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98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分别对应铺设于堆浸场物料层所划分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底端的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分别对应与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连通管道、以及分别对应与三个连通管道的输出端连接的输送管道;每个浸矿液收集系统均由多根收集管彼此交叉连接而成,连通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对应与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最外层的收集管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堆浸场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并在每一部位的底端均设置浸矿液收集系统,并由同一输送管道输送,可以实现堆浸场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多级浸矿液的回收联动,并减少浸矿液在堆浸场中渗流的时间和距离。时间和距离。时间和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堆浸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堆浸场广泛地用来提取金、银、铜和其它金属,低品位的矿石堆放在堆浸场里,堆浸场事先用渗透系数低的材料,例如:HDPE防渗膜来作防渗衬垫,随后将堆浸液从矿堆的顶部淋下,浸矿液与矿石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后,金属离子在液体中渗透过矿堆并最终汇积在堆浸场底部,通过底部的收集管道,汇聚到集液池,最后再通过不同的工艺提取各种金属;而由于矿物价值是通过排水系统的回收来实现的,解决堆浸场排水系统的堵塞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堆浸场底部的溶液收集管路系统,包括堆浸场溶液收集沟、溶液收集主管、溶液收集支管、集液池,堆浸单元一侧的惰性碎石层底部设置堆浸场溶液收集沟,所述溶液收集主管位于堆浸场溶液收集沟内,若干溶液收集支管均匀地平行设置堆浸场溶液收集沟两侧且沿溶液收集主管方向放坡,所述溶液收集主管及溶液收集支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孔,浸出液在堆浸场底部通过溶液收集支管流至堆浸场溶液收集沟内,通过堆浸场溶液收集沟内的溶液收集主管汇集后沿堆浸场坡度方向流向集液池。这种技术虽然可使矿堆底部的浸出液朝指定方向汇集,通过溶液收集管顺畅、快速的从矿堆底部流出,但是由于仅在堆浸场的最低端设置单一收集系统,使得上部分层的浸矿液要渗流到最底部时才能被吸取出来,延长了堆浸场生产周期,加重了底部吸取系统的负担,极易导致吸取系统出故障,还给底部散体物料增加了孔隙水压力,影响堆浸场边坡的稳定性。
[0004]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以高效快速联动地收集堆浸场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浸矿液、可以保证堆浸场的稳定性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浸矿液收集系统仅设置于堆浸场最低端、收集效率低、管道系统容易发生堵塞、堆浸场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将堆浸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并在每一部分的底端均设置浸矿液收集系统,并将各个浸矿液收集系统通过不同的连通管道连接至同一输送管道后统一运输,在各个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合理分配各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管道负压,实现堆浸场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最优化联动回收。
[000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具有若干层矿石散体物料层层叠堆置的堆浸场的浸矿液;包括分别对应铺设于堆浸场物料层所划分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底端的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输出端
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连通管道、以及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连通管道的输出端连接的输送管道;每个所述浸矿液收集系统均由若干根收集管彼此交叉连接而成,所述连通管道的输入端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最外层的所述收集管连接,所述输送管道的输出端与集液池连接,以实现将堆浸场每个部位所包含的物料层的浸矿液分别对应输送至集液池。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管内负压大小的控制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均以钢丝网为骨架并在外层包覆聚乙烯层;所述收集管的周壁上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收集孔,每个所述收集孔的外侧均设置自所述收集孔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过滤层。
[0010]进一步的,若干排所述收集孔沿所述收集管的周壁环向设置,单个所述收集孔的直径范围为1

2mm。
[0011]进一步的,任意一排所述收集孔的数量为三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收集孔之间的夹角为60
°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与所述收集管的外壁面连接的支撑骨架和铺设于所述支撑骨架外侧的若干层纱网;所述支撑骨架呈凸型结构,且为不锈钢材质;若干层所述纱网均为塑料材质,若干层所述纱网耐浸矿液的腐蚀。
[0013]进一步的,若干层所述纱网包括铺设于所述支撑骨架外侧的第一层纱网和铺设于所述第一层纱网外侧的第二层纱网;所述第一层纱网的单根丝径小于所述第二层纱网的单根丝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纱网的单根丝径为0.1mm,所述第二层纱网的单根丝径为1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通过将堆浸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并在每一部分的底端均设置浸矿液收集系统,减少浸矿液在堆浸场中渗流的时间和距离,在快速收集的同时,降低对已被浸出金属离子的矿石的腐蚀,提高堆浸场整体稳定性,并将各个浸矿液收集系统通过不同的连通管道连接至同一输送管道后统一运输,且在各个连通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合理分配各个浸矿液收集系统的管道负压,通过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三个设置有控制阀的连通管道、输送管道的紧密配合使用实现堆浸场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最优化联动回收。
[0017]2、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通过在堆浸场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底层将多根特制钢丝网骨架支撑的聚乙烯复合管彼此连接成十字交叉状结构,相比于传统使用的鱼刺状结构的管道系统,本技术的管道系统能更均匀的分布在物料层的底部,收集效果更好,而且管道系统上设置的收集孔的外侧设置有过滤层,防止管道堵塞,采用这种于管道收集孔外侧设置过滤层的特制管道,并以最优的排布方式连接,通过负压装置可以实现无堵塞的快速收集。
[0018]3、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通过在收集管的侧壁上环向设置若干排收集孔,增大收集密度,并将同一排的收集孔设置成三个且环向设置,三个收集孔中相邻两个收集孔之间的夹角均为60
°
,能最优化地回收浸矿液,并使得管
道系统在布置时,可以将设置有收集孔的一侧正面朝上,更好的收集浸矿液,并将浸矿液通过收集管上没有收集孔的一侧输送。
[0019]4、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通过在收集孔的外侧连接有过滤层,并将过滤层设置成连接于收集管外侧的呈凸状结构的钢丝网骨架,且骨架外侧设置两层孔径不一的塑料纱网,可以有效过滤出浸矿液内的细小颗粒,防止堵塞,且过滤出的细小颗粒会沿过滤层两侧滑落,不易堆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的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的收集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堆浸场浸矿液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具有若干层矿石散体物料层层叠堆置的堆浸场的浸矿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对应铺设于堆浸场物料层所划分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底端的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1)、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1)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连通管道(4)、以及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连通管道(4)的输出端连接的输送管道(3);每个所述浸矿液收集系统(1)均由若干根收集管(11)彼此交叉连接而成,所述连通管道(4)的输入端分别对应与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1)的最外层的所述收集管(11)连接,所述输送管道(3)的输出端与集液池连接,以实现将堆浸场每个部位所包含的物料层的浸矿液分别对应输送至集液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通管道(4)上均设置有控制所述三个浸矿液收集系统(1)的管内负压大小的控制阀(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11)均以钢丝网为骨架并在外层包覆聚乙烯层;所述收集管(11)的周壁上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排收集孔(111),每个所述收集孔(111)的外侧均设置自所述收集孔(111)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过滤层(1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浸场浸矿液上中下三个部位浸矿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飞邹平马增刘正宇李向东林卫星欧任泽李强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