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60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噻虫嗪微胶囊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农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农药可以防治虫害及植物病害,控制鼠类泛滥,抑制杂草繁衍,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几十年世界人口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农药为保证人类的食品供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据统计,在施用的农药中,只有10%

20%到达植物表面,而直接到达为害生物起到实质作用的甚少,大量农药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中大气、土壤、湖泊、河流等造成了污染;另外,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更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它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威胁,近年来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提出了精准化施药、对靶施药以及发展了静电喷雾技术,使喷施的农药精确地附着在靶标上,减少其在环境中的释放;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改进制剂,提高药效,压缩制剂中对环境有危害的有机物,液体农药水基化,固体农药丸粒化;开发缓释技术等,使一次施药对作物的保护期限更长,减少施药次数。
[0003]种子包衣技术是一种成本较低的精准施药技术。它使农药附着在植物种子上,可有效抑制和防治种子内部及外部病菌,保护种子及幼苗免受土壤中害虫及病菌的侵害,控制田间杂草,调节作物生长。由于种子包衣技术是隐蔽施药,且具有高度的靶标性,大大减少了用药量,从而减少农药对大气、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沟施相比,种子处理用药不及它的15%;与叶面喷施相比,种子处理用药不及它的1%。种子包衣后既可以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还具有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种子抗逆性等多种效能。另外,从种子包衣到采摘,它间隔期长,农药可以在植物体内或环境中被降解,可以减少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因此,种子包衣技术是一项有待深入研究和推广的技术。
[0004]从作物本身来讲,大部分有效成分做种子处理,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植物药害,这就限制了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种子的用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有效成分用于种子处理,最好要减少药害并能长期控制害虫,缓释制剂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缓释剂是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目前已有物理型和化学型缓释剂两大类别,微胶囊缓释制剂不仅可以减少药害,还能延长持效期,可达到更好的应用安全性和较低应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噻虫嗪微胶囊5

50%,木质素磺酸钠1

10%、苯乙烯马来酸酐缩聚物1

10%、农乳1601#1

10%、聚乙烯醇1

8%、黄原胶1

5%、有机硅1

5%、乙二醇1

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07]优选的,噻虫嗪微胶囊10

40%,木质素磺酸钠1

8%、苯乙烯马来酸酐缩聚物1

8%、农乳1601#1

8%、聚乙烯醇1

5%、黄原胶1

5%、有机硅1

4%、乙二醇1

4%、去离子水补足100%。
[0008]所述噻虫嗪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取噻虫嗪原药,聚合物壁材,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有机相;水中添加乳化剂聚乙烯醇形成水相;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用剪切机高速搅拌混合,然后在室温下电磁搅拌直至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即得。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合物壁材为羧甲基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或丁基纤维素。
[0010]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壁材为羧甲基纤维素。
[0011]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用于防治玉米害虫的用途。
[0012]优选的,所述的害虫为蚜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较小,粒径范围在0.5

3μm;包覆率最高,包覆率为96.28%;
[0015]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蚜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且持效期较长,并且对玉米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图1噻虫嗪微胶囊显微镜照片(400倍,囊壁材料羧甲基纤维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1:噻虫嗪微胶囊剂的制备
[0019]制备方法:胶囊通过水包油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取1g噻虫嗪原药,4.5g聚合物壁材(羧甲基纤维素或乙基纤维素或丁基纤维素),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有机相;水中添加乳化剂聚乙烯醇形成0.5%聚乙烯醇水相400ml。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用剪切机高速搅拌混合4min,然后在室温下电磁搅拌直至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即得。
[0020]实施例2:微胶囊粒径测定及粒径分布
[0021]测试方法:微胶囊制剂用蒸馏水清洗,浓缩2倍,分散到载玻片上,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制剂用蒸馏水稀释,用激光粒径仪测定微胶囊制剂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0022]测试结果:由激光粒径仪测得数据可知,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壁材对微囊的粒径影响较大。以丁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得的微胶囊粒径较大,粒径范围在1

12μm,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较小,粒径范围在0.5

3μm。由表1对比各种壁材的微胶囊平均粒径,可以看出丁基纤维素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最大,羧甲基纤维素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最小,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两种壁材的微胶囊粒径差距不大。
[0023]微囊粒子形态外观如图1显示,噻虫嗪微囊为分散性好、大小均匀规则球形。
[0024]表1不同囊壁材料的微胶囊粒径大小
[0025]囊壁材料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平均粒径μm1.441.835.94
[0026]实施例3:微胶囊的包覆率
[0027]测定方法:称取噻虫嗪微囊0.5g,加入甲醇溶解并超声分散后定容,经0.45μm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0028]测定结果: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壁材对噻虫嗪的包覆率有一定影响。由表2可知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制的的微胶囊包覆率最高,囊壁材料为乙基纤维素或丁基纤维素的微胶囊包覆率接近。
[0029]表2不同囊壁材料的包覆率
[0030]囊壁材料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包覆率%96.2890.1589.30
[0031]实施例4: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
[0032]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成分,噻虫嗪微胶囊5

50%,木质素磺酸钠1

10%、苯乙烯马来酸酐缩聚物1

10%、农乳1601#1

10%、聚乙烯醇1

8%、黄原胶1

5%、有机硅1

5%、乙二醇1

5%、去离子水补足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噻虫嗪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取噻虫嗪原药,聚合物壁材,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有机相;水中添加乳化剂聚乙烯醇形成水相;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用剪切机高速搅拌混合,然后在室温下电磁搅拌直至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噻虫嗪微囊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壁材为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首伟张飞陈亚非
申请(专利权)人:孟州市华丰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