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93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包括保持架主体和设置在保持架主体上的兜孔,所述保持架主体包括一锥型部、环形部、连接在锥型部和环形部之间的弧形过渡部,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和弧形过渡部构成碗状结构,所述兜孔开设在该碗状结构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设计保持架的结构,避免其大端外径过大而与轴承外圈摩擦,具有适用性强、刚性强度大、承重效果好的特点,减少了设计局限性,并且更加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工况下。并且更加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工况下。并且更加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工况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

技术介绍

[0002]轴承保持架是滚动轴承中的重要零件,分隔和保持滚动体,并引导滚动体在轴承套圈预定轨道上滚动。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215448.3公开的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用碗型保持架,其采用一段圆弧式设计保持架,该设计下容易造成保持架大端外径过大,易与轴承外圈擦碰。
[0004]一般的低速重载角接触轴承保持架材料多为青铜等材料,但是该种材料成本较高。传统的一段圆弧式冲压钢板保持架,受其外形原因,设计局限性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保持器,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低速重载的工况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合理设计保持架的结构,避免其大端外径过大而与轴承外圈摩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包括保持架主体和设置在保持架主体上的兜孔,所述保持架主体包括一锥型部、环形部、连接在锥型部和环形部之间的弧形过渡部,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和弧形过渡部构成碗状结构,所述兜孔开设在该碗状结构的侧面上。
[0007]基于以上方案,其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方案设计的碗装结构不是一段整体圆弧式的传统角接触球轴承冲压碗形保持架,本方案采用的碗装结构通过锥型部和环形部以及弧形过渡部,通过锥型部和环形部的设置能够提高刚性强度,锥型部相较于现有的碗型具有直边特点,相较与弧形的现有技术具有更强的支撑强度,在承重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并且设计的环形部相比传统的碗状来说能够收拢大端,在轴承运转时和装配时不会出现大端与轴承外环摩擦而划伤的现象,同时该环形部也是直边,同样能增加刚性效果,由于大端的外径收拢,因此也能够更容易应用于更多型号和结构参数不同的轴承中。因此具有适用性强、刚性强度大、承重效果好的特点,减少了设计局限性,并且更加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工况下。
[0008]作为优选,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由钢板冲压形成。利用钢板冲压一体成型,能够快速生产,具有高生产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钢板采用SPCC钢板。采用SPCC钢板,相比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重载用的保持架采用的青铜来说能够节省大量成本,因此基于该方案,能够实现重载工况下减少成本。
[0010]作为优选,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的厚度均匀过渡。均匀过渡的厚度能够避免造成钢球划伤。
[0011]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的厚度相同。相同的厚度设计
能够让加工更加方便,便于一体化生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兜孔对应的两侧开设有用于与钢球接触的锥面斜坡;两个所述锥面斜坡相互配合贴合钢球表面,所述锥面斜坡的厚度小于兜孔的厚度。设计的斜面为锥面,与钢球表面能够贴合的更好,重载工况下工作更加稳定。并且锥面斜坡设置为两段,并不连续,不同于传统的完整的压坡,不会出现钢球和保持架的接触面积过大,在重载情况下发热过大、容易卡死的现象,本设计相较而言能够减少发热情况,并且不连续的位置能够供润滑油经过,能够带走一定热量,提高散热效果。锥面斜坡的厚度小于兜孔,因此还保持了较高的刚性强度。
[0013]进一步的优选,两个所述锥面斜坡分别位于兜孔相对锥型部和环形部的位置上。由于轴承的转动是绕着保持架的中心轴转动,因此转动时也是顺着该转动的方向转动,而锥面斜坡的设计位于兜孔相对锥型部和环形部的位置上,此时意味着锥面斜坡是位于钢球转动时的左右两侧,能够减少摩擦带来的影响,确保转动的流畅性,减少出现卡死的情况。
[0014]作为优选,所述锥面斜坡上设置有若干成对导油槽,成对的所述导油槽以锥面斜坡表面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导油槽贯穿锥面斜坡,其一端与弧形过渡的内表面连通,另一端与兜孔的孔壁连通。导油槽的设计能够让钢球贴合锥面斜坡转动时暂存和补充润滑油,让钢球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持续补充润滑油,避免钢球在转动时由于和锥面斜坡接触导致润滑油被刮除而影响转动效果。
[0015]作为优选,所述导油槽与锥面斜坡表面的中心轴具有一夹角。设计的导油槽与该中心轴具有夹角,意味着导油槽的设计能够变长,可以减少导油槽数量上的设计,进而简化加工。
[0016]作为优选,所述导油槽呈弧形,且与钢球在锥面斜坡上的转动轨迹在兜孔的周向方向上对称交叉。导油槽与该转动轨迹堆成交叉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导油槽供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保持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保持架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保持架主体结构剖面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兜孔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兜孔结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100、保持架主体;110、锥型部;120、环形部;130、弧形过渡部;200、兜孔;300、锥面斜坡;400、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0025]参照图1

6所示,
[0026]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包括保持架主体100和设置在保持架主体100上的兜孔200,保持架主体100包括一锥型部110、环形部120、连接在锥型部110和环形部120之间的弧形过渡部130,锥型部110、环形部120和弧形过渡部130构成碗状结构,兜
孔200开设在该碗状结构的侧面上。锥型部110、环形部120、弧形过渡部130由钢板冲压形成。钢板采用SPCC钢板。兜孔200对应的两侧开设有用于与钢球接触的锥面斜坡300;两个锥面斜坡300相互配合贴合钢球表面,锥面斜坡300的厚度小于兜孔200的厚度。两个锥面斜坡300分别位于兜孔200相对锥型部110和环形部120的位置上。锥面斜坡300上设置有若干成对导油槽400,成对的导油槽400以锥面斜坡300表面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设置,导油槽400贯穿锥面斜坡300,其一端与弧形过渡的内表面连通,另一端与兜孔200的孔壁连通。导油槽400与锥面斜坡300表面的中心轴具有一夹角。导油槽400呈弧形,且与钢球在锥面斜坡300上的转动轨迹在兜孔200的周向方向上对称交叉。
[0027]其中,锥型部110、环形部120、弧形过渡部130的厚度可选择均匀过渡也可选择厚度相同。
[0028]另外,设计的导油槽400与钢球接触的位置具有倒角,避免对钢球造成划伤,也便于润滑油输出。
[0029]其工作原理如下:
[0030]轴承运转时,锥型部110、环形部120、弧形过渡部130配合构成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端直边式角接触轴承用冲压保持器,包括保持架主体和设置在保持架主体上的兜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主体包括一锥型部、环形部、连接在锥型部和环形部之间的弧形过渡部,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和弧形过渡部构成碗状结构,所述兜孔开设在该碗状结构的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由钢板冲压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采用SPCC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的厚度均匀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型部、环形部、弧形过渡部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孔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琚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