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20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该碟式太阳能聚光镜由一次反光镜和二次反光镜组成;一次反光镜上安装了若干个由平面镜切割而成的小镜片,可将入射光线反射到二次反光镜上;二次反光镜由整块平面镜切割而成,可将一次反光镜反射过来的入射光线再次反射到指定区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造材料主要是塑料和平面镜,制造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抛物面反光镜,适用于不需要高精度点聚焦、只需将阳光大致地聚集到指定区域内即可的应用场景。区域内即可的应用场景。区域内即可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聚光
,尤其是涉及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主要应用在碟式光热发电技术中。碟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阳光聚焦起来作为热源,直接驱动斯特林发动机做功发电。为了保证斯特林发动机的热效率,热源的温度必须达到上千度,这对碟式太阳能聚光镜的聚光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么高的聚光要求,现在的碟式太阳能聚光镜都采用了加工精度很高的抛物面反光镜。
[0003]如果应用场景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点聚焦精度和加热温度,而是将阳光大致地聚集到指定区域内就行了(比如专利号2018102799515的专利技术专利《分布式太阳能蓄热装置》),那么现有的碟式太阳能聚光镜在经济上就不可行了,因为它有两个主要的缺点:(1)高精度的抛物面反光镜,制造成本很高,最终导致整套系统的成本难以下降,这也是碟式光热发电技术迟迟得不到大规模商用的原因之一;(2)斯特林发动机一般安装在抛物面反光镜的焦点处,相对于太阳跟踪机构的支撑点的力矩很大,导致太阳跟踪机构的功率和能耗都很大,增加了制造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造价低廉的碟式太阳能聚光镜,适用于无需高精度点聚焦、只需将阳光大致地聚集到指定区域内即可的应用场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包括一次反光镜1和二次反光镜2;
[0007]所述一次反光镜1由若干个一次反光镜组件3拼接而成,为一个朝向入射光线的向阳面;所述一次反光镜组件3包括小镜片5和小镜片支撑件4;所述小镜片5为平面镜,安装在小镜片支撑件4的向阳面上,形成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可将入射光线12反射到二次反光镜2上;
[0008]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反射面与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相对,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反射面可将一次反光镜1反射过来的入射光线12反射到称为集光区域7的指定区域内;
[0009]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所在的平面是二次镜基准面6;二次镜基准面6平行于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所在的平面;
[0010]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与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形状相似;将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的形心与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的形心连接起来,得到的直线是中心连线8;中心连线8垂直于二次镜基准面6。
[0011]优选的,所述一次反光镜1与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为圆形或多边形。
[0012]优选的,所述一次反光镜1是一个空心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边缘是外环14和
内环15;外环14与内环15之间铺设小镜片5;内环15的内部放置蓄热容器17;所述内环15所在的平面是一次镜基准面16;一次镜基准面16平行于二次镜基准面6。
[0013]优选的,所述集光区域7是蓄热容器17的保温玻璃窗25上最接近二次反光镜2的表面;如果入射光线12能够被一次反光镜1和二次反光镜2反射到集光区域7,就必定能进入蓄热容器17的内部。
[0014]优选的,所述二次反光镜2为平面镜、球形凸面镜或球形凹面镜。
[0015]优选的,所述小镜片支撑件4的剖面包括若干个剖面线段11;所述剖面线段11之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折线;所述剖面线段11的中点与所述中心连线8的距离越大,该剖面线段11的斜率就越大;所述剖面线段11的长度和斜率的取值能保证入射光线12被所述一次反光镜1和所述二次反光镜2反射到集光区域7内,并且不会被蓄热容器17的外壳挡住。
[0016]优选的,确定剖面线段1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tep1,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客户的需求,选定聚光镜的设计参数:
[0018]F:一次反光镜1的半径F;
[0019]R:当二次反光镜2为球面镜时,二次反光镜2的球面半径;
[0020]H:一次镜基准面16与二次镜基准面6之间的距离;
[0021]h:集光区域7与一次镜基准面16之间的距离;
[0022]D: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的半径;
[0023]d:集光区域7的边缘轮廓的半径;
[0024]Step 2,在XY平面图上作蓄热容器17的外壳的剖面轮廓线34;
[0025]Step 3,在XY平面图上作一条线段L
d
33代表集光区域7;线段L
d
33的函数为:y=h,x∈(D-d,D+d),中点坐标为:(D,h);
[0026]Step 4,在XY平面图上作一条线段L
D
35代表二次反光镜2的剖面轮廓在X轴方向上的投影;线段L
D
35的函数为:y=H,x∈(0,2D),中点坐标为:(D,H);
[0027]Step 5,过线段L
D
35的两个端点作二次反光镜的剖面轮廓线的曲线函数S
D

[0028]如果二次反光镜是平面镜,曲线函数S
D
50为:y=H,x∈(0,2D);
[0029]如果二次反光镜是球形凸面镜,曲线函数S
D
51为:51为:x∈(0,2D);
[0030]如果二次反光镜是球形凹面镜,曲线函数S
D
52为:52为:x∈(0,2D);
[0031]Step 6,过线段L
d
33与线段L
D
35的中点作中心连线8;中心连线8的函数为:x=D;
[0032]Step 7,选取点(x1,y1)37,取值范围是:x1≥2D,y1=0;过点(x1,y1)37作一条斜率为k1、长度为l1的线段L136,该线段代表小镜片5的剖面;线段L136的函数为:y=k1(x-x1)+y1,x∈(x1,x1+l
1 cos(tan-1
(k1)));
[0033]Step 8,过线段L136的起点(x1,y1)37作入射光线P038;入射光线P038的函数为:x=x1;
[0034]Step 9,过线段L136的终点作入射光线T039;入射光线T039的函数为:x=x1+l1cos
(tan-1
(k1));
[0035]Step 10,将线段L136视为平面反光镜的剖面,按照光学反射定律计算出入射光线P038的一次反射光线P140;一次反射光线P140的斜率为:k
P1
=tan(π/2+2tan-1
(k1)),函数为:y=tan(π/2+2tan-1
(k1))(x-x1)+y1,x∈(-∞,x1);
[0036]Step 11,将线段L136视为平面反光镜的剖面,按照光学反射定律计算出入射光线T039的一次反射光线T141;一次反射光线T141的斜率为:k
T1
=tan(π/2+2tan-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反光镜(1)和二次反光镜(2);所述一次反光镜(1)由若干个一次反光镜组件(3)拼接而成,为一个朝向入射光线的向阳面;所述一次反光镜组件(3)包括小镜片(5)和小镜片支撑件(4);所述小镜片(5)为平面镜,安装在小镜片支撑件(4)的向阳面上,形成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可将入射光线(12)反射到二次反光镜(2)上;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反射面与一次反光镜(1)的反射面相对,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反射面可将一次反光镜(1)反射过来的入射光线(12)反射到称为集光区域(7)的指定区域内;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所在的平面是二次镜基准面(6);二次镜基准面(6)平行于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所在的平面;所述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与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形状相似;将一次反光镜(1)的边缘轮廓的形心与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的形心连接起来,得到的直线是中心连线(8);中心连线(8)垂直于二次镜基准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反光镜(1)与所述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为圆形或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反光镜(1)是一个空心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边缘是外环(14)和内环(15);外环(14)与内环(15)之间铺设小镜片(5);内环(15)的内部放置蓄热容器(17);所述内环(15)所在的平面是一次镜基准面(16);一次镜基准面(16)平行于二次镜基准面(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光区域(7)是蓄热容器(17)的保温玻璃窗(25)上最接近二次反光镜(2)的表面;如果入射光线(12)能够被一次反光镜(1)和二次反光镜(2)反射到集光区域(7),就必定能进入蓄热容器(17)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反光镜(2)为平面镜、球形凸面镜或球形凹面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镜片支撑件(4)的剖面包括若干个剖面线段(11);所述剖面线段(11)之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折线;所述剖面线段(11)的中点与所述中心连线(8)的距离越大,该剖面线段(11)的斜率就越大;所述剖面线段(11)的长度和斜率的取值能保证入射光线(12)被所述一次反光镜(1)和所述二次反光镜(2)反射到集光区域(7)内,并且不会被蓄热容器(17)的外壳挡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聚光镜,其特征在于:确定剖面线段(1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客户的需求,选定聚光镜的设计参数:F:一次反光镜(1)的半径F;R:当二次反光镜(2)为球面镜时,二次反光镜(2)的球面半径;H:一次镜基准面(16)与二次镜基准面(6)之间的距离;h:集光区域(7)与一次镜基准面(16)之间的距离;D:二次反光镜(2)的边缘轮廓的半径;d:集光区域(7)的边缘轮廓的半径;Step 2,在XY平面图上作蓄热容器(17)的外壳的剖面轮廓线(34);
Step 3,在XY平面图上作一条线段L
d
(33)代表集光区域(7);线段L
d
(33)的函数为:y=h,x∈(D-d,D+d),中点坐标为:(D,h);Step 4,在XY平面图上作一条线段L
D
(35)代表二次反光镜(2)的剖面轮廓在X轴方向上的投影;线段L
D
(35)的函数为:y=H,x∈(0,2D),中点坐标为:(D,H);Step 5,过线段L
D
(35)的两个端点作二次反光镜的剖面轮廓线的曲线函数S
D
;如果二次反光镜是平面镜,曲线函数S
D
(50)为:y=H,x∈(0,2D);如果二次反光镜是球形凸面镜,曲线函数S
D
(51)为:(51)为:如果二次反光镜是球形凹面镜,曲线函数S
D
(52)为:(52)为:Step 6,过线段L
d
(33)与线段L
D
(35)的中点作中心连线(8);中心连线(8)的函数为:x=D;Step 7,选取点(x1,y1)(37),取值范围是:x1≥2D,y1=0;过点(x1,y1)(37)作一条斜率为k1、长度为l1的线段L1(36),该线段代表小镜片(5)的剖面;线段L1(36)的函数为:y=k1(x-x1)+y1,x∈(x1,x1+l1cos(tan-1
(k1)));Step 8,过线段L1(36)的起点(x1,y1)(37)作入射光线P0(38);入射光线P0(38)的函数为:x=x1;Step 9,过线段L1(36)的终点作入射光线T0(39);入射光线T0(39)的函数为:x=x1+l1cos(tan-1
(k1));Step 10,将线段L1(36)视为平面反光镜的剖面,按照光学反射定律计算出入射光线P0(38)的一次反射光线P1(40);一次反射光线P1(40)的斜率为:k
P1
=tan(π/2+2tan-1
(k1)),函数为:y=tan(π/2+2tan-1
(k1))(x-x1)+y1,x∈(-∞,x1);Step 11,将线段L1(36)视为平面反光镜的剖面,按照光学反射定律计算出入射光线T0(39)的一次反射光线T1(41);一次反射光线T1(41)的斜率为:k
T1
=tan(π/2+2tan-1
(k1)),函数为:y=tan(π/2+2tan-1
(k1))(x-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献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能量块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