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293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3)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然后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之后移入水浴锅中,搅拌加热反应1~2h后得到黑色颗粒;(4):反应结束后,去掉上层清液,取出黑色颗粒,用去离子水对其冲洗,烘干后得到纳米CuO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利用MOF特殊介孔结构原位合成纳米CuO复合材料;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避免煅烧,能够制备形貌均一、粒径小,分散性良好的纳米CuO复合材料,解决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在一定环境下(特定的溶剂、压力、温度、酸度等)通过配位键及其它弱的作用方式形成的具有高度规整的网状结构的新型多孔配位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常用作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前驱体,用于储能,光电催化以及高氯酸铵的催化等领域。
[0003]金属氧化物CuO是一种反磁性p型半导体,能带隙约为1.5eV,具有优良的光电效应和催化效应,是一类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由于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而引起巨大的关注。CuO的催化性质不仅由于其内部化学性质,还与其形态结构有着显著影响。传统的制备CuO工艺复杂,药剂粒径较大,均一性差等限制其在催化领域的功能,当粒径过小时,纳米颗粒会产生团聚现在,造成催化性能的降低,为此需要探究纳米CuO颗粒制备的新方法。
[0004]“袁斌霞,夏阳春,刘晓波,刘建峰,李敏,朱群志.一种室温合成CuO纳米晶的方法[P].上海:CN108128795A,2018

06

08.”利用简单工艺的方法,用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在室温合成CuO纳米晶。但是其需要在反应完后在室温下静置56h以上,工艺周期较长,合成的CuO纳米晶易团聚形成大面积结晶形状,并且形状不均一。
[0005]“Guo,Zhiliang,Qingchun Zhang,Huiyu Liu,Hewen Zhang,Jinhao Zhang,JinZuo,Bo Jin,and Rufang Peng."A Nove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Precursor Strategy to Fabricate Sub

Micron Cuo Microspheres for Catalytic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6(2021).”利用Cu的MOFs在气体冲击室中(AFI)进行粉碎处理,最后在400℃下进行4h煅烧制得亚微米CuO微球。此方法需要将Cu的MOFs进行高温煅烧来获得CuO颗粒,得到的微球直径大概为1μm,粒径过大,导致催化性能不如纳米级别CuO颗粒,并且不能利用MOF上所携带的有利于催化性能的基团,造成结构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纳米CuO复合材料的方法不仅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避免煅烧,能够制备形貌均一、粒径小,分散性良好的纳米CuO复合材料,而且能够很好解决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
[0007]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0009]步骤(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0010]步骤(3):将步骤(1)的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加入到步骤(2)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然后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之后将其移入水浴锅中,搅拌加热反应1~2h后得到黑色颗粒;
[0011]步骤(4):反应结束后,去掉上层清液,取出黑色颗粒,用去离子水对其冲洗,最后烘干后得到纳米CuO复合材料。
[0012]进一步的,步骤(1)的“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体为:使用醋酸铜和均苯三甲酸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0013]进一步的,步骤(2)中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0.2mol/L。
[0014]进一步的,步骤(3)中具体步骤包括:将80~100mg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40~6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和进行5~10min超声分散,之后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0.8~1.0gβ

环糊精,之后在80~90℃水浴锅中搅拌反应1~2h。
[0015]进一步的,步骤(4)中烘干具体为:粉末在65~80℃条件下干燥。
[0016]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
[0017]一种上述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的用途,用于催化。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的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通过配位键将铜连接在固定位置,形成铜有序分布在MOF结构上,并且利用MOF的特殊介孔结构,使得CuO的生长环境受到限制,从而限制晶粒生长的粒径,为形成均匀分布粒径小的纳米CuO复合材料提供很好的有利条件,而且能够很好的避免纳米颗粒团聚的问题。
[0020](2)本专利技术反应原料常见,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产物颗粒形貌均一,分散性良好,具有较大表面积,这对于催化性能有着显著性提高。
[0021](3)本专利技术的纳米CuO复合材料的制备在85℃左右温度下进行,与传统利用MOF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制备纳米CuO复合材料不同,本反应避免高温煅烧,使得过程安全简便,并且MOF不会因高温而碳化形成碳骨架,原有基团还能保存,为以后研究含能基团对于催化性能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23]步骤1:使用醋酸铜和均苯三甲酸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

1),以下简称MOF。
[0024]步骤2:称取氢氧化钠溶于去离子水,获得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MOF分解,浓度过低不能够形成纳米CuO复合材料)。
[0025]步骤3:将步骤1中MOF加入步骤2中氢氧化钠溶液,超声使MOF分散均匀,然后进行搅拌反应,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β

环糊精,之后将其移入水浴锅中,搅拌加热反应1~2h后得到黑色颗粒。
[0026]步骤4:反应结束后,去掉上层清液,取出黑色颗粒,用去离子水对其冲洗,最后烘干后得到纳米CuO复合材料。
[0027]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0.2mol/L。
[0028]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具体步骤包括,将80~100mgMOF与40~6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和进行5~10min超声分散,之后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0.8~1.0gβ

环糊精,之后在80~90℃水浴锅中搅拌反应1~2h。
[0029]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使用水洗涤三次,将得到粉末在65~80℃条件下干燥,得到纳米CuO复合材料。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Cu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步骤(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步骤(3):将步骤(1)的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加入到步骤(2)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然后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之后移入水浴锅中,搅拌加热反应1~2h后得到黑色颗粒;步骤(4):反应结束后,去掉上层清液,取出黑色颗粒,用去离子水对其冲洗,最后烘干后得到纳米CuO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体为:使用醋酸铜和均苯三甲酸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配制的氢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迎华陈德洋沈云王成爱王悦听张泽华程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