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453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柄(1)、第二钳柄(2)、第一导向架(3)、第二导向架(4)、限位旋杆(5)和旋杆限位滑块(6);所述第一导向架(3)和所述旋杆限位滑块(6)安装在所述第一钳柄(1)上,所述第二导向架(2)和所述限位旋杆(5)安装在所述第二钳柄(4)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术中复位好骨折块后,从准备进针和出针的两个点钳夹固定骨折块,保证这两点在同一直线上,并可以方便地控制并读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准确的置入克氏针。有了这一装置的辅助,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多次进针带来的如损伤血管、神经,击碎骨折块等等的风险,取得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更加满意的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骨科手、足部的部分骨折中,因骨折位于关节附近,或者骨折块较小,无法使用钢板、螺钉固定,需要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这些骨折,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是闭合复位内固定,有些虽然切开复位,但往往从切口只能看见一部分骨折线。术中在C臂机的引导下,都是根据医师的经验选择克氏针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常需要多次进针和摄片以评估克氏针的位置、长短,很难达到非常满意的结果,一般和预计的“差不多”就结束手术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柄1、第二钳柄2、第一导向架3、第二导向架4、限位旋杆5和旋杆限位滑块6;所述第一导向架3和所述旋杆限位滑块6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柄(1)、第二钳柄(2)、第一导向架(3)、第二导向架(4)、限位旋杆(5)和旋杆限位滑块(6);所述第一导向架(3)和所述旋杆限位滑块(6)安装在所述第一钳柄(1)上,所述第二导向架(2)和所述限位旋杆(5)安装在所述第二钳柄(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1)包括第一导向架旋孔(11)、钳柄转轴孔(12)、旋块滑槽(13)和限位凸块(14);所述第一导向架旋孔(11)位于所述第一钳柄(1)头部凹槽内,所述限位凸块(14)是一个半球形凸点位于所述旋块滑槽(13)的圆形中心点,所述第一导向架旋孔(11)到所述钳柄转轴孔(12)的距离是所述限位凸块(14)到所述钳柄转轴孔(12)的距离的三分之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柄(2)包括第二导向架旋孔(21)、钳柄转轴(22)和旋杆旋槽(23);所述第二导向架旋孔(21)位于所述第二钳柄(2)头部凹槽内,所述钳柄转轴(22)穿过所述钳柄转轴孔(12)与所述第一钳柄(1)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架旋孔(21)到所述钳柄转轴(22)的距离是所述旋杆旋槽(23)到所述钳柄转轴(22)的距离的三分之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骨折复位和精确导向克氏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架(3)包括第一导向管(31)、第一孔径调节旋盖(32)、第一平行延长杆(33)和平行导向杆(34);所述第一导向管(31)包括第一孔径调节座(311)、第一导向架转轴(312)和第一骨面定位桩(313),所述第一孔径调节座(311)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管(31)的外侧,其外侧为三瓣状可调夹片,其根部为一段外螺纹,所述第一导向架转轴(312)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管(31)的中部,所述第一骨面定位桩(313)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管(31)的内侧,其锯齿状突起高出所述第一平行延长杆(33)长度为5毫米;所述第一孔径调节旋盖(32),其内侧根部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