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57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固件,由外管、弹性件、内钉与第一稳固盘组成,外管包括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接触处设置第一卡台,第一连接腔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腔远离第二连接腔的一端设置连接扣,第二连接腔远离第一连接腔的一端设置第二卡台,内钉包括安装部、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与紧固段,设置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径向宽度相同均等于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段的轴向长度与第一连接腔相同,第二连接段的轴向长度与第二连接腔相同,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处设置卡块,卡块与第一卡台匹配,紧固段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二卡台,弹性件内设第一安装孔与安装部及第一连接腔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锚固件的二次锚固效果。锚固效果。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固件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辅助连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固件。

技术介绍

[0002]外墙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板置于建筑外墙面的一种保温方法,通过将保温板与建筑外墙面长期稳固的连接是实现良好保温目的重要因素,现有的连接方式在通过螺钉与建筑外墙接触,为了增强锚固效果,现有技术中的锚固件通过设置外套与内钉的套装配合并在外套上设置稳固盘来实现增强锚固的目的,但是,这种锚固方式,当锚固件安装在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上之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锚固件自身不会与保温板及建筑外墙产生水平紧固力,当保温板或建筑外墙受到撞击等外力时,稳固盘会与保温板产生空隙,削弱锚固效果甚至导致锚固件倾斜,长期使用会产生锚固不牢、松动脱落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发墙体的渗漏、裂缝、保温层脱落等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以及破坏建筑外墙的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锚固件,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锚固件,包括外管、弹性件、内钉与第一稳固盘,外管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的接触处设置第一卡台,所述第一连接腔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连接腔的径向宽度,所述第一连接腔远离第二连接腔的一端设置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腔远离第一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二卡台;弹性件一端通过连接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另一端设置挡环,且弹性件自由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连接腔,所述弹性件内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径向宽度与第二连接腔的径向宽度相同;内钉通过第一安装孔伸入弹性件并套设于外管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与紧固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径向宽度相同均等于第二连接腔的径向宽度,第一连接段的轴向长度与第一连接腔相同,对应设于第一连接腔内,第二连接段的轴向长度与第二连接腔相同,对应设于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处设置卡块,所述卡块与挡环匹配,所述紧固段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二卡台的径向宽度;第一稳固盘沿其轴向内部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径向宽度等于第一连接腔的径向宽度,通过第二安装孔套设于所述外管的外周面上远离第二连接腔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固盘的径向宽度大于外管的径向宽度。所述锚固件还包括:第二稳固盘,所述第二稳固盘上设置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紧固段相匹配,所述第二稳固盘的径向宽度大于紧固段的径向宽度。
[0006]所述外管还包括设于第一连接腔上远离第二连接腔一端的安装腔,安装腔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一连接腔小于第一稳固盘的径向宽度,所述内钉上设有与安装腔对应的安装部,所述第一稳固盘上设有与安装腔对应的安装台。
[0007]所述紧固段远离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呈倒钩状,所述紧固段为膨胀螺钉。
[0008]所述第一连接腔、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与紧固段的中心线同轴设置。
[0009]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0]所述第一稳固盘沿其轴向周向与径向分别设置加强筋。
[0011]所述第一稳固盘上设置多个透气孔。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3](Ⅰ)本技术的锚固件,通过连接扣在第一连接腔内设置弹性件,当内钉套设于外管内时,紧固段通过第二卡台伸出第二连接腔,第二连接段与第二连接腔匹配,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连接腔匹配,并且通过卡块与弹性件的挡环配合使第一连接段带动弹性件在第一连接腔内拉伸,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内钉与外套受到相反方向的力,当保温板受到外力撞击时,外管会随保温板向建筑外墙靠近,设置在外管内的弹性件产生回收,产生水平的紧固力,将内钉与外管相互靠近,进一步使建筑外墙与保温板相互靠近,实现二次锚固的目的,避免了保温板因撞击与建筑外墙产生间隙,增强了锚固件受到外力撞击时的锚固作用,有效的防止长期使用锚固件的脱落。
[0014](Ⅱ)本技术的锚固件,通过在外套的一端设置第一稳固盘,并设置第一稳固盘的径向宽度大于外管的径向宽度,能够增加锚固件与保温板的接触面积,保证锚固件在长期使用中不易脱落,处于更为稳固的环境。
[0015](Ⅲ)本技术的锚固件,通过设置第二稳固盘,第二稳固盘与第一稳固盘相互平行,能够针对外管的轴向方向形成相对应的两个支撑力,对外管起到夹持作用,当保温板收到外力撞击时,防止外管在保温板内的倾斜,保证外管与保温板处于相对垂直的状态,增强锚固件整体的锚固效果,锚固期限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锚固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锚固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稳固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21]1‑
外管,2

内钉,3

弹性件,4

第一稳固盘,5

第二稳固盘,6

保温板, 7

建筑外墙,8

黏结层;
[0022]101

第一连接腔,102

第二连接腔,103

第一卡台,104

第二卡台,105
‑ꢀ
安装腔,201

第一连接段,202

第二连接段,203

紧固段,204

安装部,205
‑ꢀ
卡块,401

第二安装孔,402

安装台,501

第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文中所用,方向性术语“轴向”、“径向”与“水平”与说明书附图中纸面上的具体方向或附图中所示空间的相应方向一致。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锚固件,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外管1、弹性件3、内钉2与第一稳固盘4,外管1
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腔101与第二连接腔102,所述第一连接腔101与第二连接腔102的接触处设置第一卡台103,所述第一连接腔101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连接腔102的径向宽度,所述第一连接腔 101远离第二连接腔102的一端设置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腔102远离第一连接腔101的一端设置第二卡台104;所述弹性件3一端通过连接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101内,另一端设置挡环,且弹性件3自由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连接腔101,所述弹性件3内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径向宽度与第二连接腔102的径向宽度相同;内钉2通过第一安装孔伸入弹性件3并套设于外管1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201、第二连接段202 与紧固段203,所述第一连接段201与第二连接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腔(101)与第二连接腔(102),所述第一连接腔(101)与第二连接腔(102)的接触处设置第一卡台(103),所述第一连接腔(101)的径向宽度大于第二连接腔(102)的径向宽度,所述第一连接腔(101)远离第二连接腔(102)的一端设置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腔(102)远离第一连接腔(101)的一端设置第二卡台(104);弹性件(3),一端通过连接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101)内,另一端设置有挡环,且弹性件(3)自由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连接腔(101),所述弹性件(3)内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径向宽度与第二连接腔(102)的径向宽度相同;内钉(2),通过第一安装孔伸入弹性件(3)并套设于外管(1)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201)、第二连接段(202)与紧固段(203),所述第一连接段(201)与第二连接段(202)的径向宽度相同均等于第二连接腔(102)的径向宽度,第一连接段(201)的轴向长度与第一连接腔(101)相同,对应设于第一连接腔(101)内,第二连接段(202)的轴向长度与第二连接腔(102)相同,对应设于第二连接腔(102),第一连接段(201)与第二连接段(202)连接处设置卡块(205),所述卡块(205)与挡环匹配,所述紧固段(203)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二卡台(104)的径向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还包括:第一稳固盘(4),沿其轴向内部设置第二安装孔(401),所述第二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莺邓勇宋睿高凌祎林万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