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46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卷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拼接结构的锁柱与第二拼接结构的锁舌配合,能够将相邻铺设的防水卷材简单方便的进行定位连接,再通过自粘接层粘接在预铺设的表面上,施工方便。在锁柱与锁舌的配合连接下形成涨紧腔,通过敲击等方式使涨紧条上的涨紧柱填充涨紧腔,因为涨紧柱和涨紧腔紧配合,连接带与第一涨紧槽和第二涨紧槽紧配合,一方面使得相邻铺设的防水卷材不会发生移动,避免了增强自粘结层移动影响自粘结层的粘结效果;另一方面涨紧条加热后能够将防水卷材的拼接处完全密封,不会在连接处形成缝隙,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卷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防水工程中,防水卷材在施工时需使用搭接的方法进行铺设,但是传统的防水卷材以及施工方法难以使搭接处做到完全绝对的密封。现有技术搭接边施工采用的均是卷材与卷材进行上下重叠搭接,国家对卷材搭接宽度有规范标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搭接处不好施工,难以做到满粘,从而因为搭接处未粘牢出现搭接缝,搭接缝极易形成渗漏水通道,从而造成整片卷材的防水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结构,使卷材在铺设的过程中能够简单,便捷,并且搭接处能够有效密封,避免搭接处出现缝隙,影响卷材的防水效果。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卷材
[0005]结构,由下自上依次包括自粘结层、抗撕裂层、防水层和耐磨层;所述防水层左右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拼接结构和第二拼接结构;所述第一
[0006]拼接结构包括锁柱、锁腔和第一涨紧槽;所述第一涨紧槽设置于锁腔的左侧,所述锁柱的顶面与第一涨紧槽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锁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锁柱沿卷材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锁柱与防水层的右侧间隔的间隙形成所述锁腔;
[0007]所述第二拼接结构包括锁舌和第二涨紧槽,所述第二涨紧槽设置于锁舌右侧,所述锁舌顶面与第二涨紧槽底面处于同一平面,锁舌为L型结构,锁舌包括锁钩和锁杆;
[0008]两个防水卷材进行拼接时,所述锁柱装在锁舌中,所述锁杆安装于相邻两个锁柱之间之间,且锁杆的宽度小于两个锁柱之间的距离;所述锁钩安装于所述锁腔,且锁钩与锁腔紧配合;
[0009]所述锁舌有多个,且多个锁舌与多个锁柱一一对应;
[0010]锁杆与对应的锁柱贴合后,相邻的锁杆之间形成多个涨紧腔;
[0011]所述涨紧腔包括涨紧柱和连接带,所述涨紧柱与连接带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与第一涨紧槽和第二涨紧槽紧配合,所述涨紧柱有多个,多个涨紧柱与多个涨紧腔一一对应,且涨紧柱与涨紧腔紧配合,所述涨紧柱的高度与锁柱高度相同,涨紧腔安装完成后,涨紧腔上表面与卷材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0012]作为优选,所述自粘结层延展至抗撕裂层的侧面形成辅助粘贴层。
[0013]作为优选,所述锁钩为单侧楔形结构。
[0014]作为优选,所述涨紧柱为上大下小的两侧楔形结构。
[001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带为热塑性塑料制成。
[001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带上表面还覆有耐磨层。
[0017]作为优选,还包括热熔粘结层,所述热熔粘结层覆在第一涨紧槽和第二涨紧槽表面。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第一拼接结构的锁柱与第二拼接结构的锁舌配合,能够将相邻铺设的防水卷材简单方便的进行定位连接,再通过自粘接层粘接在预铺设的表面上,施工方便。在锁柱与锁舌的配合连接下形成涨紧腔,通过敲击等方式使涨紧条上的涨紧柱填充涨紧腔,因为涨紧柱和涨紧腔紧配合,连接带与第一涨紧槽和第二涨紧槽紧配合,一方面使得相邻铺设的防水卷材不会发生移动,避免了增强自粘结层移动影响自粘结层的粘结效果;另一方面涨紧腔加热后能够将防水卷材的拼接处完全密封,不会在连接处形成缝隙,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截面A

A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1中涨紧腔的主视图;
[0024]图5为实施例1中涨紧腔的侧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7]图8为实施例2中涨紧腔的主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自粘结层;2、抗撕裂层;3、防水层;4、耐磨层;500、第一拼接结构; 510、锁柱;520、锁腔;530、第一涨紧槽;600、第二拼接结构;610、锁舌; 611、锁钩;612、锁杆;620、第二涨紧槽;710、连接带;720、涨紧柱;730、涨紧腔;8、辅助粘贴层;9、热熔粘结层;10、金属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5所示一种防水卷材结构,由下自上依次包括自粘结层1、抗撕裂层 2、防水层3和耐磨层4;所述防水层3左右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拼接结构500 和第二拼接结构600;
[0034]所述第一拼接结构500包括锁柱510、锁腔520和第一涨紧槽530;所述第一涨紧槽
530设置于锁腔520的左侧,所述锁柱510的顶面与第一涨紧槽530 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锁柱510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锁柱510沿卷材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锁柱510与防水层3的右侧间隔的间隙形成所述锁腔520;
[0035]所述第二拼接结构600包括锁舌610和第二涨紧槽620,所述第二涨紧槽620 设置于锁舌610右侧,所述锁舌610顶面与第二涨紧槽620底面处于同一平面,锁舌610为L型结构,锁舌610包括锁钩611和锁杆612;
[0036]两个防水卷材进行拼接时,所述锁柱510装在锁舌610中,所述锁杆612 安装于相邻两个锁柱之间之间,且锁杆612的宽度小于两个锁柱之间的距离;所述锁钩611安装于所述锁腔520,且锁钩611与锁腔520紧配合;
[0037]所述锁舌610有多个,且多个锁舌610与多个锁柱一一对应;
[0038]锁杆612与对应的锁柱510贴合后,相邻的锁杆612之间形成多个涨紧腔 730;
[0039]所述涨紧腔730包括涨紧柱720和连接带710,所述涨紧柱720与连接带 710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710与第一涨紧槽530和第二涨紧槽620紧配合,所述涨紧柱720有多个,多个涨紧柱720与多个涨紧腔730一一对应,且涨紧柱720与涨紧腔730紧配合,所述涨紧柱720的高度与锁柱510高度相同,涨紧腔730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自上依次包括自粘结层(1)、抗撕裂层(2)、防水层(3)和耐磨层(4);所述防水层(3)左右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拼接结构(500)和第二拼接结构(600);所述第一拼接结构(500)包括锁柱(510)、锁腔(520)和第一涨紧槽(530);所述第一涨紧槽(530)设置于锁腔(520)的左侧,所述锁柱(510)的顶面与第一涨紧槽(530)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锁柱(510)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锁柱(510)沿卷材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锁柱(510)与防水层(3)的右侧间隔的间隙形成所述锁腔(520);所述第二拼接结构(600)包括锁舌(610)和第二涨紧槽(620),所述第二涨紧槽(620)设置于锁舌(610)右侧,所述锁舌(610)顶面与第二涨紧槽(620)底面处于同一平面,锁舌(610)为L型结构,锁舌(610)包括锁钩(611)和锁杆(612);两个防水卷材进行拼接时,所述锁柱(510)装在锁舌(610)中,所述锁杆(612)安装于相邻两个锁柱之间,且锁杆(612)的宽度小于两个锁柱之间的距离;所述锁钩(611)安装于所述锁腔(520),且锁钩(611)与锁腔(520)紧配合;所述锁舌(610)有多个,且多个锁舌(610)与多个锁柱一一对应;锁杆(612)与对应的锁柱(510)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毅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诚盛成城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