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效防治伏蚜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80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夏季黄色型瓜蚜,即伏蚜的杀虫剂复配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I和活性成分II,其中活性成分I选自吡虫啉,活性成分II选自阿维菌素,两种有效组分重量比为70~1:1~50。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分合理,对蔬菜花卉上伏蚜的化学防治具有显著增效作用,与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较为显著,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延缓伏蚜对多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有助于伏蚜的抗药性治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效防治伏蚜的杀虫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伏蚜的防治。

技术介绍

[0002]吡虫啉(Imidacloprid)是烟碱类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但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使得害虫对该药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的挑战。
[0003]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阿维菌素触杀、胃毒、渗透力强,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γ-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昆虫与螨类接触药剂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一天后死亡。
[0004]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药性害虫常见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达到高效防控伏蚜的目的,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复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I、II两种活性组分,组分I选自吡虫啉,组分II选自阿维菌素。
[0006]所述的以吡虫啉和阿维菌素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比为70~1:1~50。
[0007]所述的以吡虫啉和阿维菌素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的重量百分比为50~1:1~30。
[0008]所述的I、II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特征是所述的含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0009]所述的以吡虫啉和阿维菌素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两种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含量为70~1:1~50,优选50~1:1~30,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主要用于防治蚜虫尤其是夏季常发的伏蚜。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12]实施例一: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及其复配组合物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所用吡虫啉由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提供,阿维菌素由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虫啉、阿维菌素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0013]试验时分别将吡虫啉、阿维菌素及吡虫啉
·
阿维菌素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七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浸叶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培养皿中,然后接上供试成蚜,在25℃条件下饲养,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所用试虫数为2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48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
50
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2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死亡率(%)=校正死亡率(%)= 将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LC
50
。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吡虫啉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阿维菌素的毒力指数= 组合物的实际毒力指数= 组合物的理论毒力指数=吡虫啉的毒力指数
×
P
吡虫啉
+阿维菌素毒力指数
×
P
阿维菌素
(P
吡虫啉
为吡虫啉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P
阿维菌素
为阿维菌素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结果:表1 吡虫啉与阿维菌素不同配比对伏蚜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复配防治伏蚜的配比70:1至1:5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70:1至1:5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吡虫啉与阿维菌素配比在50:1至1: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当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的重量比为50: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14]应用实施例二: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及其复配防治伏蚜药效试验配方及制剂加工:吡虫啉50%、阿维菌素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5%、硅酮类化合物0.15%、十二烷基硫酸钠4%、聚乙烯醇0.3%、丙二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1%吡虫啉
·
阿维菌素悬浮剂。
[0015]本试验利用51%吡虫啉
·
阿维菌素悬浮剂防治黄瓜伏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照药剂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市购)和1.8%阿维菌素乳油(市购)。
[0016]本试验安排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竣铭诚采摘园,每小区标记10株,每株标记1片叶,施药前调查伏蚜虫口基数,药后2d、7d分别调查虫口基数,计算防治效果。
[0017]试验结果如下所示:表2 吡虫啉、阿维菌素及其复配防治伏蚜药效试验由表2可以看出,51%吡虫啉
·
阿维菌素悬浮剂三种使用浓度药后2d、7d对黄瓜上伏蚜
的防效均高于同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的防效,说明吡虫啉与阿维菌素复配后能有效防治伏蚜,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靶标作物无不良影响。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采用吡虫啉
·
阿维菌素复配组合物,与现有单一制剂相比,不仅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还对伏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降低伏蚜抗药性的产生,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增效伏蚜化学防治的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I和活性成分II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I选自吡虫啉,活性成分II选自阿维菌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II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70~1: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韶堃魏书军宫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