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279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钢筋笼进行分幅,分为包含管线区域的异形幅钢筋笼和转角幅钢筋笼,将异形幅钢筋笼的纵筋和水平分布筋于管线干涉处进行截断形成凹槽;利用成槽机对管线两侧进行导槽施工,然后利用气举反循环钻机进行管线下部土体成槽,清孔;钢筋笼下放;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土体开挖,剔凿异形钢筋笼凹槽部位的混凝土,续接管线顶、底部的竖向钢筋,并沿着管线的周向增设箍筋,箍筋与竖向钢筋焊接,并在管线顶部增设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与竖向钢筋焊接。本申请可不对穿越地连墙的管线进行改移,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连墙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应用较多的围护结构,因其具有刚度大、防水性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施工中。
[0003]目前,城市主城区的深基坑工程,尤其是地铁深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交通道行压力大,管线切改手续繁琐,工期长,任务重。交通道行和管线切改是基坑围护结构施工的前置条件,这些前置工作往往持续的周期很长,尤其是管线切改,涉及自来水、污水、电力、燃气、通讯等,切改费用高、手续繁琐、周期长。
[0004]在城市中,施工地铁基坑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地下管线,有些管线障碍物短时间内无法改移或者受重点保护,在此种情况下常规方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时,存在以下问题:(1)普通成槽机无法成槽;(2)管线切改手续繁琐、费用高;(3)施工周期长,严重制约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可不对穿越地连墙的管线进行改移,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的优点。
[0006]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管线穿越地连墙时,目前采用管线改移的方式,管线切改手续繁琐,费用高,施工周期长。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管线保护对影响地连墙施工的管线进行探挖,并对管线进行保护;步骤2:钢筋优化设计对钢筋笼进行分幅,分为包含管线区域的异形幅钢筋笼和转角幅钢筋笼,将异形幅钢筋笼的纵筋和水平分布筋于管线干涉处进行截断形成用于容纳管线的凹槽;步骤3:成槽首先利用成槽机对管线两侧进行导槽施工,施工深度深于地连墙设计深度,在导槽施工完成后,利用气举反循环钻机进行管线下部土体成槽,然后对剩余部位土体进行成槽,清孔;步骤4:钢筋笼下放吊装异形幅钢筋笼,沿着管线一侧下放异形幅钢筋笼,待异形幅钢筋笼笼头标高低于管线标高时,临时固定异形幅钢筋笼,转换吊点,然后进行异形幅钢筋笼平移,平移至凹槽正对管线时,停止平移,提升异形幅钢筋笼,直到异形幅钢筋笼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固
定异形幅钢筋笼;吊放转角幅钢筋笼并固定;步骤5:浇筑安装锁口管,进行二次清孔,浇筑混凝土;步骤6:补强待混凝土初凝后,达到设计强度,进行土体开挖,剔凿异形钢筋笼凹槽部位的混凝土,续接管线顶、底部的竖向钢筋,并沿着管线的周向增设箍筋,箍筋与竖向钢筋焊接,并在管线顶部增设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与竖向钢筋焊接。
[0008]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1中管线保护具体包括采用钢筋混凝土对跨地连墙的管线进行包封处理;当管线直径小于15cm时,对管线进行外包钢管并在钢管内填充海绵,再进行钢筋混凝土包封处理。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2还包括异形幅钢筋笼内设置四道竖向桁架筋,四个吊筋,位于内侧的两道桁架筋的位置与内侧的两个吊筋的位置重合,外侧的两道桁架筋与外侧的两个吊筋的位置重合。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导槽的施工深度深于地连墙设计深度(2+h)m,h为管线外包封底埋深。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4具体的,连接在二号吊筋和三号吊筋的上吊环上,沿着管线一侧下放异形幅钢筋笼,待异形幅钢筋笼笼头标高低于管线底标高时,利用扁担插在二号吊筋和三号吊筋的下吊环上,扁担两侧架在导墙上;转换吊点,连接一号吊筋和二号吊筋的上吊环,轻微起吊钢筋笼,拆除扁担,将异形幅钢筋笼笼头提升至管线底标高,进行异形幅钢筋笼平移,平移至凹槽正对管线时停止,提升异形幅钢筋笼至设计标高。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提升异形幅钢筋笼至设计标高时,将吊点转换至一号吊筋和四号吊筋上,然后进行异形幅钢筋笼提升。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5中,按照既定顺序分节吊放拼装锁口管,垂直插入导槽内,并核实锁口管垂直度,然后利用碎石进行锁口管背后回填。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2中还包括明确锁口管、浇筑导管、管线、地连墙钢筋笼之间的位置关系,锁口管按照槽段划分分幅线置于两幅钢筋笼最外侧;浇筑导管避开钢筋笼的竖向钢架筋和管线。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6中,剔凿完成后,在管线包封外表面涂刷水泥渗透结晶。
[0016]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适用于一字幅地连墙穿越管线施工。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管线切改手续繁琐、周期长,本申请能够在管线未切改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地连墙施工,节省工期,在实际应用中至少节约5个月;2、地连墙浇筑完成后,对管线部位凹槽混凝土进行剔凿,涂刷水泥渗透结晶,补强地连墙钢筋,浇筑混凝土,能够确保地连墙整体受力,同时防止管线群包封渗漏水;
3、管线包封采用复合式,钢管与管线之间采用海绵填充,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剪切变形,吸收地连墙因基坑开挖向基坑内部位移,避免管线因地连墙墙顶位移而被拉断;4、地连墙穿越管线后,即实现了基坑围闭,管线可采用原位悬吊保护方案,避免了一期切改、二期切改和复位费用,至少节省费用200万元。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管线保护示意图;图2为管线与地连墙相对位置关系俯视图;图3为管线与地连墙钢筋相对位置关系俯视图;图4为地连墙钢筋笼优化设计示意图;图5为穿越管线障碍物成槽剖面图;图6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异形幅钢筋笼下放示意图;图8为异形幅钢筋笼安装就位示意图;图9为地连墙浇筑示意图;图10为地连墙浇筑完成剖视图;图11为异形幅钢筋笼补强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管线;2、钢筋混凝土;3、钢管;4、海绵;5、锁口管;6、导管;7、异形幅钢筋笼;8、转角幅钢筋笼;9、凹槽;10、竖向桁架筋;11、一号吊筋;12、二号吊筋;13、三号吊筋;14、四号吊筋;15、上吊环;16、下吊环;17、竖向钢筋;18、箍筋;19、水平分布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管线保护参照图1,人工进行影响地连墙施工的管线1探挖,并对管线1位置和标高进行精确定位,根据不同的管线1类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管线1进行保护。管线1的保护措施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2对跨地连墙的管线1进行包封处理;当管线1直径小于15cm时,对管线1进行外包钢管3并在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管线保护对影响地连墙施工的管线(1)进行探挖,并对管线(1)进行保护;步骤2:钢筋优化设计对钢筋笼进行分幅,分为包含管线(1)区域的异形幅钢筋笼(7)和转角幅钢筋笼(8),将异形幅钢筋笼(7)的纵筋和水平分布筋(19)于管线(1)干涉处进行截断形成用于容纳管线(1)的凹槽(9);步骤3:成槽首先利用成槽机对管线(1)两侧进行导槽施工,施工深度深于地连墙设计深度,在导槽施工完成后,利用气举反循环钻机进行管线(1)下部土体成槽,然后对剩余部位土体进行成槽,清孔;步骤4:钢筋笼下放吊装异形幅钢筋笼(7),沿着管线(1)一侧下放异形幅钢筋笼(7),待异形幅钢筋笼(7)笼头标高低于管线(1)标高时,临时固定异形幅钢筋笼(7),转换吊点,然后进行异形幅钢筋笼(7)平移,平移至凹槽(9)正对管线(1)时,停止平移,提升异形幅钢筋笼(7),直到异形幅钢筋笼(7)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固定异形幅钢筋笼(7);吊放转角幅钢筋笼(8)并固定;步骤5:浇筑安装锁口管(5),进行二次清孔,浇筑混凝土;步骤6:补强待混凝土初凝后,达到设计强度,进行土体开挖,剔凿异形钢筋笼凹槽(9)部位的混凝土,续接管线(1)顶、底部的竖向钢筋(17),并沿着管线(1)的周向增设箍筋(18),箍筋(18)与竖向钢筋(17)焊接,并在管线(1)顶部增设水平分布筋(19),水平分布筋(19)与竖向钢筋(17)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管线(1)保护具体包括采用钢筋混凝土(2)对跨地连墙的管线(1)进行包封处理;当管线(1)直径小于15cm时,对管线(1)进行外包钢管(3)并在钢管(3)内填充海绵(4),再进行钢筋混凝土(2)包封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还包括异形幅钢筋笼(7)内设置四道竖向桁架筋(10),四个吊筋,位于内侧的两道桁架筋的位置与内侧的两个吊筋的位置重合,外侧的两道桁架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恒周予启刘强王愿斌李立刚武西涛李德瑞何洋王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