的管口进行成品保护。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时,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效率低下,且面对成排布置的线管时,若相邻的线管之间都设置夹具控制线管间距,则混凝土初凝后,在下压夹具时夹具会存在高度差,无法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通过引入防护装置,该工艺既能控制线管间距又能防止线管堵塞的装置,并且当预埋线管的数量越多时,越能体现高施工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1)预埋线管就位:根据设计要求在现浇楼板的钢筋骨架中敷设预埋线管,所述预埋线管均汇集至指定位置处且所述预埋线管的顶端于所述位置上翻至所述钢筋骨架的上层钢筋上方;所述预埋线管伸出所述上层钢筋外的长度满足于后期伸入电箱内,将所述预埋线管的上翻部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固定;
[0009](2)制作防护装置:按照所述预埋线管的数量准备对应的套管,将所述套管间隔固定在提升主体上并确保所述提升主体与所述套管的接触面为封闭面;
[0010](3)布置所述防护装置:手握所述提升主体将所述套管的底端一一对准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预埋线管,下放所述防护装置直至所述预埋线管的底端与所述接触面相接触;浇筑现浇楼板;
[0011](4)砌筑墙体:楼板浇筑完成后,按设计要求砌筑预埋线管部位的墙体,砌墙时在
所述预埋线管部位留设槽口,将电箱预制框埋设在所述槽口内,并确保所述预埋线管顶端的所述防护装置从所述电箱预制框的底面伸入所述电箱预制框内;
[0012](5)安装电箱:按照设计位置,在所述电箱预制框内安装所述电箱,并确保所述预埋线管顶端的所述防护装置伸入所述电箱内;
[0013](6)回收所述防护装置:待所述电箱安装完成后,手握所述提升主体向上提起将所述防护装置从所述预埋线管上取下。
[0014]所述步骤(1)与步骤(2)同步进行。
[0015]制作所述防护装置时,确保所述套管位于所述提升主体的同侧。
[0016]相邻的所述预埋线管的上翻高度保持一致。
[0017]所述套管焊接在所述提升主体上。
[0018]制作所述防护装置时,确保相邻所述套管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相较于现有的将预埋线管的管头做弯,或者在各个预埋线管的管头做封堵而言,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多根预埋线管的封堵及间距控制工作,工作效率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缩短工期;后期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该防护装置能够防止混凝土进入预埋线管内,防止发生堵管;另外提升主体作为多个套管的载体,能够固定相邻套管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保持相邻预埋线管之间的间距,进而确保每根预埋线管均被适量的混凝土所包围,避免了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线管发生位移而导致的相邻预埋线管间混凝土缺失或无混凝土现象;即使预埋线管受到侧向外力,仍能保持埋设位置,不为后续作业增加难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敷设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7]图中标记1-5分别表示为:预埋线管1、提升主体2、套管3、钢筋骨架4、防护装置5。
[0028]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引入防护装置5将多个套管3间隔布置在提升主体2的同侧,相较于现有的将预埋线管的管头做弯,或者在各个预埋线管的管头做封堵而言,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多根预埋线管1的封堵工作,工作效率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缩短工期。后期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该防护装置5能够防止混凝土进入预埋线管1内,防止发生堵管。另外提升主体2作为多个套管3的载体,能够固定相邻套管3之间
的间距,从而能够保持相邻预埋线管1之间的间距,进而确保每根预埋线管1均被适量的混凝土所包围,避免了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线管1发生位移而导致的相邻预埋线管1间混凝土缺失或无混凝土现象。
[0029]如图4所示,该敷设结构包括多根预埋线管1及防护装置5,结合图4及图5所示,若干根预埋线管1的顶端均上翻至现浇楼板的钢筋骨架4的上层钢筋上方,且若干根预埋线管1位于同一平面。该防护装置5包括提升主体2及间隔布置在提升主体2同侧的套管3,提升主体2与套管3的接触面为封闭面,套管3对应套设在预埋线管1的顶端,套管3的内径及长度满足于浇筑现浇楼板时套管3始终套设在预埋线管1的顶端,浇筑完成后在外力作用下套管3与预埋线管1呈分离状态。
[0030]如图2所示,提升主体2呈L形,便于抓取。
[0031]如图1及3所示,相邻套管3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增加排线的美观感。
[003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敷设工艺如下:
[0033]预埋线管1就位:根据设计要求在现浇楼板的钢筋骨架4中敷设预埋线管1,预埋线管1均汇集至指定位置处且预埋线管1的顶端于该位置上翻至钢筋骨架4的上层钢筋上方;预埋线管1伸出上层钢筋外的长度满足于后期伸入电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楼板中预埋线管的敷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埋线管就位:根据设计要求在现浇楼板的钢筋骨架中敷设预埋线管,所述预埋线管均汇集至指定位置处且所述预埋线管的顶端于所述位置上翻至所述钢筋骨架的上层钢筋上方;所述预埋线管伸出所述上层钢筋外的长度满足于后期伸入电箱内,将所述预埋线管的上翻部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固定;(2)制作防护装置:按照所述预埋线管的数量准备对应的套管,将所述套管间隔固定在提升主体上并确保所述提升主体与所述套管的接触面为封闭面;(3)布置所述防护装置:手握所述提升主体将所述套管的底端一一对准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预埋线管,下放所述防护装置直至所述预埋线管的底端与所述接触面相接触;浇筑现浇楼板;(4)砌筑墙体:楼板浇筑完成后,按设计要求砌筑预埋线管部位的墙体,砌墙时在所述预埋线管部位留设槽口,将电箱预制框埋设在所述槽口内,并确保所述预埋线管顶端的所述防护装置从所述电箱预制框的底面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钱兵成李发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