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与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73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以及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属于轨道运输技术领域。该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包括:平行延伸的两条轨道主体以及一条底部主梁;底部主梁位于两条轨道主体的下方,用于支撑两条轨道主体;轨道主体上设有法线向上的轮踏面;轨道主体上还设有法线向外的转向面;轨道主体上还设有法线向内的导向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立柱将轨道主体架设在空中,实现独立路权,车辆在行驶时,不受其他人员、车辆的干扰。排除系统以外的不确定因素后,轨道车运行安全性大大提高,能够实现故障安全原则;轨道架空后,轨道系统不影响地面上的人员、车辆交通。通。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与轨道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运输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以及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

技术介绍

[0002]PRT交通系统即城市个人交通系统或者称之为智能轨道系统,多应用于医院物流、监狱巡检、工地运输、工厂物料转移、客货运输等领域。
[0003]在现有技术中,典型的智能轨道系统主要由轨道以及智能轨道车组成。轨道常带有分岔,可形成复杂路网,智能轨道车采用跨坐式车体形式,智能轨道车可在轨道上运行,以实现货运或客运。
[0004]在智能轨道系统中,智能轨道车可在轨道上自动运行,在一个轨道系统(由轨道形成的路网)中,可承载多辆独立运行的智能轨道车,智能轨道车之间可实现无碰撞的安全运行。目前,智能轨道系统所使用的轨道常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这样不仅增加了智能轨道系统的建设成本,还会增加轨道的铺设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轨道系统,通过对轨道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降低智能轨道系统的建设成本以及铺设难度;通过微型化车辆,增加业务运行灵活性、降低系统占地面积;通过智能化信号调度,实现微型车辆控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用于跨座式智能PRT轨道车的行走。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包括:
[0009]平行延伸的两条轨道主体,与所述轨道主体同向延伸的一条底部主梁;
[0010]所述底部主梁位于两条所述轨道主体的下方,用于支撑两条所述轨道主体;
[0011]所述轨道主体和所述底部主梁的横截面,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0012]所述轨道主体上设有一对法线向上的轮踏面,用于对轨道车的车轮提供向上的承载力;
[0013]所述轨道主体上还设有一对法线向外的转向面,其跨度大于一对所述轮踏面的宽度,用于对轨道车的转向轮提供横向的转向力;
[0014]所述轨道主体上还设有一对法线向内的导向面,其跨度小于一对所述导向面的宽度,用于对轨道车的导向轮提供横向的导向力。
[0015]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中,还包括:斜撑,设置于所述轨道主体与所述底部主梁之间,所述斜撑设置有两条、用于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两条底边,所述斜撑设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用于提供倾斜向上的支撑力;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主体之间,用于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顶边,所述横梁与所述斜撑设置在同一个竖
直平面内,所述横梁与两个所述斜撑同时固定连接,用于两个所述斜撑保持相对姿态的固定,所述斜撑与所述横梁形成三角架。
[0016]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中,两条所述轨道主体相交形成固定道岔;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所述轮踏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位于外侧的所述转向面连续,位于内侧的所述导向面断开,内侧断开的所述导向面通过弯轨对接。
[0017]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中,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其中一条位于轨道主干路上,用于跨座式智能轨道车的直接通过,其中另一条形成站台旁路,用于连通离线站台。
[0018]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中,还包括:信息接入点设备,沿所述轨道主体布设,用于与轨道车进行信息交互;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沿所述轨道主体布设,用于向轨道车发送信息;应答器天线,设置到轨道车上,用于接收由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发出的信息;通信线缆,与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连接,用于信号的传送;自动列车监控系统,与通信线缆连接,通过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向轨道车发出运行控制信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与通信线缆连接,通过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向轨道车发出票务信息。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用于在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上行驶。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包括:
[0021]车底盘;
[0022]车轮,成对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所述车轮可在轨道的一对轮踏面上滚动;
[0023]转向轮,成对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跨度大于成对的所述车轮的宽度,在轨道车的转向状态,每对所述转向轮中,至少有一个所述转向轮在轨道的转向面上滚动,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用于将转向面提供的横向的转向力传递给轨道车;
[0024]导向轮,成对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跨度小于成对的所述转向轮的宽度,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用于将导向面提供的横向的导向力传递给轨道车。
[0025]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中,所述导向轮的旋转向量与轨道车的运行方向垂直,所述导向轮与导向面滚动接触并用于将导向面提供的导向力传递给所述车底盘实现轨道车的导向,在垂直于轨道车运行的方向,所述导向轮以两个为一组,实现轨道车的左右导向;所述转向轮可相对于所述车底盘抬升或者降落,所述转向轮在降落状态下,所述转向轮的旋转向量与所述导向轮的旋转向量平行,所述转向轮与转向面滚动接触并用于将转向面提供的转向力传递给所述车底盘实现轨道车的转向,在垂直于轨道车运行的方向,所述转向轮以两个为一组,实现轨道车的左右转向,同一组的所述导向轮设置在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轮之间。
[0026]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中,在垂直于轨道车运行的方向上,位于所述车底盘的车尾位置设置有一组所述导向轮;在垂直于轨道车运行的方向上,位于所述车底盘的车尾位置设置有一组所述转向轮。
[0027]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中,还包括:车载控制系统,用于运行车载控制程序,实现跨轨道车的自动行驶;乘客信息系统,用于在轨道车内
显示跨座式智能轨道车的运营信息以及公共媒体信息。
[0028]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中,还包括:可动连接锁舌,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车底盘上,能够在轨道车运行方向的竖直面内转动;电磁铁,沿轨道车的运行方向,安装在所述车底盘的一端,可通过磁力吸引的有无,带动可动连接锁舌转动,使得可动连接锁舌相对所述车底盘保持固定锁止状态或松开释放状态;固定连接锁舌,沿轨道车的运行方向,安装在所述车底盘的另一端,在可动连接锁舌固定锁止状态,能够与可动连接锁舌挂接到一起,实现两辆轨道车的编组连接;触点插孔,设置到所述车底盘的两端,用于连接一辆轨道车的通信线缆;触点插柱,设置到所述车底盘的两端,用于连接另一辆轨道车的通信线缆;在两辆轨道车的编组连接状态,触点插柱与触点插孔呈电连接;导向定位锥孔头,其轴线与轨道车运行方向平行,设置到所述车底盘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用于跨座式智能PRT轨道车的行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延伸的两条轨道主体,与所述轨道主体同向延伸的一条底部主梁;所述底部主梁位于两条所述轨道主体的下方,用于支撑两条所述轨道主体;所述轨道主体和所述底部主梁的横截面,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轨道主体上设有一对法线向上的轮踏面,用于对轨道车的车轮提供向上的承载力;所述轨道主体上还设有一对法线向外的转向面,其跨度大于一对所述轮踏面的宽度,用于对轨道车的转向轮提供横向的转向力;所述轨道主体上还设有一对法线向内的导向面,其跨度小于一对所述导向面的宽度,用于对轨道车的导向轮提供横向的导向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设置于所述轨道主体与所述底部主梁之间,所述斜撑设置有两条、用于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两条底边,所述斜撑设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用于提供倾斜向上的支撑力;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主体之间,用于构成倒置的三角形的顶边,所述横梁与所述斜撑设置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横梁与两个所述斜撑同时固定连接,用于两个所述斜撑保持相对姿态的固定,所述斜撑与所述横梁形成三角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轨道主体相交形成固定道岔;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所述轮踏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位于外侧的所述转向面连续,位于内侧的所述导向面断开,内侧断开的所述导向面通过弯轨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固定道岔的两条所述轨道主体中,其中一条位于轨道主干路上,用于跨座式智能轨道车的直接通过,其中另一条形成站台旁路,用于连通离线站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接入点设备,沿所述轨道主体布设,用于与轨道车进行信息交互;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沿所述轨道主体布设,用于向轨道车发送信息;应答器天线,设置到轨道车上,用于接收由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发出的信息;通信线缆,与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连接,用于信号的传送;自动列车监控系统,与通信线缆连接,通过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向轨道车发出运行控制信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与通信线缆连接,通过信息接入点设备以及应答器与轨旁控制器向轨道车发出票务信息。6.一种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车,用于在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上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盘;车轮,成对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所述车轮可在轨道的一对轮踏面上滚动;转向轮,成对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闻亚军杨孜耿会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润海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