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及其张拉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166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及其张拉施工方法,涉及地下结构工程领域,包括预应力侧墙、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侧墙固定端、预应力侧墙张拉端、车道顶板、车道底板、侧墙、型钢混凝土主梁、已经预制好的预应力吊杆、内部型钢、波纹管、预应力侧墙主筋、预应力侧墙水平筋、预应力侧墙拉筋及侧墙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地下车道结构由于限界而无法使用板柱支撑体系的限制,适合各种跨度的行车道建设,尤其适合于地下结构等情形下行车道的快速建造,解决了在复杂的地下综合枢纽行车道建造困难的难题。难的难题。难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及其张拉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工程
,具体为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及其张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建设,地铁线网变的越来越密集,并且城市中本来存在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新建线路必然会遇到与既有道路并行的现象,因此建立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需求,而对于先期建设的道路工程、车站预留后续线路敷设条件是地铁规划、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传统的地下车道具有支撑体系限制,空间限制,通用性差,施工周期较长等缺点。
[0003]而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是指在盖挖逆作特定环境下,克服了传统地下行车道依靠基础或板柱支撑承载的方式在侧墙内部使用预应力吊杆连接顶板与车道底板,通过悬挂节点处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达到结构预期的设计要求。悬挂构件除了要保证在盖挖逆作特定环境下可以操作之外,还必须保证后续工序能够实施,保证结构的动力性能和降噪性能。
[0004]因此,为解决传统地下行车道依靠基础或者板柱支撑承载的方式,车道建造构件的通用性差,施工周期较长及地铁限界等问题,提出一种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侧墙(1)、车道顶板(4)与车道底板(5);所述预应力侧墙(1)内包括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侧墙(6)、型钢混凝土主梁(7)、内部型钢(9)、波纹管(10)、预应力侧墙主筋(21)、预应力侧墙水平筋(22)、预应力侧墙拉筋(23)及侧墙混凝土;所述车道底板(5)与车道顶板(4)设置在侧墙(6)一侧,且所述预应力侧墙(1)连接在车道底板(5)与车道顶板(4)之间,所述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与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分别位于车道底板(5)与车道顶板(4)内,且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与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之间通过波纹管(10)连接,所述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固定在车道底板(5)内,所述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活动设置在车道顶板(4)内,所述波纹管(10)活动连接在车道底板(5)与车道顶板(4)施工时预留的预应力孔道(20)内,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7)设置在车道顶板(4)内,且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7)与波纹管(10)间隔设置在预应力侧墙(1)内;所述预应力侧墙主筋(21)、预应力侧墙水平筋(22)、预应力侧墙拉筋(23)组成的钢筋结构均匀排列在预应力侧墙(1)内,且侧墙混凝土填充在预应力侧墙(1)内,所述内部型钢(9)位于预应力侧墙(1)与型钢混凝土主梁(7)的相交位置处,且其通过栓钉(28)与预应力侧墙(1)上的侧墙混凝土连接,所述预应力侧墙主筋(21)设置在预应力侧墙(1)内且其通过钢筋接驳器(27)与预应力侧墙(1)连接,且预应力侧墙(1)与型钢混凝土主梁(7)相交的位置处设置有墙钢筋连接板(26)与肋板(25)且其双面焊接预应力侧墙(1)内部的钢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侧墙(1)内部的波纹管(10)为镀锌波纹管,壁厚不小于0.3mm,且波纹管(10)采用连接管(29)连接,连接管(29)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带(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25)分为肋板一与肋板二,所述肋板一与肋板二上开设有若干个混凝土通孔,所述肋板二上的混凝土通孔的数量有八个,所述肋板一上的混凝土通孔的数量有六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采用QM15系列圆锚固定端挤压式锚具,所述预应力侧墙固定端(2)内包括波纹管(10)、螺旋筋(11)、钢绞线(12)、垫板(13)、排气管(14)、紧箍环(15)和螺栓(16),所述波纹管(10)一端固定连接紧箍环(15),所述紧箍环(15)一侧固定有向外分散设置的钢绞线(12),所述钢绞线(12)贯穿波纹管(10)设置,所述钢绞线(12)固定在紧箍环(15)以及波纹管(10)的一端上,所述钢绞线(12)与波纹管(10)外围盘旋设置有螺旋筋(11),所述螺旋筋(11)远离垫板(13)的一侧与预应力侧墙(1)的底部连接,且所述钢绞线(12)的一端通过螺栓(16)连接有垫板(13),且所述紧箍环(15)的侧壁上固定有排气管(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行车道预应力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采用QM15系列夹片式圆锚张拉端锚具,所述预应力侧墙张拉端(3)内包括波纹管(10)、螺旋筋(11)、钢绞线(12)、工作夹片(17)、圆锚板(18)、锚下垫板(19),所述波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锚下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永春章新生关渭南艾鹏鹏王森王宁陈航耿大新焦银灿黄永虎唐谟宁祝俊华李康宁谭成夏杨徐嘉龙朱雄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