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4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包括冠梁、微型桩、面板、立柱、基础梁和多排锚杆;微型桩、冠梁和第一排锚杆形成初步的临时支护体系,三者一同受力承载支撑边坡,能够将边坡直接开挖到底,且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发生边坡坍,确保边坡稳定以及施工安全。临时支护开挖到底后,从下往上施工基础梁、立柱和面板,并通过张拉锁定第二排锚杆和第三排锚杆,共同形成永久性的边坡支护体系;通过面板和立柱支挡边坡的岩土体,有效防止边坡垮塌。同时立柱的重力、锚杆的向下分力以及加载至立柱的其他合在均能够传递至基础梁分担承载,增强整个支挡装置的稳定性;另外,肋柱和面板采取从下往上施工,更为符合其施工工序,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边坡为非硬质岩边坡或为岩土混合边坡,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边坡支护,中国专利:ZL201720593457.7公开了一种肋柱式锚杆挡墙结构,主要利用肋柱、冠梁、混凝土板以及锚杆进行边坡支护,虽能很好的实现边坡的支护,但在支护施工和边坡开挖的过程中,易出现边坡坍塌问题,边坡开挖的施工时无法一坡到底,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且施工过程中,肋柱及混凝土板由于重力作用,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业内急需一种边坡支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挡装置,以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边坡坍塌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包括冠梁、微型桩、面板、立柱、基础梁和多排锚杆,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和微型桩,且立柱和微型桩均沿面板的纵向方向设置,冠梁设置于立柱、面板和微型桩的顶端,基础梁设置于立柱和面板的底端,多排锚杆沿面板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排锚杆设置于面板顶端的冠梁处,第一排锚杆的自由端穿过冠梁向边坡内延伸固定;第二排锚杆至其他第n排锚杆一端均连接于立柱,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的自由端穿过面板向边坡内延伸固定,n为大于等于3整数。
[0005]进一步地,第一排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和/或非预应力锚杆。
[0006]进一步地,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沿面板的纵向方向等间隔布置。
[0007]进一步地,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均斜向布置,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与面板所成的倾斜角为65

75度。
[0008]进一步地,面板两侧设置的立柱和微型桩的数量均为多件,多件立柱沿面板的横向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多件微型桩沿面板的横向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0009]进一步地,面板两侧设置的立柱和微型桩错位布置。
[0010]进一步地,面板横向方向设置的多件的立柱等间隔排列设置,面板横向方向设置的多件微型桩等间隔排列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有泄水孔。
[0012]进一步地,本申请装置包括护栏,护栏设置在冠梁上,冠梁设置于坡顶标高处。
[0013]进一步地,面板为浇砼面板。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的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包括冠梁、微型桩、面板、立柱、基础梁和多排锚杆;
微型桩、冠梁和第一排锚杆形成初步的临时支护体系,三者一同受力承载支撑边坡,能够将边坡直接开挖到底,且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发生边坡坍,确保边坡稳定以及施工安全。临时支护开挖到底后,从下往上施工基础梁、立柱和面板,并通过张拉锁定第二排锚杆和第三排锚杆,共同形成永久性的边坡支护体系;通过面板和立柱支挡边坡的岩土体,有效防止边坡垮塌。同时立柱的重力、锚杆的向下分力以及加载至立柱的其他合在均能够传递至基础梁分担承载,增强整个支挡装置的稳定性;另外,肋柱和面板采取从下往上施工,更为符合其施工工序,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本。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边坡支挡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2是本实施例一种边坡支挡装置的立面示意图;
[0020]其中,1、微型桩,2、冠梁,3、第一排锚杆,4、第二排锚杆,5、第三排锚杆,6、锚头,7、基础梁,8、立柱,9、面板,10、泄水孔,11、护栏,A、坡顶标高处,B、坡底标高处,C、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2]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包括冠梁2、微型桩1、面板9、立柱8、基础梁7和多排锚杆,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和微型桩,且立柱和微型桩均沿面板的纵向方向设置;冠梁设置于立柱、面板和微型桩的顶端,且冠梁设置于边坡C的坡顶标高处A;基础梁设置于立柱和面板的底端,基础梁设置在边坡的坡底标高处B以下,且微型桩的底端设置在边坡的坡底标高处以下。多排锚杆沿面板的纵向方向等间隔设置,本实施例的申请装置共设置三排锚杆;其中,第一排锚杆3设置于面板顶端的冠梁处,冠梁沿自身长度方向上预设有锚杆管道,锚杆管道的端面设有锚头6和封锚,第一排锚杆一端连接于冠梁的锚头,第一排锚杆的另一端穿过锚杆管道打向边坡,向边坡内的渣土岩体延伸固定。第二排锚杆4和第三排锚杆5一端均连接于立柱8,具体包括:立柱沿自身高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二锚杆安装孔和第三锚杆安装孔,第二排锚杆一端安装于立柱的第二锚杆安装孔,第二排预应力的自由端穿过面板打向边坡,向边坡内的渣土岩体延伸固定;第三排锚杆一端安装于立柱的第三锚杆安装孔,第三排锚杆的自由端穿过面板打向边坡,向边坡内的渣土岩体延伸固定。
[0023]本实施例中,面板两侧设置的立柱和微型桩的数量均为多件,且面板两侧设置的立柱和微型桩错位布置;多件立柱沿面板的横向方向等间隔排列设置,面板横向方向上相邻两根立柱的间距优选2

4m;多件微型桩沿面板的横向方向等间隔排列设置,面板横向方向上相邻两根微型桩的间距优选2

4m。立柱和微型桩错位布置在面板上,使得面板的结构
更为均匀合理,支撑承载更多的载荷压力。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第三排锚杆均斜向布置,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第三排锚杆与面板所成的倾斜角为65

75度;同时相邻两排锚杆的间距优选2

6m。所述面板上设有泄水孔10,泄水孔有利于排除边坡渣土岩石层内的积水。
[0024]本实施例中的微型桩采用直径300

500mm的圆柱桩,面板采用浇砼面板,浇砼面板内预制有钢筋,浇砼面板的厚度为150

200mm,浇砼面板的面积参照被支挡边坡的面积常规设计。
[0025]边坡支挡施工过程中,采用打桩机先行在边坡上施工安装微型桩,微型桩设置完成后,从上至下开挖边坡土石,开挖至坡顶标高处时,利用锚杆机将第一排锚杆打向边坡渣土岩体,锚杆机施工安装第一排锚杆后,在第一预应力上施工安装所述冠梁,并通过冠梁上设置的锚头和封锚锁紧固定第一排锚杆;微型桩、冠梁以及第一排锚杆形成临时支护体系,保证边坡的临时稳定,有效防止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坍塌。再继续从上至下开挖边坡土石,依次施工安装第二排锚杆、第三排锚杆以及第n排锚杆,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直至施工至坡底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微型桩、面板、立柱、基础梁和多排锚杆,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和微型桩,且立柱和微型桩均沿面板的纵向方向设置,冠梁设置于立柱、面板和微型桩的顶端,基础梁设置于立柱和面板的底端,多排锚杆沿面板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排锚杆设置于面板顶端的冠梁处,第一排锚杆的自由端穿过冠梁向边坡内延伸固定;第二排锚杆至其他第n排锚杆的一端均连接于立柱,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的自由端穿过面板向边坡内延伸固定;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和/或非预应力锚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沿面板的纵向方向等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锚杆、第二排锚杆和其他第n排锚杆均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艺伟王苑刘浩蒋先平王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