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85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4
本新型涉及一种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底座、绝缘承载龙骨、引雷器、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真空瓶、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及导线,绝缘底座上端面与绝缘承载龙骨连接,主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辅助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下端面连接,辅助接线电极另与导线电气连接,主接线电极另与引雷器电气连接,引雷器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真空瓶嵌于绝缘承载龙骨内,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分别位于真空瓶内。本新型一方面安装定位稳定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建筑、设备安装定位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防雷隔爆能力,并可有效实现对雷击过程中的电弧进行有效的消除,另具有良好的零部件更换能力。另具有良好的零部件更换能力。另具有良好的零部件更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雷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雷装置是确保输变电系统及设备运行的重要设备,当前所使用的防雷装置往往均采用的传统的避雷针结构,当前也有为了提高防雷效果为避雷针设备增加基于电阻、电容等结构为基础的防护电路,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发生雷击时,传统的避雷器往往不能及时对雷击产生的电弧进行及时消除,从而以因电弧的高温、大电流而对周边设备造成干扰和影响,并在引雷过程中,易因雷击能量过大而造成传统避雷针震动严重,影响了避雷针安装稳定性和避雷效果;另一方面当前避雷针由于采用的一体式结构,从而导致其在日常使用中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且维护作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避雷针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安装定位稳定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建筑、设备安装定位作业的需要,并可防止因雷击动能过大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防雷隔爆能力,并可有效实现对雷击过程中的电弧进行有效的消除,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雷效率及质量;同时本新型另具有良好的零部件更换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维护及故障排除作业的工作效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底座、绝缘承载龙骨、引雷器、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真空瓶、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及导线,其中绝缘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与绝缘承载龙骨连接并同轴分布,绝缘承载龙骨为轴向界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主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辅助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下端面连接,且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均与绝缘承载龙骨同轴分布,辅助接线电极另与导线电气连接,主接线电极另与引雷器电气连接,引雷器至少一个并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真空瓶至少一个,嵌于绝缘承载龙骨内并与绝缘承载龙骨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分别位于真空瓶内并与真空瓶同轴分布,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后端面分别与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前端面均位于真空瓶内,且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前端面间间距为3—20毫米。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承载龙骨为圆柱体、棱柱体框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其表面设绝缘防护板,所述绝缘防护板与绝缘承载龙骨外面通过定位扣相互连接,并与承载龙骨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真空瓶轴线与绝缘承载龙骨轴线为0
°
或90
°
夹角中任意一种,且当真空瓶为一个时,真空瓶与绝缘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当真空瓶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真空瓶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且各真空瓶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电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横断面均为矩形,其中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采用与真空瓶同轴分布和分布在真空瓶轴线两侧位置两种分布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与真空瓶间同轴分布,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前端面为球体结构,且球径不小于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宽度的1.5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分布在真空瓶轴线两侧,且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长度均不小于真空瓶高度的55%,且所述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重叠位置宽度为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平均宽度的1.5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引雷器包括绝缘基座、金属杆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绝缘基座为空心腔体结构,所述接线端子嵌于绝缘基座内并与主接线电极电气连接,所述金属杆至少一条,其高度不小于10厘米,后端面与绝缘基座连接并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金属杆轴线与水平面呈45
°
—135
°
夹角。
[0013]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安装定位稳定性好,可有效的满足多种建筑、设备安装定位作业的需要,并可防止因雷击动能过大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防雷隔爆能力,并可有效实现对雷击过程中的电弧进行有效的消除,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防雷效率及质量;同时本新型另具有良好的零部件更换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新型维护及故障排除作业的工作效率及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5]图1为本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真空瓶、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一种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真空瓶、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另一种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3所示,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底座1、绝缘承载龙骨2、引雷器3、主接线电极4、辅助接线电极5、真空瓶6、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及导线9,其中绝缘底座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与绝缘承载龙骨2连接并同轴分布,绝缘承载龙骨2为轴向界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主接线电极4与承载龙骨2上端面连接,辅助接线电极5与承载龙骨2下端面连接,且主接线电极4、辅助接线电极5均与绝缘承载龙骨2同轴分布,辅助接线电极5另与导线9电气连接,主接线电极4另与引雷器3电气连接,引雷器3至少一个并与承载龙骨2上端面连接,真空瓶6至少一个,嵌于绝缘承载龙骨2内并与绝缘承载龙骨2间通过滑槽10滑动连接,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分别位于真空瓶6内并与真空瓶6
同轴分布,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后端面分别与主接线电极7、辅助接线电极8,前端面均位于真空瓶6内,且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前端面间间距为3—20毫米。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承载龙骨2为圆柱体、棱柱体框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其表面设绝缘防护板11,所述绝缘防护板11与绝缘承载龙骨2外面通过定位扣12相互连接,并与承载龙骨2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0021]同时,所述的真空瓶6轴线与绝缘承载龙骨2轴线为0
°
或90
°
夹角中任意一种,且当真空瓶6为一个时,真空瓶6与绝缘承载龙骨2同轴分布;当真空瓶6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真空瓶6环绕承载龙骨2轴线均布,且各真空瓶6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接线电极4、辅助接线电极5电气连接。
[0022]重点说明的,所述的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横断面均为矩形,其中主耦合电极7、辅助耦合电极8采用与真空瓶6同轴分布和分布在真空瓶6轴线两侧位置两种分布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底座、绝缘承载龙骨、引雷器、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真空瓶、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及导线,其中所述绝缘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与绝缘承载龙骨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绝缘承载龙骨为轴向界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主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辅助接线电极与承载龙骨下端面连接,且所述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均与绝缘承载龙骨同轴分布,所述辅助接线电极另与导线电气连接,所述主接线电极另与引雷器电气连接,所述引雷器至少一个并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所述真空瓶至少一个,嵌于绝缘承载龙骨内并与绝缘承载龙骨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分别位于真空瓶内并与真空瓶同轴分布,所述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后端面分别与主接线电极、辅助接线电极,前端面均位于真空瓶内,且主耦合电极、辅助耦合电极前端面间间距为3—2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承载龙骨为圆柱体、棱柱体框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其表面设绝缘防护板,所述绝缘防护板与绝缘承载龙骨外面通过定位扣相互连接,并与承载龙骨构成密闭腔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瓶轴线与绝缘承载龙骨轴线为0
°
或90
°
夹角中任意一种,且当真空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海平曹培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郅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