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振光通信,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未来通信发展的需求,实现高速的宽带无线通信,势必要向高频段开发新的频谱资源。由于光波的波长较短且具有几百THz的频率,将光作为无线通信的载体势必会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分布式光学谐振腔(即共振腔)形成稳定的光束,并将其作为载体实现无线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无线光通信技术,该种技术在具有较高传输速率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移动性,是一种可以突破无线光通信技术发展瓶颈的技术。
[0003]但是,由于光束在谐振腔(共振腔)内进行往复运动,直接将信号调制到光束上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非常严重的腔内回波干扰问题,即携带已调信号的光束在谐振腔(共振腔)内往复运动,影响了后续的通信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及方法,通过FPGA板控制可控泵浦源的泵浦功率,进而控制增益介质产生的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分布式共振腔的主机(1)和从机(2);所述主机(1)包括信号发生器(15)、第一光电探测器(161)、增益介质控制模块(162),以及依次设置在光束路径上的第一回复反射器(11)、第一增益介质(12)、第一分束器(13)、电光调制器(14);所述从机(2)包括第二光电探测器(241)、信号处理板(242),以及依次设置在光束路径上的第二分束器(21)、第二增益介质(22)、第二回复反射器(23);所述信号发生器(15),用于产生待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一回复反射器(11)和第二回复反射器(23)用于将入射光按照原入射方向进行反射;所述通信装置的共振腔位于第一回复反射器(11)和第二回复反射器(23)之间;所述第一分束器(13)用于将来自电光调制器(14)的部分共振光反射到第一光电探测器(161)中,由第一光电探测器(161)进行光电转换后传输给增益介质控制模块(162),分束得到的透射光传输给第一增益介质(12);所述电光调制器(14),用于将来自信号发生器(15)的待发送信号调制到腔内的共振光上后传输给从机(2);所述增益介质控制模块(16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第一增益介质(12)产生的增益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调制器为自由空间型幅度电光调制器,根据输入电压与调制器半波电压的比例关系,通过改变输出光强的大小来表征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束器(21)用于将来自主机的部分共振光反射到第二光电探测器(241)中,由第二光电探测器(241)进行光电转换后传输给信号处理板(2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介质控制模块(162)包括FPGA板、可控泵浦源和ADC模块,所述FPGA板的输入端通过ADC模块与第一光电探测器(161)连接,输出端与可控泵浦源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可控泵浦源泵浦功率的大小,进而控制第一增益介质(12)产生的增益;所述增益介质控制模块(162)还包括与FPGA板连接的寄存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益控制的共振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复反射器(11)、第一增益介质(12)、第一分束器(13)、电光调制器(14)、第二分束器(21)、第二增益介质(22)和第二回复反射器(23)从左至右依次排布,且第一回复反射器(11)、第一增益介质(12)、第一分束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川,崔曙光,田源明,李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