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框架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45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及电梯,包括:井道框架本体;隔离层架,所述隔离层架设置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的顶部;以及通讯基站框架,所述通讯基站框架设置于所述隔离层架上,所述通讯基站框架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分列于所述隔离层架的相对两侧。本方案由于将通讯基站框架集成到了井道框架本体的上方,使得井道框架的顶部空间被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通讯基站框架额外单独占用公共空间,并减免了信号塔的施工投入,大幅降低了前期施工成本投入;此外,位于中间的隔离层架起到了很好的信号屏蔽作用,能够保证安装于井道框架本体上的各电梯功能组件以及安装于通讯基站框架上的各通讯基站设备各自独立正常运行,彼此不发生相互干扰。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框架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是我国目前的国家建设重点,尤其是5G通讯网络的建设。通常来讲,通讯设备安装在通讯基站上,通讯基站一般设计安装在建筑物的楼顶,或者是安装在专用独立的信号塔上。而对于建立在建筑物楼顶的通讯基站而言,由于楼顶空间通常为整栋楼房住户的公共活动空间或者是顶层住户的私人宅地,因而通讯挤占会存在占用居民公共或者私人活动空间的问题,且通讯基站容易被居民直接接触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对于建立在独立信号塔上的通讯基站而言,首先建立信号塔会占用一定公共区域,且建造费用高、周期长,前期施工投入大;此外由于5G通讯基站的辐射范围较小,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就要求通讯基站采用较为密集建设方式以形成通讯基站群,这样也会导致相应建立信号塔的数量也大幅增多,因此会进一步拉高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及电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占用空间大,建设成本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框架,所述电梯井道框架包括:
[0005]井道框架本体;
[0006]隔离层架,所述隔离层架设置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上;以及
[0007]通讯基站框架,所述通讯基站框架设置于所述隔离层架上,所述通讯基站框架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分列于所述隔离层架的相对两侧。
[0008]上述方案的电梯井道框架应用装备于电梯中,井道框架本体隶属于电梯原有的组成构件,其通常施工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用于承载固定轿厢、曳引系统、对重系统等功能组件。在井道框架本体上安装隔离层架,而后将通讯基站框架安装于隔离层架上,以使通讯基站框架和井道框架本体分别位于隔离层架的相对两侧,至此整个电梯井道框架便施工完成。相较于传统的通讯基站安装方式而言,本方案由于将通讯基站框架集成到了井道框架本体的上方,使得井道框架的顶部空间被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通讯基站框架额外单独占用公共空间,并减免了信号塔的施工投入,大幅降低了前期施工成本投入;此外,位于中间的隔离层架起到了很好的信号屏蔽作用,能够保证安装于井道框架本体上的各电梯功能组件以及安装于通讯基站框架上的各通讯基站设备各自独立正常运行,彼此不发生相互干扰。
[0009]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基站框架包括外框架、通讯设备固定支架和天线固定支架,所述通讯设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天线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通讯设备固定支架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包括立柱、连接件、上横梁、下横梁和竖梁,所述立柱的顶部开设有吊装用孔,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所述竖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于所述立柱、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围成的空腔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还包括防护门和扶手,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竖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梁之间间隔形成有进出口,所述防护门活动设置于所述竖梁上并能够与所述进出口启闭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架包括隔板和盖板,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隔板上并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连通通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通道靠近所述通讯基站框架的一侧通道口凸设有环形凸沿。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架还包括走线弯管,所述走线弯管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井道框架还包括外部连接通道,所述外部连接通道设置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的外部。
[0018]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通讯基站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隔离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井道框架本体;20、隔离层架;21、隔板;211、连通通道;22、盖板;23、环形凸沿;24、走线弯管;30、通讯基站框架;31、外框架;311、立柱;312、连接件;313、上横梁;314、下横梁;315、竖梁;316、防护栏杆;317、防护门;318、扶手;319、进出口;32、通讯设备固定支架;33、天线固定支架;40、外部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电梯井道框架,所述电梯井道框架包括三部分构件,该三部分构件分别为井道框架本体10、隔离层架20以及通讯基站框架30。其中,井道框架本体10形成为钢结构框体,例如采用角钢、方钢、槽钢、工字钢等钢结构件通过焊接、拼装等工艺加工成型,其通常安装在电梯井道内部。根据实际需要,电梯井道可以是钢结构电梯井道,或者是混凝土电梯井道。例如,当为旧楼房加装电梯时,一般使用的是钢结构电梯井道,此时刚结构电梯井道竖立在地面以上。而混凝土电梯井道可以建立在地面以上或者以下位置。
[0030]所述隔离层架20设置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10上;具体地隔离层架可以是安装在井道框架本体10的顶部、靠近顶部的侧面或者任意其他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两者的组装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铆接或者其它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连接方式。所述通讯基站框架30设置于所述隔离层架20上。同理,两者的组装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铆接或者其它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连接方式。所述通讯基站框架30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10分列于所述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框架包括:井道框架本体;隔离层架,所述隔离层架设置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上;以及通讯基站框架,所述通讯基站框架设置于所述隔离层架上,所述通讯基站框架与所述井道框架本体分列于所述隔离层架的相对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基站框架包括外框架、通讯设备固定支架和天线固定支架,所述通讯设备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天线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通讯设备固定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立柱、连接件、上横梁、下横梁和竖梁,所述立柱的顶部开设有吊装用孔,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所述竖梁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于所述立柱、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耀何志键洪水涂龙图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