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29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前副车架本体包括沿汽车前副车架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均包括沿所述前副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部、过渡部和后部,上板的前部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孔,前副车架还包括:加强支架,加强支架位于容纳空间内,加强支架包括加强支架本体、侧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侧板沿第一板状体的厚度方向固定于第一板状体的一侧;侧板与转向机安装孔的周缘部固定连接,且侧板的正对转向机安装孔的部位设置有支架安装孔;侧板与上板焊接;第一翻边与上板焊接;第二翻边与前车架的下板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副车架刚度大,抗弯曲能力强。抗弯曲能力强。抗弯曲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汽车前副车架转向机安装点刚度的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也对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前副车架转向机安装点(以下简称为安装点)与转向系统相连,安装点刚度直接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体验。而现有转向系统的转向机安装点的刚度较弱,以致转向系统的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一致或接近造成的。
[0003]目前增加安装点刚度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在前副车架内部额外设置加强结构、增加局部材料的厚度、增加凸凹筋等方式。
[0004]但是,对于在前副车架内部额外设置加强结构的这种方式,仍存在前副车架刚度较低的问题,以致与其相连的转向系统的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怠速工况下的激励频率一致或接近造成方向盘抖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副车架刚度较低以致与其相连的转向系统的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一致或接近造成方向盘抖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可以增强汽车前副车架转向机安装点的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本体,所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沿汽车前副车架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板和下板,且所述下板固定于所述上板,并与所述上板之间围绕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包括沿所述前副车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部、过渡部和后部,所述上板的所述前部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还包括: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加强支架包括加强支架本体、侧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加强支架本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加强支架本体沿所述前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包括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和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二板状体从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一端沿所述前副车架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前副车架的高度方向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板状体的一端;所述侧板沿所述第一板状体的厚度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一侧;所述侧板与所述上板的位于所述转向机安装孔外周围的部位焊接,且所述侧板的正对所述转向机安装孔的部位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翻边从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上侧边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翻边从所述侧板的一端沿着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板状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上板焊接;所述第二翻边从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下侧边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厚度方向朝背离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翻边从所述第一板状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板状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下板焊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从所述侧边背离所述第一板状体的一侧边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翻边的一端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侧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板状体的一端,所述第三翻边的另一端沿所述加强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浩郭凤骏刘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