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28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创建模块和问题提出模块;所述任务创建模块用于由任务发起人创建安全质量管理任务,并发送通知信息至公告任务相关的项目成员;所述问题提出模块用于任务相关成员在问题管理界面选择对应的任务,在任务时限内提出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可关联模型文件中的模型单元,基于模型单元创建标签问题或基于模型视图创建视点问题;也可基于现场照片直接创建问题。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将参建各方连接起来,构建数字化业务流。构建数字化业务流。构建数字化业务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术语解释:BIM平台:是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数据架构为基础的项目协同工作与管理平台。
[0003]当前建筑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以Auto CAD为主体的、以工程图纸为核心的设计施工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度复杂化的建筑施工工程的要求,急需寻找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取得新的进展。BIM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0004]建筑业信息化乃至工程建设信息化,是在工程建设行业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可有效提高建设过程的效率和工程质量。BIM技术支持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并为工程各参建方提供各种决策基础数据。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三维模型将成为设计信息的主要载体,这对于以图纸、表格等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二维交付形式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以二维图纸信息为主的交付体系将逐渐过渡到以BIM模型为主,并关联生成其他相关设计交付物的交付体系和方式,最终实现产业链间数字化移交的根本目的。
[0005]实现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是三维设计技术能够支持工程建设行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基于三维设计的BIM协同管理平台推动三维设计技术由初级应用向全过程信息集成应用迈进。三维设计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技术,它需要人们重新关注团队在整个生命周期生成的数据,从根本上加强参建团队之间的协作,各方的步调应尽可能保持一致,BIM协同管理平台的研究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工程建设的相关参与方加快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
[0006]现有技术目前存在的缺陷在于:业主方围绕工程各阶段产生的各种业务问题,如开工前准备、物资招标、技术交底、施工现场进度、质量、安全、变更、验收等一系列事务需要各方快速协同处理。业主方同一时间内项目多、项目的阶段多、参与方多、人员多、协调事务多、来往文档多、接口多,目前缺少有效的协作手段,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员和文件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以往的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很难解决这一类型问题。
[0007]现有基于BIM的管理平台只针对单个总装模型,无法满足多类型任务的管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应用轻量化引擎与Web技术,自主研发基于三维设计的数字化全过程管控平台,是定位于业主(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围绕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产生的各种业务问题,与设计
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咨询机构、审图机构、设备商等各个项目参与方进行跨组织、跨地域进行工程建设业务沟通协商的专用系统。该平台支持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工程信息模型创建、管理和共享,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将参建各方连接起来,构建数字化业务流。
[0009]本专利技术将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分解成各项基建管控子任务,将各子任务与对应的工程信息模型进行关联,在各项子任务中,基于工程信息模型提出问题,整改处理问题,复验关闭问题,基于三维技术的数字化全过程管控平台,建设过程多参与方进行协同工作,建设管理模式向着共享、开放、统筹、协调的模式转变,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与安全管理目标,进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主要目的如下:1)各方可以快速实时沟通,及时发现业务问题、及时共享各类项目文件、实时通知各参与方、实时在线交流图纸、立即协调处置变更,从而减少各方之间信息滞后,沟通不畅的现象;2)各方可以在线远程处理现场问题、远程监控项目现场等,从而少跑路、降低沟通、差旅、人工等成本;3)业主和各配合方之间沟通协作事务实现扁平化,传统点对点事务处理变为并行协作,改变原来固化的工作顺序,很多工序可以前置并可提前做准备工作,从而调动各方快速高效地配合完成工作;4)最终辅助业主快速决策项目事务,帮助业主对项目各环节进行有效掌控,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质量安全把关、进度把控、分清责任。
[0010]其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创建模块和问题提出模块;所述任务创建模块用于由任务发起人创建安全质量管理任务,并发送通知信息至公告任务相关的项目成员;所述问题提出模块用于任务相关成员在问题管理界面选择对应的任务,在任务时限内提出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可关联模型文件中的模型单元,基于模型单元创建标签问题或基于模型视图创建视点问题;也可基于现场照片直接创建问题。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问题记录表模块,所述问题记录表模块用于生成各任务的问题记录表,对整个项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统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问题提出模块中问题的详情包含对应的安全质量标准、问题描述、问题整改期限以及问题跟踪的流程。
[0013]以及,根据以上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由任务发起人新建安全质量管理任务,设置任务的类型、名称及时间,发出通知公告、并负责更新任务的状态;任务发布后,相关项目成员可在此任务下新建问题,任务到期则关闭,无法新增问题;步骤S2:问题发起人选择任务,新建问题,填写问题详情,包括检查标准、检查部位、检查项、问题的优先级、问题的类型、问题的整改期限;步骤S3:问题流转,问题由发起人新建,责任人整改,监理复验,最终由发起人复核后完成闭环;
步骤S4:问题分析,从问题的状态、问题优先级以及问题的相关方三个方面对项目中安全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统计。
[0014]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对于未明确问题责任人的情况,则将问题暂存,由任务发起人确定问题责任人后将问题发布。
[0015]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的使用方法的步骤。
[0016]以及,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的使用方法的步骤。
[0017]本专利技术及其优选方案首先将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分解成各项基建管控子任务,基于各子任务创建各类工程问题;其次提出基于三维模型的问题流转程序。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将工程建设中开工前准备、物资招标、技术交底、施工现场进度、质量、安全、变更、验收等一系列事务都归集成为任务,工程各阶段产生的各种业务问题都在各子任务中创建,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问题容器,实现基于工程信息模型的可视化工程多方协同,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实现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等可视化管理,让建设工程的监督与管理更为高效和有针对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创建模块和问题提出模块;所述任务创建模块用于由任务发起人创建安全质量管理任务,并发送通知信息至公告任务相关的项目成员;所述问题提出模块用于任务相关成员在问题管理界面选择对应的任务,在任务时限内提出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可关联模型文件中的模型单元,基于模型单元创建标签问题或基于模型视图创建视点问题;也可基于现场照片直接创建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问题记录表模块,所述问题记录表模块用于生成各任务的问题记录表,对整个项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统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提出模块中问题的详情包含对应的安全质量标准、问题描述、问题整改期限以及问题跟踪的流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子任务模型的BIM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由任务发起人新建安全质量管理任务,设置任务的类型、名称及时间,发出通知公告、并负责更新任务的状态;任务发布后,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张成炜李扬森林少远尹元江能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