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管组及其组成的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83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管组及其组成的净水设备,所述虹吸管组件包括虹吸管和负压调节设备,虹吸管为“n”形管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管组及其组成的净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虹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管组及其组成的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设备中,产水时主要利用真空虹吸效应将过滤后的净水(产水)抽吸出,如果运行过程中,若膜腔内部出现空气时,此时虹吸效应将被破坏,而虹吸效应破坏后,由于虹吸管的出水端由于连通有下游设备,导致虹吸管的出水端会由下游设备进行液封(从而使得膜腔内的空气会一直停留在虹吸管的上端无法排除),再随着膜腔内的净水不断增多,而不断压缩虹吸管内的空气,因此会出现膜腔内部压强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膜丝内外压差显著减小,并最终导致净水的产水流量减小,同时虹吸效应无法自行恢复,只有在净水的液位高度达到虹吸管的上端时依靠重力向下排出,此时模腔内的压强也不会形成负压,即即使虹吸管内有净水排出后,模腔的内外压差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对虹吸管内空气进行及时排空的虹吸管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虹吸管组,包括虹吸管和负压调节设备,所述虹吸管为“n”形管或
“┌”
形管,且其一端为进水端,其另一端为出水端,且其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所述虹吸管的上端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接口,所述负压调节设备的下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负压调节设备置于所述虹吸管的上方,所述负压调节设备的进气口与所述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负压调节设备用以对所述虹吸管内的空气进行排空。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在虹吸管的顶部存在空气聚集时(此时虹吸效应消失)可通过负压调节设备进行排空,以及时将虹吸管顶部聚集的空气及时排除,并在虹吸管内液位充满虹吸管内顶部时,使得虹吸管的虹吸效应能自行恢复。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调节设备包括排空管、第一电控阀、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排空管竖向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控阀设置在所述排空管上,所述传感器的感应部位于所述虹吸管的上端内部,其用以感应所述虹吸管内的液位是否达到所述虹吸管内顶部,所述传感器和第一电控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如此在传感器感应到虹吸管内顶部存在空气聚集时(此时虹吸效应消失),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从而使得虹吸管内的聚集的空气能随着虹吸管内的液位不断上升而排空,待传感器感应到虹吸管内顶部充满液体时,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器第一电控阀关闭,从而使得虹吸管的虹吸效应恢复。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空管包括立管和横管,所述立管竖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横管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立管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连,接并与所述立管内部连通,所述传感器通过柔性塞子可拆卸的密封安装在所述立管的上端,且所述传感
器的感应部经所述立管伸入到所述虹吸管上端内部,所述第一电控阀安装在所述横管上。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同时可便捷的对传感器进行维护。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控阀为电磁阀。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操控方便。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调节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立管、横管、电磁阀和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立管的下端和所述横管远离所述立管的一端均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利用壳体对来对传感器和第一电控阀进行防水保护。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管与所述接口的连通处设有手动阀。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系统进行维护时,将手动阀关闭。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产水效率高,同时可在虹吸效应消失后待水位达到要求会自行恢复虹吸效应,且在虹吸效应消失后净水的产水效率受影响小的净水设备。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净水设备,包括膜池、膜过滤装置和如上所述虹吸管组,所述膜过滤装置置于所述膜池内,且所述膜过滤装置的上端具有产水出口,且所述膜过滤装置的产水出口与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连通,且所述虹吸管的上端介于所述膜过滤装置的产水出口与膜池的上端之间,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与下游设备连通。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在虹吸管恢复虹吸效应后,由于虹吸效应使得膜过滤装置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增大膜过滤装置的模腔内外的压差,从而使得净水产水的速率提高,另外在虹吸管的虹吸效应消失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模腔内的液位逐渐增高,则模腔内部压强始终通过排空管与大气压连通,此时模腔内外压差相对恒定,且随着模腔内液位升高,其内部的空气逐渐经排空管排出,并最终可实现空气的排净,并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并实现虹吸效应的恢复。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虹吸管组置于所述膜池内,且所述虹吸管的出口端经所述膜池底壁穿出至所述膜池外。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占用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虹吸管组的结构简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净水设备的结构简图。
[0023]图中:1虹吸管组、11虹吸管、111接口、12负压调节设备、121排空管、1211立管、1212横管、122第一电控阀、123传感器、124控制器、125壳体、13手动阀、2膜池、3膜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吸管组,包括虹吸管11和负压调节设备12,所述虹吸管11为“n”形管或
“┌”
形管,且其一端为进水端,其另一端为出水端,且其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所述虹吸管11的上端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接口111,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的下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置于所述虹吸管11的上方,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的进气口与所述接口111连接并连通,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用以对所述虹吸管11内的空气进行排空,如此在虹吸管的顶部存在空气聚集时(此时虹吸效应消失)可通过负压调节设备进行排空,以及时将虹吸管顶部聚集的空气及时排除,并在虹吸管内液位充满虹吸管内顶部时,使得虹吸管的虹吸效应能自行恢复。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包括排空管121、第一电控阀122、传感器123和控制器124,所述排空管121竖向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接口111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控阀122设置在所述排空管121上,所述传感器123的感应部位于所述虹吸管11的上端内部,其用以感应所述虹吸管11内的液位是否达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11)和负压调节设备(12),所述虹吸管(11)为“n”形管或
“┌”
形管;且其一端为进水端,其另一端为出水端,且其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其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所述虹吸管(11)的上端设有一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接口(111),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的下端具有进气口,且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置于所述虹吸管(11)的上方,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的进气口与所述接口(111)连接并连通,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用以对所述虹吸管(11)内的空气进行排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虹吸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设备(12)包括排空管(121)、第一电控阀(122)、传感器(123)和控制器(124),所述排空管(121)竖向设置,且其下端与所述接口(111)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控阀(122)设置在所述排空管(121)上,所述传感器(123)的感应部位于所述虹吸管(11)的上端内部,其用以感应所述虹吸管(11)内的液位是否达到所述虹吸管(11)内顶部,所述传感器(123)和第一电控阀(122)均与所述控制器(124)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虹吸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管(121)包括立管(1211)和横管(1212),所述立管(1211)竖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接口(111)连通,所述横管(1212)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立管(1211)长度方向对应的中部连,接并与所述立管(1211)内部连通,所述传感器(123)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志房海勇华建东李铭海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河润尚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