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文物保护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遗址或考古发掘现场脆弱土遗迹等土质文物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固保护方面,而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在土质文物加固方法研究的实验中不能直接以文物为研究的实验对象,因此常以模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质文物模拟样的加固研究来评价加固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0003]用于模拟样制备的土壤基本来源于自然界,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这些大小、形状、组成和性质不同的矿物质颗粒在土壤中配比千差万别。在自然状态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土粒,有的单个存在于土壤中,而大部分则相互粘结在一起组成复粒。土粒粒径大小的不同导致土壤的性质如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有明显差异,也对加固工艺具有明显影响。随着土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这些性质由不显著也会变得显著,并且由弱变强,但是对体现加固工艺的敏感性是由强变弱。土壤颗粒是很不均匀的,存在大小不同的颗粒,因此用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取自地下1~9米深处的原土除去杂质,破碎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土壤过筛后获得粒径在40~80目之间的土样颗粒,将土样颗粒干燥后平铺在纱网上,放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增加土壤的湿度,增加湿度后的土壤含水量为2.0~3.0%;步骤2,将具有湿度的土壤进行压缩后获得模拟样,所述模拟样的密度为1.1~1.3g/c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干燥后的土壤依次过两次筛子后获得目标目数范围内的土样颗粒,所述两次筛子的目数分别为粒径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取土深度为2~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土样颗粒的粒径为60~8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遗址或土质文物加固研究的模拟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最终土壤含水量为2.3~2.5%。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珍,胡道道,王筱宁,王天航,刘远晴,卫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