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晓梅专利>正文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36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9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箱、芯线、导向块、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齿条;包覆箱箱壁上设置进线口和进胶管;导向块设置在包覆箱底部内侧;滑板与包覆箱左侧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端部设置导向筒;第二支撑板端部设置包覆筒;包覆箱后侧内壁上设置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置冷却机构;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多组齿条水平且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多组齿条朝向第一通孔轴线的端部设置第一弧形板;芯线依次穿过进线口、弧形孔、导向筒、包覆筒和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保证了芯线径向包覆厚度的均匀性,且若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芯线时,只需更换滑板即可,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或电缆的组成一般包括芯线、绝缘包皮和保护外皮三部分,其中芯线是导体,用于输送电能,是电线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结构,绝缘层是将导体和外界分开的结构,保证电能的输送,是电线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护外皮是保护电线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防止外界外力直接损坏电线或者电缆,现有的电线绝缘层生产所使用的包覆装置受到入线口与出线口大小的限制,每个包覆装置只能加工同尺寸的电缆,适用范围小,在生产不同尺寸的电线电缆时,需要更换不同的包覆装置进行生产,生产成本高,且芯线与出线口的轴线重合度较差,导致芯线包覆径向厚度不均匀,影响电线电缆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由于多组第一弧形板同时将芯线夹紧,且第一通孔、包覆筒和导向筒轴线均重合,使芯线在包覆过程中始终处于包覆筒的中心线上,保证了芯线径向包覆厚度的均匀性,且若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芯线时,只需将滑板取出,更换设置其他尺寸的导向筒以及包覆筒的滑板即可,实用性更强。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箱、芯线、导向块、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齿条;
[0007]包覆箱为方形柱状结构,包覆箱右侧箱壁上设置进线口和进胶管,进胶管位于进线口下方;导向块设置在包覆箱底部内侧,导向块上设置弧形孔,弧形孔在导向块左右两侧面上均形成开口;滑板与包覆箱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滑板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滑板下端面与包覆箱底部内侧面贴合,滑板上端面与包覆箱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本装置设有对滑板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一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滑板朝向导向块的端面上,第一支撑板端部设置竖直的导向筒;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滑板朝向导向块的端面上,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第二支撑板端部设置竖直的包覆筒,包覆筒与导向筒同轴设置,包覆筒内周圆直径大于导向筒内周圆直径;包覆箱后侧内壁上设置水平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置对包覆后的芯线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冷却机构位于包覆筒正上方;第三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滑板朝向导向块的端面上,第三支撑板位于冷却机构上方,第三支撑板上设有供包覆后的芯线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轴线与包覆筒轴线重合;齿条水平且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齿条设置多组,多组齿条以第一通孔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多组齿条滑动方向为向第一通孔轴线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多组齿条朝向第一通孔轴线的端部设置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内周壁与包覆后的芯线外周壁贴合,本装
置设有带动多组齿条同步靠拢或远离第一通孔轴线的调整组件;芯线依次穿过进线口、弧形孔、导向筒、包覆筒和第一通孔并与收卷机构连接。
[0008]优选的,滑板上开设竖直的滑槽,滑槽在滑板朝向包覆箱左侧内壁的端面上形成开口,包覆箱左侧内壁上设置竖直的限位条,限位条配合插入滑槽内。
[0009]优选的,调整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板、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环形齿圈和拨杆;第四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滑板朝向导向块的端面上,第四支撑板位于第三支撑板上方,第四支撑板上开设竖直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轴线重合,芯线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四支撑板上方;转动轴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转动轴顶部与第四支撑板转动连接,转动轴设置多组,多组转动轴以第一通孔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转动轴数量与齿条数量相等;第一齿轮与转动轴键连接,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齿轮设置多组,多组第一齿轮与多组齿条一一对应;第二齿轮与转动轴键连接,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上方,第二齿轮设置多组,多组第二齿轮与多组转动轴一一对应;环形齿圈水平且转动设置在第四支撑板底部,环形齿圈齿面朝内,环形齿圈与多组第二齿轮同时啮合,拨杆竖直设置在环形齿圈下端面上,第四支撑板上设有对环形齿圈进行固定的第二定位组件。
[0010]优选的,包覆箱底部设置加热机构。
[0011]优选的,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螺栓;限位条和滑板上开设水平相对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位于滑板顶部,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配合。
[0012]优选的,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五支撑板、第二螺栓和第二弧形板;第五支撑板竖直设置在第四支撑板底部,第五支撑板上开设水平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栓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并与第二弧形板接触,第二弧形板滑动设置在第四支撑板底部,第二弧形板滑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环形齿圈,第二弧形板内周面与环形齿圈外周面贴合。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胶液从进胶管注入包覆箱内,胶液高度低于包覆筒的最高点,芯线通过包覆筒进行表面包覆后通过冷却机构进行冷却,再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绕在收卷机构上,由于多组第一弧形板同时将芯线夹紧,且第一通孔、包覆筒和导向筒轴线均重合,使芯线在包覆过程中始终处于包覆筒的中心线上,保证了芯线径向包覆厚度的均匀性,且若需要生产不同尺寸的芯线时,只需将滑板取出,更换设置其他尺寸的导向筒以及包覆筒的滑板即可,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的B

B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1、包覆箱;2、进线口;3、进胶管;4、芯线;5、导向块;6、弧形孔;7、滑板;8、滑槽;9、限位条;10、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栓;12、第一支撑板;13、导向筒;14、第二支撑板;15、包覆筒;16、冷却机构;17、电动伸缩杆;18、第三支撑板;19、第四支撑板;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齿条;23、第一弧形板;24、转动轴;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环形齿圈;28、拨杆;29、第五支撑板;30、第二螺纹孔;31、第二螺栓;32、第二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箱1、芯线4、导向块5、滑板7、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4、第三支撑板18和齿条22;
[0020]包覆箱1为方形柱状结构,包覆箱1右侧箱壁上设置进线口2和进胶管3,进胶管3位于进线口2下方;导向块5设置在包覆箱1底部内侧,导向块5上设置弧形孔6,弧形孔6在导向块5左右两侧面上均形成开口;滑板7与包覆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箱(1)、芯线(4)、导向块(5)、滑板(7)、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4)、第三支撑板(18)和齿条(22);包覆箱(1)为方形柱状结构,包覆箱(1)右侧箱壁上设置进线口(2)和进胶管(3),进胶管(3)位于进线口(2)下方;导向块(5)设置在包覆箱(1)底部内侧,导向块(5)上设置弧形孔(6),弧形孔(6)在导向块(5)左右两侧面上均形成开口;滑板(7)与包覆箱(1)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滑板(7)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滑板(7)下端面与包覆箱(1)底部内侧面贴合,滑板(7)上端面与包覆箱(1)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本装置设有对滑板(7)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一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板(12)水平设置在滑板(7)朝向导向块(5)的端面上,第一支撑板(12)端部设置竖直的导向筒(13);第二支撑板(14)水平设置在滑板(7)朝向导向块(5)的端面上,第二支撑板(14)位于第一支撑板(12)上方,第二支撑板(14)端部设置竖直的包覆筒(15),包覆筒(15)与导向筒(13)同轴设置,包覆筒(15)内周圆直径大于导向筒(13)内周圆直径;包覆箱(1)后侧内壁上设置水平的电动伸缩杆(17),电动伸缩杆(17)的伸缩端设置对包覆后的芯线(4)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16),冷却机构(16)位于包覆筒(15)正上方;第三支撑板(18)水平设置在滑板(7)朝向导向块(5)的端面上,第三支撑板(18)位于冷却机构(16)上方,第三支撑板(18)上设有供包覆后的芯线(4)穿过的第一通孔(20),第一通孔(20)轴线与包覆筒(15)轴线重合;齿条(22)水平且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撑板(18)上,齿条(22)设置多组,多组齿条(22)以第一通孔(20)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设置,多组齿条(22)滑动方向为向第一通孔(20)轴线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多组齿条(22)朝向第一通孔(20)轴线的端部设置第一弧形板(23),第一弧形板(23)内周壁与包覆后的芯线(4)外周壁贴合,本装置设有带动多组齿条(22)同步靠拢或远离第一通孔(20)轴线的调整组件;芯线(4)依次穿过进线口(2)、弧形孔(6)、导向筒(13)、包覆筒(15)和第一通孔(20)并与收卷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板(7)上开设竖直的滑槽(8),滑槽(8)在滑板(7)朝向包覆箱(1)左侧内壁的端面上形成开口,包覆箱(1)左侧内壁上设置竖直的限位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黄晓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