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07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护圈为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的圆环状,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大小与成年人的肚脐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所述护圈的内圈表面层为蜡层,所述护圈是由茵陈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用品
,具体涉及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西医涉及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囊炎等肝系疾病,其他如败血症、溶血性黄疸、肝癌等疾病在某一阶段都可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普遍性。
[000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黄疸,常规选择静脉用药,如静脉输注异甘草酸镁、甲硫氨酸维B1等。此外,也可选择换血等治疗方法,但由于上述治疗手段普遍存在副作用较多,临床疗效欠佳,且价格昂贵等缺点,导致许多患者不愿接受西医治疗。而中医学认为,湿邪是黄疸最主要的病因,无论阳黄,阴黄的发生均有湿邪内蕴,因此,清热利湿,疏利肝胆成为退黄的关键所在。目前,中药在治疗黄痘型肝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中医治法,如:三草祛黄汤、退黄灸等。《难经》中明确指出:脐下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为先天之本源,又为后天之根源,为十二经发源地,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穴位,可联系全身经脉交通于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有健脾补肾、温阳救逆、强肾调经、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等功能。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刺激神阙穴对全身可起调节作用,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0004]清道光年间,湖南善化鲍相墩在粤西编撰的《验方新编.黄疸》载脐疗法:“急用薄草纸,以笔管卷如爆竹样,将一头以纸封紧。用黄蜡于铜器溶化,将纸筒四维浇匀不可使蜡入筒内。令病人仰卧,将蜡筒罩肚脐上。以封过一头向下,再用灰面作圈护住筒根勿令泄气。筒头上点火烧至筒根面圈处。取出另换一筒再烧。看脐中有黄水如鸡蛋黄者取出。轻者烧七八个。重者二十个。日烧二次。总以取出黄水尽为度。”后人又把它称为脐火疗法,又叫拔黄出脐,故也称拔黄术。
[0005]古法都太落后,没有一个标准且规范的装置用以神阙穴拔黄术治疗黄疸,容易出现事故,采用薄草纸燃烧后的草灰容易烫伤患者。现本申请人提出一种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一根可加热的立管和护圈,所述护圈为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的圆环状,所述立管的外径与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相互匹配,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大小与成年人的肚脐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立管插入护圈的内圈固定,对立管进行加热燃烧,立管燃烧产生负压及温度,达到退黄功效称之为“引黄出脐”,用于本装置进行神阙穴拔黄术更加的标准,规范,也更加的安全。但是,上述护圈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和材料,造成疗效还不是很好,所以本申请人再次只针对护圈提出一种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及其制备方法,克服现在采用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装置时保护圈采用
[0007]其中,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为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的圆环状,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大小与成年人的肚脐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护圈的内圈表面层为蜡层。
[0009]更进一步限定,所述护圈是由粉状的茵陈16

25g、大黄16

25g、黄柏16

25g、白鲜皮16
‑‑
25g、面粉45

55g和95

105ml温水混合揉制而成。
[0010]其制作方法为,将中药原料茵陈16

25g、大黄16

25g、黄柏16

25g和白鲜皮16
‑‑
25g经精选、干燥后倒入中药粉碎机打碎,将中药粉碎料加入面粉45

55g和95

105ml温水调和均匀后制成,然后将蜡均与涂抹在所述的护圈的内圈表面上。置于神阙穴上具有温中健脾、祛湿退黄的功效,主治慢性肝病引起的黄疸(阴黄)即是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本专利技术具有疗效明显,成本低,方便实用,促进黄疸(阴黄)的消退、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0011]进一步,所述护圈制成环状的面圈,上述限定是为能够在护圈中插入蜡纸。
[0012]进一步,所述护圈的内环直径为1

2cm,外环直径为3

5cm,上述限定是为能够将患者肚脐眼置于护圈内环里。
[0013]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方法是:将茵陈粉、大黄粉、黄柏粉、白鲜皮粉、面粉、加水混匀成软硬适中成形护圈备用,准备20cmx 15cm蜡纸卷成直径约1em圆筒备用,将1张牛皮纸中间剪一直径约1cm圆洞,圆洞正对神阙穴,牛皮纸上放一直径约2cm,中间留方孔的铜钱,护圈中间挖一洞,以刚好直立放人蜡纸圆简为宜,将护圈蜡纸放在铜钱上,蜡纸的孔正对铜钱孔,蜡纸孔、铜钱孔、牛皮纸圆洞及神阙穴在同一直线上。将制作好的成品放置在神阙穴上,每日两次,每次灸三壮,七天为一个疗程。
[0014]本专利技术的药理依据是:
[0015]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0016]大黄:性味:苦、寒。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功效: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0017]黄柏:性味:苦、寒。归经:肾经、膀胱、大肠经。功效:湿热痢疾、泄泻、黄疸、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0018]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归经: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针对黄疸—阴黄—寒湿黄疸症状采用温阳化湿的护圈贴敷于神阙穴,同时配合温通的脐火疗法,达到温阳化湿、祛除黄疸的作用,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病因消除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所示,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1,所述护圈1为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的圆环状,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大小与成年人的肚脐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所述护圈的内圈表面层为蜡层11;所述护圈由粉状的茵陈16g、大黄16g、黄柏16g、白鲜皮16g、面粉45g和95ml温水混合揉制而成,其制作方法为,将中药原料茵陈16g、大黄16g、黄柏16g和白鲜皮16g经精选、干燥后倒入中药粉碎机打碎,将中药粉碎料加入面粉45g和95ml温水调和均匀后制成护圈,将护圈制成内环直径为1

2cm,外环直径为3

5cm的护圈环,置于神阙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为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的圆环状,所述护圈内圈的内径大小与成年人的肚脐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的内圈表面层为蜡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阙穴拔黄术的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是由粉状的茵陈16

25g、大黄16

25g、黄柏16

25g、白鲜皮16
‑‑
25g、面粉45

55g和95

105ml温水混合揉制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刘华宝廖宇樊玲谭静喻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