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82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水管网装置,排水管网装置包括井室,井室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污口和雨水管连接口,进水口和排污口相对布置且靠近底壁设置,底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由进水口延伸至排污口,井室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与侧壁相连并将井室分为下方的滤前空间和上方的滤后空间,进水口与滤前空间连通,排污口低于过滤网设置,雨水管连接口高于过滤网设置。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经进水口进入井室内,并沿凹槽流至排污口以流入下游污水管,当降雨量逐渐增大时,流入井室内的雨水经过滤网过滤为较为干净的雨水,经由过滤网上方的雨水管连接口排入雨水管,进而排入受纳水体,从而大大提升水环境质量。从而大大提升水环境质量。从而大大提升水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管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管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初期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

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初期雨水在降雨初期过程中溶解了空气中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至地表后,又由于路面积聚了较多的泥灰和各种污染物颗粒、街面路摊经营时留下的油污(油类、盐类、氮、磷、有毒物质及城市垃圾等),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被冲刷至排水管网中,加上前期积聚在管网中的淤积,以上各种因素造成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如果将降雨初期的雨水直接排放至受纳水体,则会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水环境的排水管网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排水管网装置,所述排水管网装置包括井室,所述井室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污口和雨水管连接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污口相对布置且靠近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排污口,所述井室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将所述井室分为下方的滤前空间和上方的滤后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前空间连通,所述排污口低于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雨水管连接口高于所述过滤网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底壁面和侧壁面,其中,
[0007]所述底壁面由所述进水口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和/或,
[0008]所述侧壁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底壁面的方向倾斜。
[0009]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
[0010]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由所述过滤网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水口和排污口的相对方向垂直。
[0011]优选地,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相对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0012]优选地,所述井室内设置有框架结构,所述过滤网填充于所述框架结构内,所述导流板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井室内设置有溢流堰,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网部,所述第一网部由所述排污口所在侧的侧壁向所述进水口所在侧的侧壁延伸,并在水平方向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溢流堰由所述第一网部的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的边沿向上延伸。
[0014]优选地,所述过滤网还包括第二网部,所述第二网部由所述溢流堰延伸至所述进水口所在侧的侧壁,所述第二网部高于所述第一网部。
[0015]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波纹格栅板。
[0016]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表面设置有防粘性铁氟龙涂层。
[0017]本技术提供的排水管网装置中,在井室的侧壁上设置进水口、排污口和雨水管连接口,底壁上设置有由进水口延伸至排污口的凹槽,在排污口上方设置过滤网,雨水管连接口高于过滤网设置,如此,旱天时,旱流污水通过经进水口进入井室内,并沿凹槽流至排污口,经排污口流入下游污水管,从而经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降雨时,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经进水口进入井室内,并沿凹槽流至排污口以流入下游污水管,当降雨量逐渐增大时,流入井室内的雨水经过滤网过滤为较为干净的雨水,经由过滤网上方的雨水管连接口排入雨水管,进而排入受纳水体。这样设置能够使排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达到允许排放的标准,从而大大提升水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0019]图1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水管网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水管网装置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水管网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22]图中:
[0023]10、井室;11、侧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15、进水口;116、排污口;117、雨水管连接口;12、底壁;121、凹槽;1211、底壁面;1212、侧壁面;20、过滤网;21、第一网部;22、第二网部;23、过滤孔;30、导流板;40、框架结构;50、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25]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002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水管网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该排水管网装置包括井室10,所述井室10包括侧壁11和底壁12,所述侧壁11上设置有进水口115、排污口116和雨水管连接口117,进水口115用于与上游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相连,排污口116用于与污水管或合流管道相连,雨水管连接口117用于连接雨水管,其中,所述进水口115和所述排污口116相对布置且靠近所述底壁12设置,所述底壁12上设置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由所述进水口115延伸至所述排污口116,所述井室10内设置有过滤网20,所述过滤网20与所述侧壁11相连并将所述井室10分为下方的滤前空间和上方的滤后空间,所述进水口115与所述滤前空间连通,所述排污口116低于所述过滤网20设置,所述雨水管连接口117高于所述过滤网20设置。过滤网20可以为格栅结构,为了保证过滤网20的结构强度,优选地,如图2所示,过滤网20为板状结构上设置多个圆形过滤孔23,多个圆形过滤孔23呈矩形阵列排布。
[0027]本技术提供的排水管网装置中,在井室10的侧壁11上设置进水口115、排污口
116和雨水管连接口117,底壁12上设置有由进水口115延伸至排污口116的凹槽121,在排污口116上方设置过滤网20,雨水管连接口117高于过滤网20设置,如此,旱天时,旱流污水通过经进水口115进入井室10内,并沿凹槽121流至排污口116,经排污口116流入下游污水管,从而经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降雨时,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经进水口115进入井室10内,并沿凹槽121流至排污口116以流入下游污水管,当降雨量逐渐增大时,流入井室10内的雨水经过滤网20过滤,滤掉雨水中的颗粒物、漂浮物、悬浮物后变为较为干净的雨水,进入上方的滤后空间,经由过滤网20上方的雨水管连接口117排入雨水管,进而排入受纳水体。这样设置能够使排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达到允许排放的标准,从而大大提升水环境质量。
[0028]其中,井室10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例如为圆柱状,为了方便结构设置,优选地,如图3所示,井室10的侧壁1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111与第三侧壁113相对,第二侧壁112与第四侧壁相对,进水口115设置于第一侧壁111上,排污口116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网装置包括井室,所述井室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污口和雨水管连接口,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污口相对布置且靠近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排污口,所述井室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侧壁相连并将所述井室分为下方的滤前空间和上方的滤后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前空间连通,所述排污口低于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雨水管连接口高于所述过滤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底壁面和侧壁面,其中,所述底壁面由所述进水口向所述排污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和/或,所述侧壁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底壁面的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由所述过滤网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水口和排污口的相对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念青唐建国王优程润月刘树模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