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60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锻造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包括主机架、升降油缸、锻造上模、锻造下模,所述升降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上,所述锻造上模与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锻造下模设置在所述锻造上模下方;所述锻造上模包括:安装座、缓冲连接件、锤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锤头与所述缓冲连接件另一端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锻造过程中冲击载荷不稳定的问题。荷不稳定的问题。荷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由锻造与冲压两大组成,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自由锻锻造圆钢不能有效控制外径尺寸,成型不美观,质量也不稳定,锻造时过度消耗了人力物力,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锻造效果,虽然也有自动化的锻压机,但是现有的锻压机锻压时锻压锤头承受了很大的冲击载荷,对锻压锤头本身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伤,造成维修成本非常高以及锻压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锻压过程中,待锻压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但是形变的控制较差,难以实现质量均匀的锻压效果,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高效稳定的圆钢锻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锻造过程中冲击载荷不稳定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包括:
[0007]主机架;
[0008]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上;
[0009]锻造上模,所述锻造上模与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
[0010]锻造下模,所述锻造下模设置在所述锻造上模下方;
[0011]所述锻造上模包括:
[0012]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
[0013]缓冲连接件,所述缓冲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0014]锤头,所述锤头与所述缓冲连接件另一端连接。
[0015]所述缓冲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锤头四角侧,所述缓冲连接件包括:
[0016]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
[0017]套筒,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锤头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经过所述套筒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套筒内;
[0018]碟簧,若干个碟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碟簧提供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弹力。
[0019]还包括:
[0020]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所述连接杆远离铰接端的一侧,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筒直径,所述限位盘直径大于所述碟簧的内径,所述碟簧设置在所述限位盘与所述套筒的顶端之间。
[0021]所述碟簧包括:
[0022]簧片,所述簧片上具有通孔,所述簧片为凹球面,凹球面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簧片为一组,若干组相对设置在所述簧片沿所述通孔轴线依次设置。
[0023]所述锤头沿圆钢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座的宽度。
[0024]所述锻造下模和所述锤头上均具有半圆形凹槽。
[0025]还包括:
[0026]夹持卡爪,所述夹持卡爪设置在所述锻造下模的一侧,用于夹持圆钢。
[0027]还包括:
[0028]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卡爪连接,用于驱动夹持卡爪围绕着圆钢轴芯旋转。
[002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在主机架上通过升降油缸带动锻造上模与在锻造上模下方的锻造下模周期性的实现锤击,对已经加热的钢锭进行锻造,并且对锻造上模进行改进,锻造上模分为了安装座、缓冲连接件、锤头三部分,安装座与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锤头则是与锻造下模合模起到锻造功能,锤头借助缓冲连接件与安装座连接,缓冲连接件在四周围连接;
[0031]实际工作过程中,面对已经加热的钢锭,为了将其锻造成形状与内部组织均质稳定的圆钢,需要对钢锭圆周方向以及长度方向进行连续的锻造,由于锻造产生的表面形状在锻造过程中会不断变化,锤头与钢锭锻造面的接触往往会出现倾角,因此,当升降油缸每次将锤头从上端向下冲击锻压时,升降油缸往往会由于锤头与锻造件接触面的倾角产生一定的冲击,这对于升降油缸而言是非常大的损伤冲击,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安装座与锤头之间的缓冲连接件能够很好的吸收冲击,当接触冲击还没有传递到升降油缸时,就可以通过缓冲连接件将冲击平衡掉,使锤头与钢锭之间的接触面补偿倾角,从而实现锤头与钢锭之间锻造冲击的完整贴合,这一方面吸收了巨大的冲击载荷,另外一方面,锤头与钢锭完整的结合,也进一步提升了圆钢锻造的质量;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锁链式的将锤头与安装座进行分体式安装连接的方式,但是,在面对冲击载荷的时,虽然角度很小,但是锁链很难承受住锤头强大的惯性冲击,往往会导致锁链断裂,并且当锤头失去平衡,对升降油缸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漏油漏液,精度降低,此外,锻造件也会由于事故损伤造成损失,相应的也会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本专利技术中则可以通过缓冲连接件的使用,不是硬性的去控制锤头而是吸收冲击载荷,从而解决锻造过程中冲击载荷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锻造上模与圆钢夹角示意图;
[0038]图中:1、主机架,2、升降油缸,3、锻造上模,4、锻造下模,5、安装座,6、缓冲连接件,7、锤头,8、连接杆,9、套筒,10、碟簧,11、限位盘,12、簧片,13、通孔,14、半圆形凹槽,15、夹持卡爪,16、旋转电机,17、钢锭。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包括:
[0041]主机架1;
[0042]升降油缸2,所述升降油缸2设置在所述主机架1上;
[0043]锻造上模3,所述锻造上模3与所述升降油缸2的输出端连接;
[0044]锻造下模4,所述锻造下模4设置在所述锻造上模3下方;
[0045]所述锻造上模3包括:
[0046]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与所述升降油缸2的输出端连接;
[0047]缓冲连接件6,所述缓冲连接件6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连接;
[0048]锤头7,所述锤头7与所述缓冲连接件6另一端连接。
[0049]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在主机架1上通过升降油缸2带动锻造上模3与在锻造上模3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1);升降油缸(2),所述升降油缸(2)设置在所述主机架(1)上;锻造上模(3),所述锻造上模(3)与所述升降油缸(2)的输出端连接;锻造下模(4),所述锻造下模(4)设置在所述锻造上模(3)下方;所述锻造上模(3)包括: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与所述升降油缸(2)的输出端连接;缓冲连接件(6),所述缓冲连接件(6)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连接;锤头(7),所述锤头(7)与所述缓冲连接件(6)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锤头(7)四角侧,所述缓冲连接件(6)包括: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铰接;套筒(9),所述套筒(9)一端与所述锤头(7)铰接,所述连接杆(8)另一端经过所述套筒(9)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套筒(9)内;碟簧(10),若干个碟簧(10)设置在所述套筒(9)内,所述碟簧(10)提供所述连接杆(8)与所述套筒(9)之间的弹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钢均质高稳定性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盘(11),所述限位盘(11)与所述连接杆(8)远离铰接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臣张海永岳振波张建军张伟高连永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盛通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