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分别安装于紧固架左右两侧并可上下滑动,摆转架和压板实现电推杆组的夹紧,第一蜗轮杆、第一摆杆、第二蜗轮杆、第二摆杆参与构成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可实现电推杆组的摆转,第三电机和第五电机可通过第一蜗杆和第三蜗杆驱动电推杆组的摆转,第二蜗杆和第四蜗杆分别与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构成蜗杆齿条传动,第四电机可通过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二蜗杆转动,第六电机可通过第二同步带驱动第四蜗杆转动,从而第四电机和第六电机可实现建模机构在矫正架机构上的上下滑动和定位,建模机构可将点阵结构按照患者修正后的脊柱三维模型形成新的点阵模型。三维模型形成新的点阵模型。三维模型形成新的点阵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脊柱弯曲病是一种难以快速根治的骨科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胸椎异常后突症状,俗称驼背,驼背中最常见的是能够被纠正的活动性驼背,活动性驼背又主要包括长期坐姿不良引起的姿势型驼背、疾病导致躯干肌无力引起的麻痹型驼背和继发于腰椎过度前凸的代偿性驼背;驼背除了对人体外形产生损害以外,也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0003]驼背的主要位置在腹部与胸部之间的脊椎骨长期处于弯曲或深度弯曲,这也是目前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年轻时的轻微驼背如果不及时矫正,驼背程度会加大,随着年龄的增加难以恢复。在公开号为CN206961296U、CN206414375U和CN304114646S的专利中公开了背部姿态矫正等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矫正脊椎的作用,但使用者腋下普遍存在被弹性物压迫的不适感,所以很难进行长期佩戴。
[0004]公开号为CN103300620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驼背座椅,其特征在于上半腿和下半腿可以在接近竖直方向上相互平移,坐姿感测单元位于椅背上,用于感测人对所述椅背的压力,锁紧装置用于锁紧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缩紧装置与坐姿感测单元连接,当坐姿不端正时,会发出提醒。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在实际使用中,长时间坐在椅子上的人需要或者是不自觉的会活动身体,此时也容易出现桌腿的失衡,给正常使用带来不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5]公开号为CN111514529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骨科医疗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靠板、把手、四个压力传感器,靠板为使用者背部提供支撑,两个把手供使用者握持,四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监测头部、肩部和臀部是否压紧靠板。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①
使用者只能站立进行操作,驼背患者本身由于脊椎存在非正常弯曲,使腰椎支撑身体的能力降低,长时间的站立姿态会使患者在矫正过程中疲乏不堪;
②
让位槽可在滑杆上滑动并且靠板也可相对于滑杆进行翻转,这就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对靠板的压力中心必须在滑杆上,操作难度过高,否则靠板会相对于滑杆滑动并向后翻转,使患者向后摔倒,造成人身伤害;
③
人的脊柱是存在正常生理弯曲的,而靠板是平面结构,患者将背部长时间贴合于靠板上反而使脊柱得不到正确的矫正,甚至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④
四个压力触点的位置是固定的,而患者身高体型各不相同,体型较小的青少年无法同时触发四个压力触点,从而使矫正装置存在较大的受众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采用双平行形四边形结构进行摆转动作,并采用蜗杆齿条传动实现电推杆组的上下移动和定位,运动可靠,定位准确。
[0007]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以下称建模机构,
包括压板、电推杆组、摆转架、第一蜗轮杆、第一摆杆、第一滑台、第一蜗杆、第三电机、第一支架、第二蜗杆、第一同步带、第四电机、第二蜗轮杆、第二摆杆、第二滑台、第三蜗杆、第五电机、第二支架、第四蜗杆、第二同步带、第六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分别安装于矫正架机构左右两侧并可上下滑动,摆转架和压板实现电推杆组的夹紧,第一蜗轮杆、第一摆杆、第二蜗轮杆、第二摆杆参与构成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可实现电推杆组的摆转,第三电机和第五电机可通过第一蜗杆和第三蜗杆驱动电推杆组的摆转,第二蜗杆和第四蜗杆分别与两个斜齿条构成蜗杆齿条传动,第四电机可通过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二蜗杆转动,第六电机可通过第二同步带驱动第四蜗杆转动,从而第四电机和第六电机可实现建模机构在矫正架机构上的上下滑动和定位。
[0008]作为优选,第一滑台通过两个滑块安装于矫正架机构左侧纵向设置的一个导轨上,从而第一滑台可在矫正架机构左侧上下滑动,第一支架紧固安装于第一滑台上,第二蜗杆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架里侧,第二蜗杆与矫正架机构左侧纵向设置的一个斜齿条啮合构成具有自锁性能的蜗杆齿条传动,第四电机集成有编码器并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支架外侧,第四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第二蜗杆之间安装有第一同步带,从而第四电机可通过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二蜗杆的转动,实现第一滑台的移动和定位;矫正架机构右侧第二滑台、第二支架、第四蜗杆、第二同步带、第六电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技术原理与上述矫正架机构左侧对应的各部件相同。
[0009]作为优选,摆转架上横向设置有电推杆组,电推杆组由36个电推杆横向并排设置,并由压板压紧固定;第一摆杆和第一蜗轮杆上端均与摆转架左端转动连接,第一摆杆和第一蜗轮杆下端均与第一滑台转动连接,从而摆转架、第一摆杆、第一蜗轮杆和第一滑台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蜗轮杆下端为不完全蜗轮结构,第一蜗杆转动安装于第一滑台外侧,并与第一蜗轮杆下端的蜗轮结构啮合构成蜗轮蜗杆传动,第三电机集成有编码器并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滑台外侧,第三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蜗杆连接,从而第三电机可通过第一蜗杆驱动第一蜗轮杆的摆转;第二摆杆和第二蜗轮杆上端均与摆转架右端转动连接,第二摆杆和第二蜗轮杆下端均与第二滑台转动连接,从而摆转架、第二摆杆、第二蜗轮杆和第二滑台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二蜗轮杆下端为不完全蜗轮结构,第三蜗杆转动安装于第二滑台外侧,并与第二蜗轮杆下端的蜗轮结构啮合构成蜗轮蜗杆传动,第五电机集成有编码器并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二滑台外侧,第五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蜗杆连接,从而第五电机可通过第三蜗杆驱动第二蜗轮杆的摆转。
[0010]对患者脊柱进行数据采集和矫正过程中,建模机构位于矫正架机构上方,第三电机和第五电机同时分别驱动第一蜗杆和第三蜗杆正向转动,使第一蜗轮杆和第二蜗轮杆同时向上转动,摆转架在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作用下向上摆转直至到达矫正架机构正上方。
[0011]对矫正架机构进行建模时:第三电机和第五电机同时分别驱动第一蜗杆和第三蜗杆反向转动,使第一蜗轮杆和第二蜗轮杆同时向下转动,摆转架在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作用下向下摆转到预定位置,并在矫正架机构上建立患者修正后的脊柱三维模型,从而对患者脊柱进行矫正治疗。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①
建模机构可按照电脑修正的患者背部模型在点阵结构上建模,建模机构不工作时停置于矫正架机构上方,从而让开点阵结构的工作区域,建模机构结
构紧凑,易于收纳;
②
建模机构的上下运动由蜗杆齿条结构进行传动,蜗杆齿条结构具有传动比大、传动稳定和位置自锁的特点,不仅结构紧凑还能使建模机构在任意位置悬停,不会自发向下溜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端局部剖视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5为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以下称建模机构(4),包括压板(401)、电推杆组(402)、摆转架(403)、第一蜗轮杆(404)、第一摆杆(405)、第一滑台(406)、第一蜗杆(407)、第三电机(408)、第一支架(409)、第二蜗杆(410)、第一同步带(411)、第四电机(412)、第二蜗轮杆(413)、第二摆杆(414)、第二滑台(415)、第三蜗杆(416)、第五电机(417)、第二支架(418)、第四蜗杆(419)、第二同步带(420)、第六电机(421),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台(406)和第二滑台(415)分别安装于矫正架机构(3)左右两侧并可上下滑动,摆转架(403)和压板(401)实现电推杆组(402)的夹紧,第一蜗轮杆(404)、第一摆杆(405)、第二蜗轮杆(413)、第二摆杆(414)参与构成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可实现电推杆组(402)的摆转,第三电机(408)和第五电机(417)可通过第一蜗杆(407)和第三蜗杆(416)驱动电推杆组(402)的摆转,第二蜗杆(410)和第四蜗杆(419)分别与两个斜齿条构成蜗杆齿条传动,第四电机(412)可通过第一同步带(411)驱动第二蜗杆(410)转动,第六电机(421)可通过第二同步带(420)驱动第四蜗杆(419)转动,从而第四电机(412)和第六电机(421)可实现建模机构(4)在矫正架机构(3)上的上下滑动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备的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台(406)通过两个滑块安装于矫正架机构(3)左侧纵向设置的一个导轨上,从而第一滑台(406)可在矫正架机构(3)左侧上下滑动,第一支架(409)紧固安装于第一滑台(406)上,第二蜗杆(410)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架(409)里侧,第二蜗杆(410)与矫正架机构(3)左侧纵向设置的一个斜齿条啮合构成具有自锁性能的蜗杆齿条传动,第四电机(412)集成有编码器并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第一支架(409)外侧,第四电机(412)输出轴上设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第二蜗杆(410)之间安装有第一同步带(411),从而第四电机(412)可通过第一同步带(411)驱动第二蜗杆(410)的转动,实现第一滑台(406)的移动和定位;矫正架机构(3)右侧第二滑台(415)、第二支架(418)、第四蜗杆(419)、第二同步带(420)、第六电机(421)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技术原理与上述矫正架机构(3)左侧对应的各部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矫正治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心,
申请(专利权)人:王同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