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58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包括油缸和气缸,所述油缸和气缸连接,所述油缸内设置活塞,所述气缸通过活塞的运动吸气/排气,所述油缸和气缸之间设置隔离件,所述活塞上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气缸中,所述隔离件阻隔活塞杆上的油膜进入到气缸中。目的在于通过在油缸和气缸之间增加隔离件,使得活塞轴上附着的油膜被隔离在隔离件中,无法直接进入到气缸中,避免了活塞杆上的油膜由于气缸内高温而挥发,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能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行业,加氢站最核心的设备就是增压系统,目前很多站点还是沿用的传统的隔膜压缩机,新兴的液力驱动压缩机必将成熟从而取代传统。现阶段液驱式压缩机基本依赖于国外进口,例如德国的Maximator;美国的Haskel和Hydro

Pac等等。而国内的增压设备都还处于研发探索阶段,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也要自我改善创新,除了在材料应用方面保障氢气质量和洁净度外,在结构上也应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0003]对于保障氢气质量与洁净这一技术难题,现今国内外普遍都是着重于材料的应用,而结构上的考虑十分欠缺。有些设备也设有很短的一段油气分隔件,并加装了氮气吹扫口,这确实可以将泄漏的气体或液油隔离开分别排出,但活塞杆上附着的油膜始终存在,当附油活塞杆伸入气缸中后,加上气缸的高温会让油膜挥发生成油雾,继而使得压缩氢气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活塞杆上附着的油膜会对氢气产生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该油雾隔离结构通过在油缸和气缸之间增加隔离件,使得活塞轴上附着的油膜被隔离在隔离件中,无法直接进入到气缸中,避免了活塞杆上的油膜由于气缸内高温而挥发,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包括油缸和气缸,所述油缸和气缸连接,所述油缸内设置活塞,所述气缸通过活塞的运动吸气/排气,所述油缸和气缸之间设置隔离件,所述活塞上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气缸中,所述隔离件阻隔活塞杆上的油膜进入到气缸中。
[0006]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穿过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密封环一和密封环二,所述密封环一和密封环二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的最大行程。
[0007]优选地,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循环气体管路,所述循环气体管路与气缸的连通口设置在靠近油缸的一端;所述循环气体管路中充装惰性正压气体,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使得气缸内靠近油缸的一端具有正压;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上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0008]优选地,所述气缸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对称布置在油缸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之间通过循环气体管路连通;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为氮气,所述惰性正压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
[0009]优选地,所述循环气体管路与隔离件连接,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气路,所述循环气体管路通过气路与气缸连通;所述隔离件为隔离缸,所述密封环一设置在隔离件或气缸上,所述密封环二设置在隔离件或油缸上。
[0010]优选地,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气体泄漏探测器和卸油口,所述气体泄漏探测器的探
测端设置在隔离件内部,所述卸油口设置在油液流经的路径上。
[0011]优选地,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气缸内的一端上设置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活塞杆分离设置,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活塞本体和活塞尾盖,所述活塞本体和活塞尾盖上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突出于活塞组件的周面;所述活塞组件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2]优选地,所述活塞尾盖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活塞杆的端部相适配;所述活塞头的一端直径小于活塞本体的直径。
[0013]优选地,所述油缸内的端部设置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活塞相适配;所述缓冲腔与油缸内部通过油路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油路与缓冲腔连通的位置设置在远离活塞的一侧,所述油路上设置有节流阀组;所述油缸上设置接近开关组件,所述接近开关组件上的感应端设置在缓冲腔内。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在隔离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密封件,阻断液压油以及气缸微漏的压缩氢气,两端密封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气缸中活塞行程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活塞杆上的油膜可以完全隔离在隔离件内的隔离腔中,不会进入到气缸中,进而污染气缸内的气体,实现物理隔离;
[0017]2)本专利技术将物理隔离与气相隔离相结合,在气缸内部靠近油缸的一侧充入正压惰性气体,使得活塞杆与气缸接触的位置产生正压,避免液压油雾进入到气缸中,彻底实现隔离液油和油雾进入气缸污染压缩氢气;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气体管路,使得设备在做往复运动时,正压惰性气体能够通过循环气体管路来回在两个气缸中填充,并始终保持压力不变,从而阻挡两端隔离腔内少量挥发的油雾进入到气缸中;
[0019]4)本专利技术的活塞组件在导向环的支撑下,与气缸保持同轴,活塞组件与活塞杆分离设置,能够解决长活塞杆加工时,活塞杆与活塞组件不同轴的问题;将活塞组件与活塞杆分离设置,也便于活塞组件的更换和维护,无需整体更换,降低成本;
[0020]5)本专利技术在油缸内设置了一缓冲腔,使之与活塞相配合,当活塞运动时,被挤压的液压油只能从配合后的环形油腔间隙通过,增大了排油阻力,达到缓冲的目的;在缓冲腔内开设油路,使得该油路与油缸内部连通,通过控制油路上的节流阀组,可以更好的控制液压油过流面积,调节过流量,从而更好的辅助调节活塞缓冲速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气缸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油缸活塞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

油缸;2

活塞杆;3

隔离件;4

气缸;5

循环气体管路;6

气路;7

法兰盘;8

气缸法兰;9

端法兰;10

出气口;11

进气口;12

活塞组件;13

活塞;14

接近开关组件;15

感应端;16

缓冲腔;17

节流阀组;18

油路;19

缓冲段;20

密封环一;21

密封环二;22

接触段;24

气体泄漏探测器;25

卸油口;26

活塞头;27

活塞本体;28

活塞尾盖;29

导向环;30

密封圈;31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本专利技术以加注氢气为例,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适用于加氢机上,加注高压氢气使用。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所示,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包括油缸(1)和气缸(4),所述油缸(1)和气缸(4)连接,所述油缸(1)内设置活塞(13),所述气缸(4)通过活塞(13)的运动吸气/排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和气缸(4)之间设置隔离件(3),所述活塞(13)上连接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另一端位于气缸(4)中,所述隔离件(3)阻隔活塞杆(2)上的油膜进入到气缸(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穿过隔离件(3),所述隔离件(3)的两端分别设置密封环一(20)和密封环二(21),所述密封环一(20)和密封环二(21)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13)的最大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的一端连接循环气体管路(5),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与气缸(4)的连通口设置在靠近油缸(1)的一端;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中充装惰性正压气体,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使得气缸(4)内靠近油缸(1)的一端具有正压;所述气缸(4)的另一端上设置进气口(11)和出气口(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4)对称布置在油缸(1)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4)之间通过循环气体管路(5)连通;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为氮气,所述惰性正压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与隔离件(3)连接,所述隔离件(3)上设置气路(6),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通过气路(6)与气缸(4)连通;所述隔离件(3)为隔离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张昀卢杨丁华云黎卯袁波苏开科郑乐辉黄宣
申请(专利权)人:优捷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